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小峰 《园林》2010,(2):42-45
2009年12月11日,冯纪忠先生因肺炎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享年95岁。冯纪忠先生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他的离去是建筑业与风景园林界的重大损失,被业内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本刊特发此文表达园林界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现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的原广司先生是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师,在日本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田崎美术馆”荣获1987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学会奖。“大和国际”是他在调查研究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集落后的又一新作。该作品曾引起日本建筑界及社会的关注,褒贬不一。本刊将原先生有关集落的文章及“大和国际”一并转载,以飨读者。同时还刊载了杨鹰同志对“大和国际”的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东京大学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主办的“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究讨论会”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举行。村松贞次郎先生是东京大学教授、日本建筑历史界的前辈,日本许多著名建筑师都是他的学生,三十多年来,他从事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个人著书18种,合作著书或编书100余种,发表论文及书评等1200多篇。今年村松先生60岁,到了东京大学规定的教授退休年龄。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为纪念他退休,成立了“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  相似文献   

4.
继第一次和第二次“研讨会”先后于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武昌珞珈山召开之后,“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汪坦先生主持下,于1990年10月18~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72人,论文57篇,涉及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物的保护、建筑资料抢救、建筑教育、近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师以及营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有老中青建筑史家、建筑师、工程师、方志工作者。日本青年建筑史家西泽泰彦、村松伸、井上直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又大大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强度”,“风景”,“园环”,“表情”,“传统”,“飞跃”等角度,将早期以机械风格著称的日本建筑师高松伸20多年来的建筑全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高松氏的建筑思想以及日本建筑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7.
简讯     
悼念一代宗师冯纪忠先生在沪因病逝世本刊讯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矶崎新是读者早巳熟识的日本建筑师。在本刊创办初期的1981年,我们即向读者介绍了矶崎新先生的作品。1988年,矶崎新先生曾偕夫人访问我国。他的筑波中心在本刊组织的评选“80年代世界名建筑”活运中,被中国建筑界同仁评为10个名建筑之一。这一次,矶崎新事务所为支持“矶崎新专号”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大部分篇幅所需的内容。目前在东京的傅克诚博士以及矶  相似文献   

9.
献词     
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融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坐落在上海松江的方塔园,是冯先生晚年的杰作,他也因此而在1987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荣誉院士(Hon.FAIA)。方塔园的设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在方塔园中,冯先生成功地融合了西方的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的理念和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深刻地把握或者说平衡了“理性和情感”—这一人性的两极。我们认为方塔园是中国当代视觉艺术中“通权达变”的成功典范。今年是冯纪忠先生从教60周年,我谨以此文献给这位德高望重的建筑大师。  相似文献   

10.
应久米设计公司的邀请,本刊编辑最近赴日参观了久米设计公司总部和部分作品,并对这一大型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冈本贤先生进行了专访,以下“问” 为学报编辑,“答” 为冈本贤先生。 问:在贵公司办公楼内参观了一圈儿后,觉得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可能因为它从规模和构成上看,与中国的设计院有相似的地方。而您就相当于是我们的设计院院长。 答:是吗?这很有意思,可以作为我们谈话的基础。 问:久米设计仅注册建筑师就有340多名,这种规模的设计公司在日本也不多见吧? 答:是的,久米设计目前在日本是排名第三。日本的建筑设计公司有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O月12日上午8点42分,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因心力衰竭逝于东京.享年73岁。消息传来不仅震惊整个建筑界,也成为当周日本国内最大的新闻,甚至连新当选的首相福田康夫都对此表示了慰问和遗憾。日本在历史上还没有建筑师过世的消息能具有如此新闻效应。黑川纪章因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创立的“新陈代谢”派、“共生”思想、“和谐发展”的理论而闻名。此前黑川纪章组建“共生新党”从而决然投身政界已经让人们震惊过一次。  相似文献   

12.
历时三年的“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获得日本国际居住年纪念奖的信息及其部分成果。本刊曾先后作过介绍。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推进我国小康住宅的发展,我们专门对建设部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开彦同志作了采访,本文是他应我们之约所写的答问。  相似文献   

13.
日本建筑大师谷口吉生先生,身为建筑大师谷口吉朗之子,并活跃在20世纪70年代,将现代建筑风格结合日本传统文化,是日本建筑界中的优秀建筑师。论文主要通过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密斯作品的比较,及对场地及材质的研究等方面论述谷口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华中建筑》2010,(1):196-196
2009年12月11日上午10时05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与世长辞了,享年95岁。冯纪忠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界的巨大损失,同济大学失去了一位最杰出的教授,学生们失去了他们最尊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是俄罗斯近几年的大项目之一,目前仅完成了首期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为7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M~2。从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可以看出建筑师对“莫斯科风格”的追求,以及莫斯科新建筑的某些倾向。该项目计划在11年内完成,庞大的建筑综合体共设计有8个尖塔,一期工程已完成两个尖塔。项目首席建筑师Yu·肯尼多夫斯基是俄罗斯建筑师协会现任主席。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11日上午9时55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先生与世长辞了,享年94岁。冯纪忠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界的巨大损失,同济大学又失去了一位最杰出的教授,学生们失去了他们最尊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香港近年建筑现状和发展特点如何呢?这是国内建筑同行所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中港两地建筑文化和信息的交流,繁荣建筑创作,本刊除在每年年底与香港HINGE杂志合作编印出版“香港建筑师学会建筑年奖”特刊外,还拨出一期,甚至两期的篇幅,对香港建筑业足具实力和影响的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以专集的形式予以重点报导和介绍。诸如,我刊编印出版的94年第3期《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作品专辑》,就是一个范例。该期中我刊约请严迅奇先生撰写了《我们走向何处?》、《建筑师职业的未来》、《对开明建筑的期望》和《亚洲建筑之所思》等四篇特稿。我们还邀请了严迅奇先生来我社,在专辑的编印共同研讨时,以INTERVIEW的形式采访了他。专辑再以大量的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1984年“日本建筑业协会奖” 获奖建筑选登 自1960年起,日本建筑业协会每年一度评选优秀建筑,授予“日本建筑业协会奖”。1984年获奖建筑有15项,本刊这一期选介其中3项,并根据其评语作简要说明。 ——编者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建筑师开办事务所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令人关心,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建筑师在西式建筑的设计中打破外国建筑师独揽局面的标志,而且也因为它是中国建筑师从接受、学习西方建筑文化,到开始独立创造中国新的建筑文化的标志。 1990年4月25日,中国第一位留学美国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泰斗庄俊先生在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多的漫长里程,为后世留下大量优秀作品,并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之后,与世长辞了。同年5月7日,曾蒙庄老荫庇的中国建筑界的同仁们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称庄俊先生“回到上海,率先在租界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在他的鼓舞下,中国建筑师开设的事务所纷纷崛起。”人们不禁要问,庄俊先生是在什么时候开办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相似文献   

20.
《建筑创作》2011,(10):3-3
在中国建筑设计一线,建筑师群体以低廉的身价、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完成了超大量的建造.正是这大规模的建造,支撑了中国社会三十年的政治经济在速度和效益的轨道上狂奔.在单位时间内消化尽可能多的工作量、完成尽可能大的设计规模,成为建筑师职业生存的基本功. “建筑”不再“上层”,建设大潮中的产值成为建筑企业、建筑师个人生存发展的赤裸裸的“经济基础”.这与建筑师在初入建筑学之门的学院启蒙阶段所受到的”建筑是关于诗意的栖居”这一类的职业熏陶和愿景,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