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反相破乳剂P(EA-MA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产物分子量、乳液粒径中值、聚合物凝胶残渣以及产物除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10%、单体配比(EA-MAA)为1:1,单体加入顺序为先EA后MAA,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制备的P(EA-MAA) 分子量大,粒径中值小,聚合物凝胶残渣少,除油率达到94.7%。 相似文献
2.
以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合后形成的硅溶胶代替商用硅溶胶,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TEOS水解pH值、乳液聚合温度、TEOS用量(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乳液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TEOS水解pH值为5.7~6.5,最佳乳液聚合温度为75℃;随着TEOS用量的增大,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增强,乳液涂膜硬度也增大,但当TEOS用量过大时,复合乳液发生沉降,涂膜也发生开裂,故TEOS的最佳用量为9%~13%;TEOS在水中发生了水解缩合反应,复合乳液是SiO2和聚丙烯酸酯的复合物;TEOS水解缩合产生的SiO2可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因此乳液聚合过程中不添加其他稳定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酸酯对砂浆的流动性、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聚丙烯酸酯,对砂浆长期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但可以明显提高抗折强度、粘结强度和抗渗性能,以掺量12%为宜;随聚丙烯酸酯掺量的增加,砂浆干缩收缩率增大,但明显小于基准砂浆,体积变化趋于稳定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所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特性粘度、转化率、阳离子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污水絮凝性能进行了评价。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单体浓度为45%,单体配比为7:3,引发剂用量m(引发剂)/m(单体)为0.5%,引发温度为45℃。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中有六元氮杂环的存在,达到预定要求。对共聚物进行了油田污水絮凝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自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时浊度的去除率为86.22%,COD去除率为87.95%,与聚合氯化铝复配使用时浊度去除率提高到92.91%,COD去除率提高到92.68%。 相似文献
5.
6.
7.
玻纤网格布用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混凝土工程的玻纤网格布,需要具有柔软、定位好、强度高及耐碱腐蚀等优点,现有的玻纤网格布用聚丙烯酸酯乳液涂层存在着"热黏冷脆"、强度及耐碱性不高的缺点.通过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在壳层聚合中引入有机硅,制备一种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得的乳液涂层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不黏连、强度高、耐碱强度保留率可达84.2%.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表明有机硅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共聚物胶膜DSC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用量较大时聚合物的Tg较理论值有所偏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确认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硅改性聚内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8.
9.
《Planning》2016,(5)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叔碳酸乙烯酯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叔碳丙烯酸酯(叔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聚合性能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3%(占单体总质量),乳化剂用量为3.0%(占单体总质量),软硬单体比为2∶1时制得的乳液及乳胶膜性能最佳,其转化率为93.5%,凝聚率为0.36%,接触角为112.5°,吸水率仅为3.79%。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的无皂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表面活性单体烯丙基-2-羟丙基醚磺酸钠(NaAPS)和丙烯酸聚羟基丙酸酯(PHPA)作为乳化体系进行无皂硅氧烷/丙烯酸酯(硅丙)共聚乳液的制备,研究了表面活性单体种类,共用和用量对硅丙共聚乳液及其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硅丙共聚乳液相比,无皂硅丙共聚乳液涂料的涂膜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外墙涂料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外墙涂料组成与性能关系。介绍了涂膜耐人工气候老化性、耐沾污性、耐酸性和涂料施工性试验 ,以及水性聚氨酯复合外墙涂料的施工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处理含氰电镀漂洗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渗透工艺对含氰电镀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反渗透膜对氰化物的截留率〉90%,对溶解性总盐类物质的截留率〉95%。处理过程中,浓缩液的pH稳定在碱性范围内,透过液的pH值略高于浓缩液的。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浓缩液的温度略有上升,但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浓缩液的温度均低于膜元件的最高操作温度。当浓缩倍数为2时,透过液的氰化物浓度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透过液经离子交换后可回用于生产,浓缩液中的镀种金属具有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