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山东动力用煤掺混燃烧特性的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分析法对山东动力用煤及其混煤的着火、稳燃、燃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分煤种的燃烧性能相近时,混煤的燃烧特性随掺烧比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燃烧性能相差较大的煤种所组成混煤的燃烧特性与组分煤种相差较大,总体着火燃烧特性变差.混煤的燃烧特性复杂,与组分煤种的燃烧特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分析法对山东动力用煤及其混煤的着火、稳燃、燃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分煤种的燃烧性能相近时,混煤的燃烧特性随掺烧比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燃烧性能相差较大的煤种所组成混煤的燃烧特性与组分煤种相差较大,总体着火燃烧特性变差.混煤的燃烧特性复杂,与组分煤种的燃烧特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某300 MW电站中高炉煤气的掺烧比例,在混合燃料燃烧的热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不同煤种在不同高炉煤气掺烧比例时对理论燃烧温度、炉膛出口烟温、飞灰浓度、排烟温度、锅炉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炉煤气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燃烧煤种1高炉煤气掺烧比例为20%时,排烟温度升高38℃,锅炉效率下降2.76%;当燃烧高灰份的煤种2高炉煤气掺烧比例为20%时,排烟温度升高45℃,锅炉效率下降3.49%。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内外混煤掺烧的发展现状、电厂混煤掺烧的主要作用和煤质特性,指出了混煤掺烧的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电厂锅炉热态启动节油及低负荷稳燃技术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微油点火系统改造后在锅炉冷态启动、低负荷稳燃运行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建立了锅炉优化燃烧及混煤掺烧管理体系,成为发电企业创造可持续价值,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4台锅炉在变煤种运行中所进行的试烧情况,结合有关的试烧数据和当今煤碳市场的情况,提出了适合半山电厂4台锅炉燃烧的煤种及其范围,为半山发电厂的安全性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的问题,以4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对经过浓缩、投加PAM后压滤形成的预脱水干化污泥进行掺烧试验,分析掺烧时的锅炉燃烧稳定性、锅炉效率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掺烧含水率低于60%的污泥,掺煤比达到15%时对锅炉燃烧影响非常小,排放出的污染物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轨道模型等数学模型.对三菱公司生产的MB-FRR型锅炉改为混煤燃烧过程及燃烧室内的颗粒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的炉膛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与锅炉热效率试验的结果较符合。结果表明,改烧混煤虽有一定程度的结渣,但在运行中注意调整运行方式,可确保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优化煤泥掺配 强化稳定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行业经营压力巨大,现阶段火电厂掺烧煤泥等劣质煤是降低燃料成本、缓解经营压力的好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煤泥掺烧对锅炉制粉系统运行及燃烧稳定的影响,针对煤泥的特点所采取的输配管理原则和配烧方案,对锅炉燃烧方式进行完善并采取强化燃烧的一些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探讨,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优化煤泥掺配 强化稳定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行业经营压力巨大,现阶段火电厂掺烧煤泥等劣质煤是降低燃料成本、缓解经营压力的好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煤泥掺烧对锅炉制粉系统运行及燃烧稳定的影响,针对煤泥的特点所采取的输配管理原则和配烧方案,对锅炉燃烧方式进行完善并采取强化燃烧的一些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探讨,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掺烧煤泥在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泥是煤在洗选加工后排出的洗煤废弃物,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煤泥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实现节能环保,本文对临涣中利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泥燃烧系统、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煤泥燃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全面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针对300MW"W"型电厂锅炉的特性,以及锅炉在燃用高挥发份褐煤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本文提出了合理的配烧方式以及在掺配后优化调整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掺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保证了锅炉安全运行,而且大大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某660MW超临界锅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锅炉设计、煤质不佳、混煤策略不合理、煤粉细度不合格和燃烧控制参数不合理是造成飞灰含碳量升高主要原因。利用高温热天平对典型煤质进行燃烧特性试验,结合锅炉设计特点制定了优化混煤策略、提高烟煤比例、控制NO_x浓度、优化燃烧控制等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于燃用神华类易结焦煤种,持续低负荷工况下水冷壁会发生结焦问题,主要原因是此阶段大幅降低的烟温导致热风温度过低,使制粉干燥能力及炉膛燃烧环境变差,而未经充分干燥的煤粉颗粒进入炉膛后,因着火点滞后及燃烧速率低,较大的未燃烬的煤粉极易被甩到水冷壁上而导致结焦.采用广义回热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低负荷下热风温度等,从根本上解决了低负荷下水冷壁的结焦问题,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reuse the high sulfur petroleum coke, the waste in chemical industry, as fuel of power plant for energy recovery, the combustion property of petroleum coke was researched experimentally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boil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iler in burning mixed fuel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coal to petroleum cok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combustion, thermal efficiency of boiler, and emissions and desulphurisation are discussed.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bustion of petroleum coke in CFB boiler is applicable,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FB boiler to burn petroleum coke.  相似文献   

16.
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的炉内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湍流流动与燃烧化学反应过程.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 luent"对此锅炉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炉内的温度场.通过对锅炉燃烧温度场的模拟预测温度场的趋势,结果完全符合炉膛燃烧的规律.锅炉燃烧温度场的模拟对于锅炉的安装和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一炉膛内煤矸石和煤层气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煤矸石和煤层气的掺烧比和一二次风比例对混烧特性有重要影响.分别改变掺烧比和一二次风的比例,得出这2种因素对混烧特性的综合影响:掺烧比主要影响炉膛密相区的温度分布,一二次风比例会影响炉膛内的整个流场.当煤矸石和煤层气的混合比例为8:2,一二次风比例为6:4的时候,综合得到的炉膛燃烧情况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燃煤锅炉改烧燃气的可行性、燃烧器的的选择、燃煤锅炉改烧燃气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燃煤锅炉改烧燃气后,燃烧器需要适应炉膛处于负压运行的状态,为此结合扩散燃烧和部分预混式燃烧方法,设计出扩散一大气式复合型燃烧器。介绍了该燃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富氧燃烧会对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以130 t/h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助燃气体(O_2/N_2)在3种不同氧气体积百分数(21%,23%,27%)工况下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3种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分布,烟气流场特性,火焰长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燃料着火速度更快,燃烧更稳定,出口烟温逐渐降低,炉内烟气流速逐渐减少,强化了炉内传热效果,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Fluent软件,针对某2 027 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不同负荷下单独燃烧煤粉、煤粉和污泥混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炉内流动、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锅炉燃烧过程,模拟误差在10%以内;掺混污泥对炉内速度场影响较小,掺混污泥后,水分蒸发吸热,炉膛整体温度水平下降,中上层燃烧器区域CO和HCN生成量增加,还原性气氛增强,NOx生成受到抑制;掺混10%比例污泥后,600 MW,510 MW,450 MW工况下平均温度峰值分别降低了15.5 K,8.2 K,3.1 K,NOx排放分别降低10.9%,13.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