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斗导航接收机能够获取精准位置信息,有助于位置管理系统最优化决策。在军事领域,提供精确制导等功能。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基本原理,卫星导航定位算法;设计了卫星信号接收机的软硬件功能;对卫星定位精度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高精度定位算法的时钟定时模块。  相似文献   

2.
林汝景 《电子测试》2020,(2):40-42,65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通过人造卫星作为信号转发的中继站,通过上下行链路建立地球站间的无线通信,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覆盖面、低延时的信息传输,而且导航系统存在接收电平低、接收机灵敏度高、接收信号比较微弱、导航信号在同一频率发射、调制、信噪比极低、下行链路容易干扰等问题。系统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主要应用技术;介绍了接收机主要干扰类型;提出了时空二维联合处理(STAP)抗窄带干扰技术模型及最小均方误差滤波器(MMSE)算法;通过仿真研究,该方法抑制窄带干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单北斗或GPS导航接收机以及传统整体式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当前导航接收机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应用,具有高效、可靠、可控的深度开发能力的多模导航接收机设计是推进北斗导航应用的重要因素.以自主研发的多模导航为核心,结合未来导航终端发展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组件设计方法的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对多模兼容及开放式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并建立接收机开发流程.内容包括:首先,分析多模导航SoC及接收机开发原理;其次,阐述基于组件的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设计,并提出针对不同硬件平台的多层次软件开发流程;然后详细介绍以算法为核心的组件设计关键技术及可配置开发方法;最后,总结并验证实现该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提出下一步研制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根据接收机射频模块系统指标要求,包括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等关键指标要求,提出一种基于ATF54143的LNA设计方案,采用两级结构,源极传输线负反馈稳定技术,实现输入最佳噪声匹配,输出共轭匹配设计,并用ADS软件进行仿真,得到增益32dB,噪声系数0.45dB,输入驻波比1.5。  相似文献   

5.
北斗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跃  刘岚  韩国栋 《电子科技》2013,26(4):137-139
设计了一种可以工作在GPS L1、GLONASS 和北斗频段的多模卫星导航天线。采用“叠层结构”和引入宽带的带状线90°电桥,实现了天线的多频段工作。该天线易于调节,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载体,具有与后端射频模块良好的集成性。  相似文献   

6.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有着巨大的军事、社会与经济效益,文章回顾与介绍了我国北斗系统研究、立项、建设与应用的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北斗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强 《现代导航》2017,8(4):239-242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其功能、性能、实用性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特点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对多种卫星导航系统共存的局面和高性能应用平台的需求,多系统多模导航接收机成为接收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从卫星导航系统在各种军事和民用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国内外卫星导航接收机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我国卫星导航接收机相关技术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的体系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载波跟踪环一直是卫星导航接收机中最脆弱的一环,接收机失锁往往首先由载波跟踪环失锁引起.载波跟踪环设计的难点在于其自身的矛盾:一方面为了提高接收机的动态性能,需要提高载波环带宽;而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载波跟踪精度,保证导航电文解调精度,又希望尽量减小载波环的带宽.考虑到现代化的卫星导航信号普遍增加了导频通道,导频通道中没有数据调制,可以采用纯PLL跟踪.因此提出了一种可调带宽纯PLL载波跟踪环结构,在保持锁相环跟踪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其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GPS卫星导航接收机调试工序的测试点及调试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GPS导航接收机的调试工艺方法和步骤,有效规范、指导了卫星导航接收机系列产品的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1.
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环宽与跟踪的动态性能问题,在分析影响GPS信号动态性能的主要参数热噪声、晶振Allan相位噪声、晶振振动相位噪声和动态应力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阶数的锁相环、锁频环跟踪门限分析与仿真,主要解决了如何设计GPS接收机的载波跟踪环路的带宽,并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的问题,即使用环宽为18 Hz的二阶锁相环辅助环宽为10 Hz的三阶锁频环可以跟踪动态范围小于10 g、100 g/s的高动态信号。  相似文献   

12.
张阿朋 《现代导航》2019,10(2):94-97
提出了一种一体化 BDS/GPS 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方法,利用 Ansoft HFSS 仿真设计软件进行了天线设计,使用低噪声放大器、声表面滤波器、卫导芯片等较少的器件完成了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并对设计的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生产、调试和测试,给出了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卫星导航接收机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原理以及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终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健  邹浩杰  陈杰 《电讯技术》2014,54(5):595-599
可用卫星数量的大幅增加使得传统的并行通道结构很难满足多星座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需求。为了减少电路规模和功耗,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相关器跟踪结构,其可以跟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3种卫星信号。该电路通过预先存储中频数据、提高相关器工作频率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每个通道的效能。这种时分复用的电路改进方法可以实现大量等效并行通道。65 nm工艺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电路资源和功耗方面优于传统结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验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电路结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北斗卫星定位接收机软件的主要功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分析了影响接收机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并对具体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说明。本文列举了在测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一些性能指标,而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些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厂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重点关注不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展,与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相伴的卫星导航接收机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技术进步之快,品种类型之多,功能性能之齐全,真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型号约为600余种,年销量达千万台,已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从近期的发展趋势看,卫星导航接收机技术呈现如下的若干特点:一、GNSS兼容接收机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和今后的若干年内,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将经历从GPS时代向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代的转变,即由主要依赖GPS系统向GPS Galileo(伽利略系统) 其他系统的多系统并存的局面转化,尤其是Galileo的最终完成部署将预示着GNSS时代的正式开始。由于GNSS在可用性、连续性和完好性方面的保障远比单一GPS好,所以  相似文献   

17.
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研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已完成建设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经验.梳理分析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特点。从导航卫星的基本要求.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的结果.并提出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下一步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的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晨航 《导航》2009,45(4):41-43
本文详细论述了卫星导舷接收机基带信号跟踪环路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在FPGA中的实现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跟踪环路功能正常,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能否早日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我国建立了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并不充分, 大量星上资源闲置。以卫星在轨寿命8年来计算,每天有100万元的折旧在白白消耗,以卫星设计容量为百万户来计算,目前在线的终端用户不足千分之一。尽管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连年召开“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论坛”,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以及许多部门和企业也都认为,北斗卫星是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使用非常安全的系统,但在推广应用中受到的种种制约,还是一直阻碍着其产业化进程。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何以在民用化之路上陷入困境,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卫星与网络》2009,(5):21-21
4月15日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