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验证计算机模拟所制定的针对大型塑料模具718钢的热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采用特殊的端淬装置和端淬试棒进行特定工艺的淬火冷却,模拟大型塑料模具718钢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及组织变化.本文是在端淬试验的基础上,对淬火后的端淬试棒硬度随回火工艺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保证718钢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硬度达到不同硬度差范围的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2.
对810 mm厚的718预硬化塑料模具钢大模块进行解剖,测定了模块的硬度分布,并对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了金相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整个模块硬度差≤3.2 HRC,大模块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回火贝氏体组成,且成分较均匀,夹杂物含量少,能满足大尺寸塑料制品行业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模具制造》2021,21(8):79-82
分析了塑胶模具钢的行业现状及4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特性,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4Cr13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铸的4Cr13钢经在线预硬、一次回火后,显微组织呈条带状分布,其原因为钢中成分偏析导致,经二次回火后可减轻。另外,对不同冶炼状态下的4Cr13模具钢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电渣钢经二次回火后,组织细致均匀,可用于具有高要求的塑料模具制造。  相似文献   

4.
P20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淬火和回火实验研究了塑料模具钢P20预硬化热处理工艺,提出了预硬化硬度的两种计算方法-回火方程计算法和回火参数图解法.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预硬化处理P20钢硬度的主要因素.淬火温度的影响较小.P20钢最佳预硬化热处理工艺为860℃×2h淬火+660℃×(0.5~10)h回火.  相似文献   

5.
斯松华  王锐  张逖  王娜 《热处理》2010,25(5):31-34
设计了一种经济型JP 20塑料模具钢。试验结果表明,在热轧生产线上,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实现了20~50 mm厚度钢板的在线预硬化;热轧板组织为珠光体加少量晶界铁素体,硬度为280~330HB,达到了P 20塑料模具钢的预硬化硬度水平。JP 20钢热轧板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可替代P 20钢用于制作塑料模具。  相似文献   

6.
韩斌  迟宏宵  汝亚彬  温鹤  曹丽红  刘宇 《模具制造》2022,22(1):77-80,92
抚顺特钢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研发的FS815预硬化模块为1.2738类预硬化模块的升级品种,通过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FS815模块预硬化后硬度可满足用户37~41HRC高硬度需求。对尺寸为600×1,200mm的FS815预硬化模块取片分析,其纯净度高、低倍组织优良、偏析轻、模块整体显微组织均匀、截面硬度偏差<2HRC,可满足用户的高抛光和蚀纹需求,为国产化材料替代进口提供了一种新型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材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LGP20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GP20钢最佳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为870℃正火,根据预硬化硬度要求,回火温度可在450~600℃范围选择,钢板组织为回火贝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研究结果应用于批量生产,钢板硬度均匀,满足模具加工和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贝氏体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大模块硬度与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60 mm厚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NQP钢)大模块进行解剖,测定了模块截面硬度、碳含量,并对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测定了该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整个模块截面碳偏析程度在0.04%~0.06%,碳含量分布规律与硬度分布规律一致;CCT曲线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淬透性,在0.015~0.1℃/s的冷速范围内可获得完全的贝氏体.分析其截面硬度波动在±1.5 HRC内的原因在于此钢具有较好的贝氏体淬透性,大模块整个截面上都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能满足大截面塑料制品行业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硬度测试、连续冷却相变(CCT)试验以及OM、SEM、高温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正火工艺参数对50 mm塑料模具钢718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较低,在0.05~1 ℃/s的冷速范围内均可以得到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在65~155 min的正火加热时间内,随着正火时间的延长,硬度变化较小,但厚度方向的硬度和组织均匀性有较大的提高;回火态硬度对正火加热时间的敏感性较小,在不同的冷速下,890 ℃正火125 min均能得到沿截面均匀的硬度和组织。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预硬化塑料模具钢P20的在线淬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变形量及冷却工艺条件下P20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增大P20钢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将会显著促进铁素体转变,抑制贝氏体转变,对马氏体相变影响不大;随着冷速的增大,P20钢的硬度先增加,后趋于不变,当冷速为1~3℃/s时,硬度值稳定在53.1~56.2 HRC,硬度差约为3 HRC.P20钢在线淬火时,其冷速需控制在大于1℃/s,以满足其回火后截面硬度均匀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对P20塑料模具钢进行淬火及回火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试,研究其在不同回火处理工艺下的硬度及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回火参数P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的回火工艺。结果表明, 在350~450 ℃,随回火温度的增加,硬度变化不大;在450~650 ℃回火,试样的硬度发生明显下降趋势;随回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在350~450 ℃,硬度降低趋势较小;在500~650 ℃回火,在最初的8 h内,硬度迅速降低,继续延长保温时间,硬度下降速率变慢;随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越来越多,并逐渐球化聚集长大,马氏体板条边界逐渐模糊,有些板条被早期形成的碳化物钉扎,致使部分板条马氏体粗化,有些板条合并变宽,导致其硬度降低。结合本文试验数据及回火参数P,可确定试验P20钢的最佳回火工艺为600 ℃×1 h。  相似文献   

12.
以经酸连轧后的34MnB5钢为原料,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退火试验,分析最佳退火温度,并进行不同热冲压工艺的平模淬火试验。研究退火温度、淬火温度对热成形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790℃时,条带状组织已基本消失,晶粒的等轴化程度较高,混晶现象明显改善,贝氏体晶粒组织细化,在基体内部均匀分布铁贝两相。退火温度为790℃,淬火温度为930℃,保温5 min时,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板条马氏体,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屈服强度达到1353 MPa,抗拉强度达到2018 MPa,伸长率达到7.5%,且横纵向三点弯曲角均可以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魏敏 《模具工业》2014,(2):42-46
分析了汽车用含钢骨架塑料密封条的结构特点,针对零件特殊断面形状,详细介绍了密封条非封闭形孔冲模的整体结构和设计要点,并提出了非封闭形孔冲裁凸模的校核方法,可为具有类似断面形状的塑料密封条类零件的冲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Nb微合金化冷轧HSLA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退火和平整工艺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700℃升至840℃,钢板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纤维状组织逐渐减少,铁素体再结晶更加充分;预拉伸量对带钢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无明显影响,随着预拉伸量提高至2. 0%,屈服强度略有升高,屈服点伸长率Ae逐渐减小,但预拉伸量达到2. 0%时,屈服平台仍无法消除;平整压下率对带钢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无明显影响,当压下率达到1. 0%时,屈服平台可完全消除,屈服平台消除后,随着压下率提高,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 2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5.
终轧温度对高强度耐候钢Q450NQR1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了终轧温度对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Q450NQR1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温度控制在800~860 ℃之间,Q450NQR1钢可以得到良好的强韧匹配;对应的的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析出相.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先进高强钢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了低C,以Cr、Mn、Si为基本元素,复合添加Ti、Nb、V、Mo等元素的复相(CP)钢化学成分;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充分发挥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强化及合金元素的析出强化、细晶强化的复合作用,成功获得了屈服强度大于680 MPa,抗拉强度大于780 MPa,伸长率大于10%的热轧CP钢。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卷取温度下钢板的组织形貌和析出物大小对其力学性能和扩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终轧温度为890 ℃,卷取温度为490 ℃。在此工艺下,试制钢板的组织形貌和析出物大小得到了良好的配合,其扩孔率达到47%,扩孔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C-Mn系成分,应用UFC-TMCP技术得到强韧性较好的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研究了终轧温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铁素体趋于等轴化,马氏体的尺寸和体积分数增加,抗拉强度增大到629 MPa;伸长率均较高,在30%左右;屈强比先降低后增加, n值先增加后降低。终轧温度为820 ℃的试验钢,抗拉强度达到625 MPa,屈强比最低为0.518,伸长率为26.0%,n值高达0.21,其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在采用低温区大变形和轧后连续冷却工艺时,终轧温度对传统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均为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终轧温度(770℃~850℃)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由415MPa急剧降低到335MPa,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约为690MPa;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铁素体含量约为88%;试验钢的n值和延伸率,则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温度850℃时,n值达到0.23,延伸率达到28.7%。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固定盖板的结构,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和排样方案,设计了成形零件的多工位级进模,经生产实践验证: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零件成形质量达到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