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压电梁振动的多输入多输出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表面上贴有多个用作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压电陶瓷片的“压电梁”结构,导出了从驱动器到传感器的频响函数公式,作为压电结构设计和振动控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压电梁对缓变周期扰动振动环境的多输入多输出振动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的边界元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边界元法模拟智能结构的振动控制,推导出具有压电传感器及致动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边界积分方程,应用负速度反馈控制律,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算例分析证明该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抑制的问题,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新型2—DOF平面并联压电智能杆机构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时间从抑振前的488ms缩短到了抑振后的115ms,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问题。采用基于分支电路的主动-被动混合的控制方法对结构振动进行抑制,通过在控制器中设置主动电感使得分支电路的谐振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调节,以适应激励频率的变化。给出了系统的模型及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仿真及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结构振动,并且其鲁棒性明显好于Filter-x算法。  相似文献   

5.
锥形圆筒结构被广泛应用在船舶、航天器等工程系统中,减小其振动具有重要意义。以单端固定的锥形圆筒为研究对象,将压电陶瓷粘贴在圆筒表面分别作为传感器及作动器组成减振装置。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型信息,并采用模态实验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相一致。根据结构的振动特性,设计多模态模糊滑模控制器对锥形圆筒各阶模态振动分别进行主动控制研究,得到时域及频域下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减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广义协调平板型壳元对两侧贴有压电薄膜的层合薄壳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推导出这种智能结构的主动控制方程,通过对一压电柱壳的计算,分析了主动振动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压电元件实现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控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板的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对含有压电材料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从机电耦合的变分方程及Hamilton原理出发,建立起求解其动态响应 的有限元方程。同时也给出了压电材料层作为传感元件时的传感方程及作为作动元件时的作动方程。并采用速度反馈控制实现了层合板的主动振动。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点式压电智能柔性板振动主动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压电层的层合板结构的二维传动方程与二维传感方程,导出了粘贴有点压电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智能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振动控制方程与传感方程。由此模态-状态方程,利用线性二次优化方法得到了智能板结构的最优控制输入。对在冲击与随机激励下的悬壁智能板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压电层合结构力学模型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存在力场、电场和热场相互耦合的压电层合结构,建立合理的热机电耦合数学模型,是进行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形状控制和优化设计的基础.通过假设适当的位移、电势和温度分布模型,根据Hamilton原理或虚功原理导出系统动(静)力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在推导压电层合结构热机电耦合基本方程的基础上,根据位移、电势和温度分布模型的不同假设,对各种近似力学模型进行评述,指出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最后简单展望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衰减主动控制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简要介绍了新兴的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及其应用发展前景。对双压电元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衰减主动控制给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导出了压电激振器、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方程,建立了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部分反馈线性化的三杆体操机器人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的非线性欠驱动三杆体操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反馈线性化的控制策略.首先,将三杆体操机器人的运动空间分为两个区域:摇起区和平衡区,然后,在摇起区利用部分反馈线性化设计摇起控制器,对第二杆与第三杆进行联动控制,确保欠驱动三杆体操机器人迅速摆起,并且摆起后第二杆和第三杆自然伸展;进入平衡区后,采用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的平衡控制器,将系统稳定在竖直向上的位置,实现系统控制目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The Robogymnast is a highly complex, three-link system basedon the triple-inverted pendulum and is modelled on the human example ofa gymnast suspended by their hands from the high bar and executing largerand larger upswings to eventually rotate fully. The links of the Robogymnastcorrespond respectively to the arms, trunk, and lower limbs of the gymnast,and from its three joints, one is under passive operation, while the remainingtwo are powered. The passive top joint poses severe challenges in attainingthe smooth movement control needed to operate the Robogymnast effectively.This study assesses four types of controllers used for systems operation andidentifies how far response stabilisation is achieved with each. The system issimulated using MATLAB Simulink, with findings generated regarding risingand settling time, as well as overshoot. The research primarily seeks to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of a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controller,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fuzzy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controller and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for thistype of system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ntrollers to demonstrat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which highlights the claimed advantages of theproposed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改进型负输入整形与最优控制结合的振动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诸如柔性机械臂这类柔性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型负输入整形和最优控制结合的振动抑制方法。以柔性机械臂为研究对象,设计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实现其旋转机动任务及柔性振动抑制。为增强柔性振动抑制效果和改善系统的运动时间,根据引入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反馈后整个闭环系统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设计改进型负输入整形器作为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能发挥其各自的优点,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柔性振动,且可以减少系统响应时间的延迟和加快系统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4.
张家凡 《振动与冲击》2002,21(1):73-74,82
本文讨论机械振动系统线性二次型状态调节器(LQR)问题,直接针对系统二阶运动微分方程,性能指标为一个依赖于二阶导数的泛函。由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得出一个系统矩阵增广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指出该方程稳定的特征对就是最优控制振动系统闭环特征对,并给出求解最优控制状态反馈矩阵的方法,另外,由本文方法还可得出基于速度和加速度反馈的最优控制反馈矩阵。这里不涉及求解代数矩阵Riccati方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时滞会导致控制系统效果降低、控制性能恶化甚至系统不稳定,将线性二次型控制(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进行集成,提出时滞LSSVM-LQR智能控制算法。该算法采集结构状态响应数据后,将用LQR算法计算出的结构最优控制力输入到LSSVM中,以训练并回归预测出时滞后时刻的最优控制力;由作动器对结构提供控制。基于MATLAB平台编写计算程序,并用一幢三层框架结构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LSSVM-LQR算法能有效降低时滞对结构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烁  魏克湘  孟光 《振动与冲击》2007,26(1):151-153
针对实际工程领域中存在的伴有大量宽频干扰/噪声的复杂振动环境,直接影响了常规振动主动控制(AVC)的性能甚至稳定性。本文提出了频域加权的线性二次高斯型(LQG)控制方法,实现对特定振动主频重点衰减的同时,保证宽频域的干扰/噪声控制作用。最后利用压电陶瓷贴片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柔性耦合主动隔振系统,本文采用阻抗/导纳方法和矩阵传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括被隔离设备、电磁式主被动一体隔振器和柔性基础在内的柔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方法(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对隔振系统进行了主动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 state-feedback controller for the rotary inverted pendulum module utilizing the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technique. The controller maintains the pendulum in the inverted (upright) position and is robust enough to reject external disturbance to maintain its stability. The research work involves three major contributions: mathematical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To design a controller, mathematical modeling has been done by employing the Newton-Euler, Lagrange method. The resulting model was nonlinear so linearization was required, which has been done around a working point.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s, MATLAB LQR function has been utilized. Simul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and it also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tested over the real inverted pendulum. From the results, it is vivid that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keeps the inverted pendulum in an upright position and rejects the disturbances and falling under gravitational force by adjus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horizontal link.  相似文献   

19.
有源声学结构:概念、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有源声学结构是近10年来在有源控制和功能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噪声控制的新型声学结构,具有低频响应好、通用性强、工程应用前景好的特点。本文就有源声学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实现方法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给予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两端为简支边界条件的弹性圆柱壳为研究对象,基于Donnell—Mushtari的壳理论分析了圆柱壳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和结构模态,应用模态叠加方法得出圆柱壳在简谐点力激励下的响应。采用不同控制策略,对圆柱壳结构振动进行有源控制,并结合二次最优理论建立圆柱壳振动有源控制理论模型,得出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最优次级力。基于所建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对两种控制策略下圆柱壳结构振动有源控制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圆柱壳结构有源控制相关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