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关于加压送风口的形式问题1.1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风口或常开式百叶风口在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将楼梯间的送风口设计成电动送风阀,平时关闭,着火时只开启着火层及相邻层的送风阀,其余送风阀不动作。这种设计一方面电动送风阀的成本高,另一方面设电动送风阀进行单点送风,对于保持楼梯间全高度内风压的均衡性造成困难。而使用常开式送风阀可以实现多点送风,使楼梯间压力值达到均衡一致。1.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一般每层设一个,而送风口的形式,则有不同的选择1.2.1前室的加压送…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余压的影响因素,包括风机选型不当、剪刀楼梯间送风口设置不合理、正压送风系统未设楼梯间压差调节装置、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未分段设置送风系统、前室送风口的开启控制不合理、前室送风口关闭不严密、防烟楼梯间送风口选型不合理、送风竖井的有效截面积被占用、加压送风竖井表面粗糙、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火门门的缝隙过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在消防系统施工和检测中注意避免和发现所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形式前室加压送风口的特点,提出了风口形式不同时,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所需的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规》中,对于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开启控制方式没有明确规定这一问题,采用CFD模拟方法,结合加压送风机特性曲线,对设置常开型风口和常闭型风口的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为将CFD技术应用到检测正压送风系统的合理性方面,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肖昀 《住宅科技》2007,27(8):48-53
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中,前室的防烟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顺利的消防扑救相当重要。文章时前室防烟的理念做了阐述,明确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只应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针对我国及上海市现行的建筑防排烟规范,文中通过实例时前室机械防烟系统不同的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建筑模型,运用FDS软件,对着火楼层有无送风口对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火源设置在一层,设置每层有送风口、奇数层有送风口和偶数层有送风口的工况。研究发现,当着火楼层楼梯间内设有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工作良好。而当着火楼层楼梯间内没有送风口时,烟气在很短的时间内侵入楼梯间,导致楼梯间内的温度较高,将造成人员的伤亡。结果表明:着火楼层没有送风口将导致加压送风系统失效。建议对于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应在楼梯间每层都设置送风口,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7.
高于24 m的高层建筑,其前室加压系统需对着火层及其上下2层的送风量进行控制,还需对大小2种风量及可能发生的大小风量间的切换作出快速反应。标准图15K606提供的"前室采用旁通管控制加压送风正压值原理图",仅提出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 Pa的控制要求,并未给出前室开门时保持门洞风速所对应的压差控制要求。为弥补标准图的不足,优化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控制,提出了在所有前室增设特制的电动双风量蝶阀配合系统末端设置3个电动旁通阀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系统设计计算举例,阐述了阀门的选型方法及系统的设计逻辑。  相似文献   

8.
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第3.1.3条第2款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作了严格要求,为了研究加压送风口不同设置方式对前室防烟效果的影响,以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形式的单入口独立前室为研究对象,借助PyroSim分别对前室加压送风口的位置、送风角度和送风口布置方式对前室门洞断面风速和前室烟气流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风口设置在前室门正上方时防烟效果最好,其次是在正对前室门的位置;合适的送风角度能够将送风气流引向前室门以改善防烟效果;正对前室门设置送风口时横向布置比竖向布置防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从风量、风管和风口的设计、防烟部位正压控制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风量的确定需合理有据;楼梯间风管和风口的设计需考虑均匀送风要求,前室风口设计确保不同楼层前室风口开启时风机运行工况稳定;每个防烟部位独立设置加压送风支管和电动旁通泄压阀门,可实现防烟部位正压独立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山西建筑》2013,(2):136-138
针对不同正压送风口大小对高层建筑前室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应用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对二道门关闭和半开状态下的不同的功率火灾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前室二道门半开情况下,在同一送风量下减小送风口截面积有利于提高正压送风防烟效果,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送风口截面积的改变对烟气温度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应用角度,根据现行有关防火规范,探讨前室单独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时的有关问题.根据常开型风口与常闭型风口系统的特点,指出压差法和风速法计算风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加压送风口的适宜设计风速,提出个人观点,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套完善的防排烟系统在火灾时能进行积极的防排烟是至关重要的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用风机向建筑物内前室及楼梯间送风 ,在这些部位形成一个正压 ,使着火区中的烟气不能侵入到这些部位。同时也在走道设置机械排烟 ,既可防止烟气在整个建筑物内部蔓延 ,又能使着火区中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外面去。保证了人们有一条经过走道、前室、楼梯间疏散到外面的安全路线。但是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 ,送风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在工程中普遍存在 ,使不少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形同虚设 ,处于半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高层建筑防烟系统的调试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余压值不达标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对系统管辖范围、送风方式、风机选型、风口设置、送风管道、余压阀等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的测试与调研,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中开启门数量的确定及前室送风系统运行方式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设计数据及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结合某建筑实际,设置6种不同工况,对前室正压送风系统送风口位置设置对防烟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结果发现,当送风口设置在与前室一道门正对的墙体上部位置时防烟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走廊-前室缓冲区”防火效果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层建筑火灾研究中,随着前室正压送风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于是提出在走廊段设置“走廊—前室缓冲区”的方式来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采用Fire Dynamic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模拟长廊型高层建筑模型.设置8组工况进行分析,比较各种工况下烟气的温度分布,浓度分布,并通过模拟设计出最佳的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建筑前室送风口位置对建筑正压送风防烟效果的影响,针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形式,设定3个工况,通过全尺寸实验研究前室送风口与前室门处于正对与垂直两种位置时的门洞风速分布,得到前室送风口位置对前室门气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送风口位置较低会造成前室门顶部风速较小,底部风速较大的风速分布,不利于阻止烟气的侵入;当送风口与前室门处于正对位置时,门洞靠近送风口一侧的风速较大;当送风口与前室门呈垂直位置时,远离送风口、靠近与门垂直的墙面一侧的风速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市消防局朱鸣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问题的重要性大家已达到共识,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阻止烟气侵入的方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已被正式执行。但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正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及加压送风量的简明计算方法,防烟楼梯及前室的超压卸压问题,正压送风和排烟管道以及系统材料的选用原则。提出了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而当着火层、着火间及走道采用负压排烟时,其压力顺序应该为楼梯间正压>前室正压>走道压力,即防火楼梯间内维持正压值50Pa>前室内维持正压值25Pa>走道的正压值为8Pa的设计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