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工程爆破》2022,(3):5-8
采用封闭爆炸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钢纤维含量的混凝土爆压成型的空腔大小与钢纤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空腔大小与钢纤维的含量有关;钢纤维的方向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取决于与装药的距离及钢纤维的含量。钢纤维混凝土作为同步爆炸成型地下空间的衬砌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封闭爆炸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钢纤维含量的混凝土爆压成型的空腔大小与钢纤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空腔大小与钢纤维的含量有关;钢纤维的方向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取决于与装药的距离及钢纤维的含量.钢纤维混凝土作为同步爆炸成型地下空间的衬砌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徐吉恩  贺采旭 《工程力学》2000,1(A01):636-642
通过九组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连续叠加板的系统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连续叠合板叠合面的受力性能。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筋叠合面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连续叠合的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4.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金余  婷维胜 《工程力学》2000,1(A01):716-721
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板的抗爆炸局部破坏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于纤维的加入,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塌破坏能力;对钢纤维钠筋混凝土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破坏进行了试验研究,纤维加入后,使结构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振动财周期缩短(即刚度增加),残余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文中讨论了计算时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对所得结果分析表明,钢纤维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板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袁海庆  邹菁 《工程力学》1998,(A02):185-189
通过六块足两跨连续板的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叠合板面板结合的破坏的原因,探讨了其受力机理以及防止叠合面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纤维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离心成型环形截面钢纤维混凝土配筋与无筋试件的切片试验,研究了离心作用下钢纤维体积率、混凝土强度及配置钢筋等因素对混凝土内钢纤维在构件环向和纵向分布形态的影响规律.发现在离心作用下钢纤维趋向于构件外壁分布,并且呈现较好的均匀性;钢纤维沿环向分布多于纵向分布,而且随着粗骨料的减少、水泥浆的增加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为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礼华  许锋  曾浩  秦文科 《工程力学》2013,(2):89-95,111
采用自主研发的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锚具装置(包括锚固装置和张拉装置),对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加固设计和现场试验。针对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特点,计算预应力损失和CFRP筋配筋面积,验算加固桥梁的反拱、正截面强度、抗裂性、抗剪性以及挠度等;在此基础上,对大秦铁路线某1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了现场加固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加固方法适用于实际铁路桥梁加固,加固后符合现行铁路相关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且桥梁的受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哲安  陈军明 《工程力学》1999,3(A03):159-163
本文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设计研究,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其应力分布,以确定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的厚度和缩缝间距。  相似文献   

10.
邹菁  袁海庆 《工程力学》1999,2(A02):199-204
本文通过对九块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叠合连续板改变支座的负筋配置,叠合面的处理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探讨了这种结构的正截面受力性能,并根据试验数据推导了钢纤维预应力的这种叠合板的正截面承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箍板RC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设置预应力箍板(PSJ)RC柱抗震性能,进一步研究施加横向预应力构件受力机理,建立PSJ-RC柱有限元模型,以剪跨比、轴压比、预应力度以及箍板用量为主要参数,开展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并进行不同轴压比、预应力度试件的试验验证。设置PSJ能够有效提高试件抗剪承载力,明显改善试件变形能力,尤其对高轴压比柱抗震性能的提高。增加预应力度能提高试件位移延性,预应力度宜控制在0.3―0.5,低于0.15可能导致箍板参与抗剪和横向约束作用降低,箍板配置参数在0.75―1.0能够最大发挥材料效能。设置PSJ能有效提高RC柱抗震性能,施工工艺简单、可行,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2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预应力比率为0.6~1.0、配筋指数为0.17~0.32、钢绞线的延伸率为5.0%和3.6%.结合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全曲线分析计算结果,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绞线延伸率、预应力比率、配筋指数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承载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上述两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耗能性、变形恢复能力及破坏特征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优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延性系数平均高出20%;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耗能能力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等效粘滞系数平均高出29.2%;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略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承载力平均高出7.42%;研究成果为不同工程情况下预应力梁的设计与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系统总结了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 指出结构损伤耗能机制控制是确定结构累积耗能分布和实现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的关键. 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的合理耗能机制控制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实施框架, 并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给出了具体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耀庭  杨力  张江  张诚诚 《工程力学》2018,35(7):104-116
研究和震害均表明,按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16个加固柱及2个对比柱试件进行轴压性能试验,重点考察了钢带间距、层数对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混凝土柱试件,可有效改善其轴压性能及变形能力,在钢带间距相同条件下,随着钢带层数的增加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随之大幅度提高,钢带层数相同条件下,随着钢带间距的减小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随之大幅度提高;素混凝土柱承载力和极限位移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30%和1315%,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和极限位移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5%和274%。  相似文献   

17.
李晓克  赵顺波  赵国藩 《工程力学》2004,21(6):124-130,155
根据环形预应力作用机理,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在结构施工阶段的验算方法,给出了预应力筋束的最大间距,确定了预应力筋束分步张拉施工与荷载控制的方法。结合多层圆筒轴对称平面形变计算理论,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运行阶段抗裂性能的验算方法,同时给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所作的工作对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加固技术,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柱端和节点核心区进行约束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一榀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1/2比例的单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层间位移角、位移延性系数、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可以达到1/28.8,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抗震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钢梁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预应力钢梁看作梁与索的组合结构,充分考虑了梁与索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梁与索的现实构形,分别推导了梁与索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该方法简单,直观。采用有限元方程进行理论计算所获得的数据,如钢梁的跨中和1/4跨的挠度,底板应变和钢索的张力增量等均与预应力钢梁模型的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这表明了所推导的方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