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HSV空间中具有调整因子的肤色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显示器件所显示的肤色符合人们的喜好色,提出了一种基于喜好色,且具有权重调节因子的肤色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心理学实验分析确定了肤色和喜好色在HSV色彩空间中的分布,得到肤色和喜好色在HSV彩色空间分布的简化模型;然后对肤色增强中的彩色畸变和反转进行了分析,利用肤色增强调整因子来抑制彩色畸变和反转;最后根据肤色和喜好色区域的偏离程度,自适应调节肤色的增强幅度。仿真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增强后的肤色不同程度地逼近喜好色的区域,不存在彩色畸变和反转,符合视觉和心理的先验理解。  相似文献   

2.
陈启培 《照相机》1997,(10):10-12
自从1979年第一台彩扩机进入我国以来,国内外彩扩机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也很多,现在就将其中三项新技术介绍如下:CCD扫描彩色底片以校正偏色与校正密度众所周知.任何一点色彩,都是由红、绿、蓝王原色叠加组成,但由于三原色的比例不同,就产生无数的色彩。例如入的肤色,通常认为以鸡蛋壳为准,或称王色,将光谱仪对肤色打出曲线如图1。找们在彩扩照片时,拍的胶片,各种彩色都有,而且布满整个画面,传统彩扩机采用I,ATD系统平均测光方法.不需要有经验的人,就可扩印出一张良好效果的照片。若拍摄的画面,人占画面比例很小,穿…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地处冲积平原,很多地方土质为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城市道路建在这样的地基上,必须慎重选择适当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该文就不同的土质特点及其适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平  张霞 《包装工程》2016,37(3):146-152
目的基于人眼长期观察实践对色彩形成的认知以及识别肤色时的主观偏好记忆性,对偏好记忆的肤色进行获取以及再现。方法选取代表人群拍摄肤色数据,并通过心理物理试验获取偏好肤色数据库,采用YCb Cr空间建立椭圆模型对肤色和偏好肤色分布进行模拟。利用椭圆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仿射变换的偏好肤色再现算法。结果实现了输入图像中肤色到偏好肤色的转换和再现,并使用瑟斯顿成对比较法对仿射变换再现算法和其他算法的再现效果进行了评价。结论算法具有较高的观察者偏好度,更符合人们的主观感受,肤色再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肤色信息的正面人脸检测方法。设计了基于颜色的皮肤分类器,对图像中的皮肤区域和非皮肤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出的皮肤区域进行预处理,初步确定候选人脸;再进一步将候选脸与模板脸进行匹配最终确定是否为人脸,并给出检测到的人脸的位置信息。对各类型图像进行大量实验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在碱式碳酸锌热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铵制得超细肤色ZnO粉末的新方法。应用化学分析、XRD、TEM等方法时产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合成的ZnO呈肤色粒径小,近似球形,适用于化妆品、医药、颜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沈常宇  许潘园 《光电工程》2007,34(9):103-107
为了实现彩色图像中人脸的精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模型、肤色分割处理的人脸定位算法.通过建立肤色模型计算得到图像的相似度分布图,经自适应阈值的二值化处理后,再进行肤色分割,将非人脸区域去除:最终利用眼睛与嘴巴构成三角形特征结合人脸椭圆模板匹配定位人脸.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复杂背景下的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正面定位和人脸转动一定角度后定位都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影照明的技术和艺术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影表现手段的深入挖掘,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内景照明,依据不同的需要,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但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对电影内景的照明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林 《计量技术》1994,(10):35-36
直线度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李林(西安电机厂计量处,710032)直线度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它们的效果是否相同?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如下:现采用同一实例的同一组原始读数,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请看下例:用分度值为0.02mm/...  相似文献   

11.
梁湘 《中国科技博览》2014,(29):156-156
地处榆靖沙漠地区的公路发展很快,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在设计、施工、试验、检测等方面较为规范,形成了一套有律可循的经验,但是在公路桥梁路基基础处理方面的经验较为欠缺。本文结合榆林地区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通过榆靖沙漠高速公路、榆林地区环城干道试验路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公路桥梁地基中换填、振动法、水坠、灌注桩、强夯等方法处理松软细砂地基的机理、方法和效果,以指导相似情形的公路桥梁地基施工。该经验已在陕西北部很多条公路上得到应用,针对不同构筑物对地基的不同要求,选取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肤色信息和模板匹配的彩色人脸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脸是一个复杂的模式,在图像中自动地对其进行定位和分割是进行人脸识别的第一步。本文提出一种运用肤色信息和模板匹配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先进行肤色分割,然后对每一个人脸候选区域进行形状比例的分析,最后进行模板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任意背景下,任意姿态及任意数目的人脸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人脸检测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是最基本的处理,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使识别过程崩溃,人脸检测在人脸识别中很重要。人脸模式是很复杂的,而且易受外界干扰,常见的人脸检测算法一般都具有计算量大、速度慢、误报率高的弱点,文中使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的肤色模型检测方法进行人脸检测,解决了计算量大的问题,并使用形态学理论对图像做了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ZG30MnSi试样进行调质和亚温淬火两种不同方式的热处理,探讨处理后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亚温淬火技术在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调质处理,而EL相比调质组织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耐磨性,在ZG30MnSi矿用刮板机槽帮热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肤色平滑度的人脸分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脸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人脸检测时.人们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眼、鼻、口等具有显著特征的核心区域.而忽略人脸面部、额头肤色是比较的平滑的这一特征.针对这点.本文提出肤色平滑度的概念,并利用这一概念和HSV颜色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表明.本文的基于肤色平滑度的分割方法,能方便快速有效地分割出处于各种旋转角度、各种光照条件、各种颜色背景下的人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借鉴人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人耳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针对人耳区域小、共性特征少、复杂背景下难以检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分阶段优化的静态彩色复杂背景下的人耳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肤色分割将检测范围缩小至肤色区域;接着利用侧脸的先验知识再次筛选;然后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在边缘图像中利用人耳含有丰富边缘信息的特点进行区域搜索以确定人耳.在该方法中,彩色图像的肤色信息和灰度图像的多尺度边缘以及人耳自身特征被结合起来,对解决人耳共性特征在复杂背景下难以被提取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背景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肤色信息在YCbCr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在基于肤色信息的马氏距离图的特征脸空间中用RBPNN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利用肤色信息构造图像的马氏距离图,利用K-L变换构造特征脸空间。在特征脸空间中提取图像的统计特征,以这些统计特征作为输入,构造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利用它的非线性计算和映射能力,进行人脸识别与分类。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肤色特征和动态聚类的彩色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光宏  潘英俊  吴芳 《光电工程》2004,31(11):47-50
在人类视觉机制和肤色聚类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K-均值动态聚类分析算法,利用人类肤色特征在输入图像中检测包含人脸的似人脸区作为候选人脸,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候选人脸区域进行扫描,得到真正的人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检出率达到84%,受背景、光照、角度、姿态的影响很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四、摄影过程中的肤色再现人是摄影中最主要的被摄体 ,也是电影洗印中衡量影像彩色质量的主要评价对象。对肤色的再现质量也是衡量彩色胶片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的肤色再现质量在人的视觉中也是比较敏感的 ,因而肤色再现问题是摄影色再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1.肤色板的选择及肤色的再现前已叙及 ,在研究摄影中肤色再现时 ,实验中是以“肤色板”代替真人作为拍摄原本的。通常在电影、电视的拍摄中多是以成人女性的面部作为典型被摄体。然而对肤色的选择不是随意的 ,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否则 ,会给制作画面的颜色及相应的制作技术条…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计肤色模型的敏感图像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敏感图像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布统计特征的敏感图像检测算法。首先,扫描由小波变换系数构造的零树得到图像的显著点,选择显著强的点作为初始检测集,根据检测集的邻接区颜色梯度特征直方图,采用最大熵模型检测显著性点邻接区肤色信息,利用置信传播算法估计模型参数检测肤色值。其次,由视觉感知的封闭轮廓获得肤色区域解决肤色特征光照敏感性问题。最后,采用多超球一类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分类准确率达96.32%,同时具有较快的分类速度,平均每秒处理7幅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