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3.
化学植筋的拉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粘结剂所植钢筋的拉拔试验,研究植筋的粘结性能,确定植筋极限强度、破坏形态,并分析了植筋的直径、植入深度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提出设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化学粘结剂所植钢筋的拉拔试验,研究植筋的粘结性能,确定植筋极限抗拉承载力、破坏形态,并分析了植筋的植入深度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提出设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植筋工程中多为非水平面的植筋,而关于植筋锚固的试验研究多局限于水平面,其他角度(如90°,135°,180°)的植筋锚固性能尚未涉及。针对这一现状,通过混凝土框架不同角度基材面上的植筋拉拔试验,归纳出两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分析了其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并探究了锚固深度及植筋角度对植筋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无机胶具有良好的植筋锚固性能,水平面、垂直面、135°面及180°面的安全锚固深度分别为7d、10d、15d、20d;且植筋承载力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植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试验数据,引入承载力影响系数对各试验条件下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线性拟合,得到了承载力影响系数与锚固深度和植筋角度的定量关系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通过算例验证发现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值吻合较好,可将该计算式应用于植筋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7.
由于建筑物功能改变,或设计、施工等原凼,需要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增建时,必须使新增结构的钢筋有可靠的锚固。植筋技术是为满足新增结构钢筋锚固需要的一项专项施工技术。植筋技术首先采用专用钻孔机械按设计位置、孔径、深度钻孔,然后灌入专用高强度粘结胶,再插入钢筋,从而使钢筋与混凝土结构能可靠地连接。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已建工业钢结构建筑中,通过分析已建钢结构工业建筑当前技术状态,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对建筑物给出安全与否评价结论,为建筑的废止或修缮等处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3组15个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筋率的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梁满足平截面假定、挠度变形、裂缝宽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现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级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梁较天然混凝土梁裂缝开展快、裂缝最大宽度大、抗弯刚度降低快;在逐级加载过程中无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大小,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混凝土应变变化仍满足平截面假定要求;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但缺少相应的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因子,针对此问题提出建议公式与调整系数,并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其满足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建造中的浦东正大商业广场作为工程依托,按1:3缩尺比例对两个SRC梁-RC柱十字节点试件进行了梁端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参数为不同型钢端部锚固型式。分析与对比了这种节点构造方式的强度、延性与耗能能力,并提出了实用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学者对超长桩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对超长桩有效桩长问题的见解,并分析对此问题研究的意义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与利用。此外,超长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在文中也分别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进而对超长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及竖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给予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现有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即模板安装支护、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困难而复杂,施工工序增加;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开发了两种连接器专利产品,一种是双套筒预应力钢筋套管连接器,可以方便地实现一期混凝土中预应力筋套管和二期混凝土中预应力筋套管的连接;另一种是双层套筒钢筋连接器,可以方便地实现一期混凝土中纵向钢筋和二期混凝土中纵向钢筋的连接,从而有效解决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现有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二次预应力组合梁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