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ZDDP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粘度、浊度等分析测试方法,考察了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合成的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ZDDP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与ZDDP的要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丁二酰亚胺中活泼的伯胺氮含量,而伯胺氮含量则决定于丁二酰亚胺在生产中的为戏化、胺化工艺和聚异丁烯基的结构。采用热储存及新工艺合成的单丁二酰亚胺,由于其部分重排成聚胺,减少了活泼的伯胺氮含量,从而了与ZDDP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2.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T161)对烟炱的分散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对烟炱的分散能力,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中引入了芳香胺,合成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芳香胺无灰分散剂(RHY165分散剂)。用RHY165分散剂(加剂量6.3%)调配了15W-40 CH-4柴油机油,并在6DL2-35台架上考察了柴油机油100℃运动黏度随烟炱含量的变化情况。当烟炱质量后,柴油机油100℃运动黏度增加缓慢,说明了合成的RHY165分散剂具有良好的烟炱分散能力,其分散能力优于T161。用Mack T-8E发动机台架试验对RHY165分散剂的烟炱分散能力进行了验证,当烟炱质量分数为3.8%油100℃运动黏度增加2.32 mm~2/s,低于CH-4柴油机油不大于11.5 mm~2/s的指标要求;当烟炱质量分数为4.8%时,柴油机油的相对黏度为1.51,低于CH-4柴油机油不大于2.1的指标要求,同时也低于CI-4柴油机油不大于1.8的指标要求。RHY165分散剂可以调配CH-4和CI-4柴油机油。  相似文献   

3.
徐未  陈延 《石油商技》2006,24(3):72-75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丁二酰亚胺分散剂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经标准委员会审核(发改工业[2004]1825号),决定对双丁二酰亚胺分散剂的石化行业标准(SH/T0623—95)进行修订。标准名称从原标准的“双丁二酰亚胺分散剂”改为“丁二酰哑胺分散剂”;在修订双丁二酰亚胺分散剂标准的同时,在标准中新增加单丁二酰亚胺分散剂及高分子量丁二酰亚胺分散剂2个品种。[编按]  相似文献   

4.
后偶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分散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氯化烃化工艺和后偶联反应技术开发了一种氮含量高、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好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分散剂。首先将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氯气存在下进行烃化,生成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然后将烯酐与四乙烯五胺进行胺化。小试、中试和工业产品在MS程序ⅤD和ⅢD台架试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高/低温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5.
硼化丁二酰亚胺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丁二酰亚胺添加剂的抗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采用两条路线合成了硼化丁二酰亚胺并对其性能考察。热管氧化试验及热分析结果表明,硼化丁二酰亚胺的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均优于未硼化丁二酰亚胺,是一种有前途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烯酐)是生产丁二酰亚胺型,丁二酸酯型和酚醛胺型无灰分散剂的重要中间体。针对当前热加合工艺和氯化工艺生产燃酐的缺陷,开发了自由基一步法烃化工艺合成烯酐。该工艺经过小试,工业放大试验,生产的烯酐和丁二酰亚胺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技术指标要求,丁二酰亚胺产品经外光谱分析,其结构与国内外类剂T-152,OLOA-373和LZ-6418相近。新工艺与现行的氯化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易行,生产装置投资少,反应温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而且从工艺源头根除了氯气污染源,符合国家生态安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CLW-1轴瓦腐蚀模拟试验机,研究了ZDDP与丁二酰亚胺的相互作用对油品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丁二酰亚胺单剂对油品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以及油品酸值与轴瓦腐蚀的关系.还利用~(31)P-NMR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ZDDP的分解产物及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单剂没有抗氧抗腐作用,而且还加重了轴瓦的腐蚀,但与ZDDP复合后,可以克服其对轴瓦的不利影响,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ZDDP在轴瓦腐蚀试验初期的分解速度较快,分解后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具有抗氧抗腐作用。还改进了鉴定ZDDP的薄层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产润滑油时必须考虑添加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成丁二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的第一步是制备烯酐(PIBSA)。实验室利用红外光谱法重点对聚异丁烯原料(LRPIB与HRPIB)、自由基一步法、热加合和氯化工艺生产的烯酐技术特征和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自由基一步法烯酐合成的丁二酰亚胺产品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模拟评定。试验结果表明:自由基一步法烯酐合成工艺简单、无污染,且用该工艺生产的烯酐合成的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产品性能优于市售的同类丁二酰亚胺产品。  相似文献   

9.
张泽勋 《润滑油》1995,10(3):44-49
从红外光谱学物质结构官能团出发,研究分散型OCP中分散性有效组份丁二酰亚胺相对含量的多少,并与克氏法测定的氮相关联,确定其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聚丁二酰亚胺型润滑油降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4种方法合成了聚α-烯烃-丁二酰亚胺型润滑油降凝剂,考察了烯侧链和胺侧链的碳数,烯酐比,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因素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差热分析和低温显微照相考察了降凝剂对热力学性质和蜡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凝效果受到胺和烯侧链平均碳数制约,但胺侧链的影响高于烯侧链。  相似文献   

11.
2,5—二烷氧甲硫基—1,3,4—噻二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四种不同2,5-二烷氧甲硫基-1,3,4-噻二唑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与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硫代磷酸胺盐(T307)进行比较,还考察它们的热稳定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极压和抗磨损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高于300N负荷和低于1%浓度条件下具有比T202更好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2.
苯并咪唑的衍生物用作润滑油多功能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S-(1-苯并咪唑-1)甲基N,N-二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并用IR、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用四球试验、抗氧化安定性试验以及铜片腐蚀试验分别考察它对润滑油的抗磨及抗氧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0SN基础油中添加此剂可以显著降低四球长磨后的磨斑直径,有效地抑制油品氧化所出现的粘度增长及酸值变化,并较大地提高了基础油的抗腐蚀性能,可以作为润滑油多功能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其分子量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聚合温度 68℃ ,反应时间 5h,单体浓度 10 0 %~ 2 0 0 % (占去离子水量 )。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络合脱氮新工艺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石油大学开发的络合脱氮新工艺,以克拉玛依石化厂生产的 L V I300 加氢脱酸糠醛精制油为原料,进行了处理量为120 kg/h 的中型试验(共处理了 1 t 油)。结果表明,络合脱氮新工艺用 0.6% 脱氮剂 S T S脱氮,再经2% 白土精制后,脱碱氮率可达98.5% ,旋转氧弹氧化诱导期为228 m in,脱氮效果好,可以使 L V I300 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满足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颁布的润滑油基础油新标准要求,工业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吕茂森 《钻采工艺》2003,26(2):79-80,89
分析AMPS三元共聚物降解的机理和抑制其降解的化学方法,联系中原油田聚合物驱的实际,认为热氧化降解、细菌降解和Fe^3 引起的降解是AMPS三元共聚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添加适量除氧剂、杀菌剂及络合剂是阻上AMPS三元共聚物溶液热老化降解、保证粘度稳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加氢喷气燃料主体烃组分对燃料润滑性的影响。根据喷气燃料的组成,选择代表喷气燃料不同组分的纯化合物,建立简单的模拟系统,研究其对喷气燃料润滑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碳数相同的烃组分中润滑性以芳烃最好,其次为烯烃、环烷烃,链烷烃最差。将四氢萘、二甲苯和1-癸烯按比例加入到加氢喷气燃料基础油中,四氢萘对燃料润滑性的改善优于1-癸烯和二甲苯;对燃料润滑性起主要作用的是在加氢喷气燃料中含量很少的四氢萘和烯烃,含量多的二甲苯对喷气燃料润滑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