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砖瓦》2019,(12)
从建筑气候分区的角度来说,渭北属于寒冷地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对农房室内热舒适性影响较大。通过对渭北地区农房夏季与冬季室内外温湿度进行测试和统计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再通过Energy Plus软件进行模拟,为提高该地区农房室内热环境,改善该地区农房室内热舒适度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拉萨2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室温能够满足要求.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外墙保温性能、外窗热工性能及建筑窗墙面积比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影响,分析了最冷月被动式太阳能供暖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出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的可行性、潜力和热工设计要素.指出拉萨地区能实现全被动供暖,可大大降低冬季供暖能耗.  相似文献   

3.
朱淼 《建筑知识》2014,(7):178-179
由于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能耗巨大,我国对建筑节能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能耗大的原因。结合我国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导向,从幕墙技术和建筑外遮阳两个层面统一来谈建筑遮阳节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冬冷夏热地区被动房经济性,对推动低碳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技术导则和技术标准为依据,对具体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及正交试验,分析冬冷夏热地区被动房改造方案的增量成本和效益。结果显示,最佳节能方案并不一定是各技术参数都取最优值。可为被动房的多参数综合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对国内建筑领域低碳化建设研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冬 《山西建筑》2011,37(6):172-174
针对冬冷夏热地区高层建筑节能改造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高层建筑节能改造的关键技术方案和具体措施,从高层建筑物的墙体、地面、屋面、门窗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改造技术,推进了冬冷夏热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进程,提高了已有建筑的节能效率,降低了建筑能耗,增强了建筑物舒适性,保证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冬冷夏热地区是今后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地区 ,基于该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节能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全新的课题。本文收集了冬冷夏热地区几个典型城市的气象参数 ,总结了该地区的建筑热环境 ,比较了传统节能墙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FHP Vc复合硅酸盐板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的新型节能围护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向峰 《江西建材》2014,(1):106-106,109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热供冷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低位能源同时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的系统,非常适合在我国广大冬冷夏热地区使用。该系统初投资大、受地质和场地条件、土壤热平衡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在方案选择和确定时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等内容。冬冷夏热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气候特征明显,建筑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控制因素。该文通过分析被动式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冬冷夏热地区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总结出建筑空间及形体被动式设计的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验证,以期为冬冷夏热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间歇供暖是冬冷夏热地区典型的冬季供暖方式,供暖时间比会对室内蓄热体产生影响,供暖时间比越长,蓄热体吸收热量更多,更接近稳态传热,从而对房间的热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房间人体的热舒适性和能耗,本文实测不同供暖时间比时人工气候室的空气温度,壁面温度,蓄热体温度以及耗电量,结果分析表明,供暖时间比较大时会全面提高房间的热舒适度,单位面积能耗下降速度更快,但是耗电量消耗稍微增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和供暖热负荷的特点,认为青藏高原地区建筑供暖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对太阳能光热集热器的实时即热效率进行了分析,指出集热水温只有达到供暖温度要求,太阳能集热量才能作为太阳能贡献率的评价依据.对太阳能集热、蓄热、取热及辅助热源系统和室内供暖系统的参数优化组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室内设计温度对夏热冬冷地区新风冷热耗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热环境特点,提出了节能住宅空调期、除湿期和供暖期的确定方法,分别建立了其新风冷热耗量的计算程序。计算了该地区主要城市的新风冷热耗量,重点分析了不同设定温度对新风耗冷量的影响,揭示了降低新风耗冷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冬季现场调研与热环境测试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的缓冲空间能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但当地非采暖房间冬季热环境仍较差,居住建筑采暖需求明显。当地采暖能耗与环境负荷增长趋势明显。以拉萨市常见的单元式住宅为基础建立了热工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南北向缓冲空间进深设计对冬季采暖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缓冲空间均能有效降低模型的采暖能耗,其中,随着南向缓冲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递增趋势;随北向缓冲空间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先降后增趋势,北向缓冲空间模型之间能耗差很小。缓冲空间优化设计模型与基础模型的能耗对比分析显示,合理设置的南北向缓冲空间能够大幅降低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13.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工程使用状况的调查,从适用性的角度,分析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问题,提出住宅建筑太阳能整合设计的可操作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ZJD-风机盘管空调装置既能应用太阳能真空管热水完成冬季采暖和室内热水供给,又能应用在夏季与地下水、地暖管水组合实现无压缩机式空调,有效利用自然清净能源,体现环保.介绍一种新型技术试验方案,以解决地下水用于制冷空调和太阳能热水解决室内采暖和热水供给,并对新疆地区太阳能和地冷水系统综合利用进行可行分析和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图解计算方法,对比冷热节能环保结果.提出全新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空气源热泵与地板供暖联合运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祥钊  林真国  王勇  张素云 《暖通空调》2005,35(2):100-103,128
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中,对该系统在初始运行、连续运行以及停机等工况下的室温变化、能耗及机组运行情况作了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空气源热泵与地板供暖系统之间的匹配具有很大节能潜力;利用地板供暖系统的蓄能特性,采用夜间运行、白天停机的运行模式,对电网负荷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能耗较高,其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夏季的空调能耗。自然通风可以为居住建筑改善空气品质,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调使用时间,改善室内热环境;而建筑外遮阳技术也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同样可以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在夏热冬暖地区自然通风和建筑外遮阳技术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住宅坡屋顶空间的气候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坡屋顶空间的气候设计基本现状给予介绍,运用被动太阳能原理提出具有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温的坡屋顶系统,通过测试表明,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坡屋顶空间的热工环境,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利用被动太阳能改善中部地区城镇住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四维 《建筑技术》1996,23(11):749-751
从应用动态软件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研究,并从优化设计着手,利用被动太阳能技术实现水平室内热舒适环境条件,试点建筑科夏季实测,证明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节能效果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龚光彩 《工业建筑》2011,41(1):44-46,50
以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例,对比改造前后全年耗电量及分项能耗,分析不同节能改造措施对应的节能效果;通过改造后现场温度实测,分析说明围护结构改造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向和节能改造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ocuses on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t a low level of energy us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of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HSCW) zones. This work is based on a field study of the regional thermal assessment of two typical cases,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simulated results of various scenarios of “energy efficiency” strategy and “healthy hous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First,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of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is actually balanced in terms of occupancy,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 Second,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control can save more energy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an other current healthy hous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s in China's HSCW zone. Moreover, a large proportion of energy use is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thermal comfort demand of occupants in any building type. Third, the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cannot dominate energy savings. The ratio of the superficial area of a building to the actual indoor floor area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d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building therm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