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3.
青花艺术     
邱含  陈敏 《陶瓷研究》2009,(2):29-32
第三章 官窑与民窑 明清时代是青花瓷的昌盛期,这一时期青花瓷分成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董亮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1(1):36-37,19
官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我国历代官窑的辨析与考证,将使官窑与民窑陶瓷艺术的发展线索更加明朗,为当代社会的陶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中国陶瓷》2007,43(10):62-65
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的造型、胎釉、装饰、纹饰、工艺等比较出发,在找寻景德镇陶瓷器物的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釉色之美、纹饰之美、人文之美的前提下,分析官窑和民窑器物在美学风格上出现的精和粗、雅和俗、端正和自由、大传统与小传统等分野,以求更客观地评价民窑和官窑的历史地位、更好地欣赏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器物,更恰当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民窑和官窑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精髓。  相似文献   

6.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2004,40(6):55-56,59
本文对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的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形式、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民窑的发展与官窑的关系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和探索。肯定了官窑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凌  冲云 《陶瓷研究》2007,22(3):24-24
明万历末年至清康熙二十年(1620棗1681年),中国社会处明清朝代更替,政治空前裂变,社会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此期景德镇官窑受政治影响,跌入低谷,官窑制瓷工匠大量涌入民间,优质原材料不再被官窑垄断,致使该时期景德镇民窑在生产粗瓷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瓷案中,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虽说是集中优秀工匠烧造了许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御用瓷器,然而代表宋代瓷器发展成就的仍然是广大的民窑。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与北方磁州窑产品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北宋后期,由于朝廷的需要,建立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官窑属北商品生产性质的瓷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均按宫廷要求进行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供皇室享用,严禁流入民间。民窑则为满足民问用瓷的需要而生产,不受宫廷束缚,属于商品生产性质。  相似文献   

9.
于兰华 《江苏陶瓷》2005,38(5):26-28
封建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设立官窑以区别于民窑,并且对民窑的烧造样式和花色都有严格的限制.但在明清时期,官民窑的关系复杂化,加上封建后期统治者的腐败,导致了部分官窑瓷器流入市场,“官民竞市”的局面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秀丽瑰宝,中国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青花瓷作为陶瓷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无疑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基本上是沿着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发展的。唐宋时期的青花瓷发展较缓慢,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元代开始,民窑青花和官窑青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历程,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生长期、繁荣期和高峰期,并对这三个时期民窑青花的发展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民窑青花瓷文化艺术成就卓越,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璀璨明星。民窑陶瓷表面粗糙,质地不够细腻,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民窑青花装饰最大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洒脱自由,并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这正是其平民性的生动具体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官窑青花的最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人们所熟悉的某些概念,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我国古代制瓷业中的官窑就是如此。官窑指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清楚的概念,但由于在官窑出现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存在着“官搭民烧”的现象,加之古代文献记述的舛误,所以,近人著述中常把民窑与官窑混淆起来。我们认为,官窑问题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14.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宋代,汝窑主要烧制生活用瓷器与陈设瓷器,兼烧少量礼器。而修内司窑与郊坛窑烧制礼器的比重大大增加,出现一些汝窑未见的器物。龙泉"贡瓷"形制应与官窑产品基本保持一致。但龙泉窑毕竟是民窑,烧制方面不似官窑般严格,通过制瓷技术的创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瓷器造型。官窑器带有复古改制的政治色彩,更多的受到礼学传统限制,因此更强调忠实于"古";而且一旦"复古"成功,形成新的定制,就很少向前发展。民窑器则更为商业化,受到当时流行审美情趣的影响,因此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鼻烟壶是随着吸闻鼻烟习俗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清代官窑民窑竞相制作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精美鼻烟壶贡入宫廷。其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清代各种工艺美术繁荣和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前言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古瓷学界,关于中国古瓷研究的主流,有两种趋势:(1)西方国家对景德镇窑元、明初(特别是永乐、宣德)釉里红、青花官窑瓷的研究;(2)东邻日本对元、明景德镇窑(官窑、民窑)青花及初步对明代早期后阶段“空白点”瓷的探索。“空白点”系指宣德以后成化以前这一历史阶段,即正统、景泰、天顺三个王朝(公元1436~1464年29年间)。几百年公认的“空白点”瓷器,既不见官窑落款,又不见民窑款式。这就无怪乎人们对它生疏了! 建国后,田野考古工作中,15世纪30年代至六十年代(1436~1464年)的明代墓  相似文献   

18.
周觉民 《陶瓷学报》2003,24(3):177-180
粉彩与洋彩是不同的釉上彩 ,粉彩是民窑的名称 ,而官窑则是洋彩 ,现在统称粉彩是不妥的。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与制品情况论述了两者的不同 ,以期说明陶瓷历史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历代陶瓷装饰中,不论官窑或是民窑,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都使用的比较广泛.牡丹始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题材,以丰富的造型、构图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十五世纪景德镇民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要纪年墓葬,窑址遗物、历史文献以及官窑相关器物的比较分析,对十五世纪景德民窑的发展状况、制作及器物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对被称为“十五世纪之谜”的陶瓷史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