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7,(15):138-139
最密切联系原则为当今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判例和大多数国际条约的冲突规则所承认和采取,当然,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也不例外。但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适用法》的地位还存在争议,其在我国的适用和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积极完善该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涉外旅游人身侵权纠纷日渐增多,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因此涉外旅游人身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已成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涉外旅游人身侵权纠纷违约和侵权两种具体情形入手,结合我国现行涉外旅游人身侵权的法律适用有关规定,分析我国现状,结合各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涉外旅游人身侵权纠纷法律适用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当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有自认规则的详细规定。我国立法上虽然有关于自认规则的规定,但却不够完善,而且也仅在司法解释中对自认作了较为模糊的规定。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的自认规则的过于笼统,在实践当中可操作性极弱,故而使得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就我国自认立法存在的立法及缺陷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适当性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认规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早确立于合同领域,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国际立法发展趋势来看,新近的国际私法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已大大跃出合同领域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本文以法律适用法中关于赋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条款及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原理,参照外国之规定,从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与一般民事意思自治原则的异同以及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限制等方面,对于我国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4)
拍卖指的是拍卖人遵守其事先制定的拍卖规则,在其规则里所规定的时间与地点,并按照其预先公告的程序以公开竞争方式,由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取得拍卖标的物的一种法律形为。拍卖是商品买卖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拍卖活动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涉及的法律关系也比较繁琐,而作为公证机构能通过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对拍卖活动进行现场监督,从而保证了拍卖整个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达到了保护拍卖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最终目的。本文将浅析如何办理拍卖公证,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四方面的特点和不足,难于实现立法的目的。通过调研发现,该规则存在规范性缺陷,其破解之道在于对规则进行法律和实务五个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
作为法律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性法律规则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重视,禁止性法律规则在我国公法与私法中都存在着较大的比例,我们应明确禁止性法律规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禁止性法律规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对识别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私法中一个长久的问题,对于识别的对象和证据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已为国际条约和各国立法普遍采纳,成为外国法被排除适用的领域。在我国法律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的识别没有明确作规定的前提下,法院可参考涉及国外因素的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识别的规定和程序问题,按照我国程序法的法律适用规范,适用我国程序法审理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06-107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发源于16世纪法国人杜摩兰。随着人权意识愈发受到重视与保护,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私法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下文简称《法律适用法》)的正式出台,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被进一步的扩大,更体现了其核心地位。本文从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适用范围与限制分析仍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网络上的盗版问题也成为了时下急需关注的问题之一,网络用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作品进行分享,区别于传统模式的传播,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规模难以控制,而权利人本身却可能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重要参与人,为用户提供上传、储存、下载、分享作品等服务,现今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实施侵权的行为承担责任成为权利人的权利之一。避风港规则源于对美国法律规则的移植,是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一种标准。由于我国避风港规则的各项标准的立法与应用还不成熟,虽然移植了美国的避风港规则,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力求探索避风港规则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风险刑法旨在应对后现代社会或后产业社会中的新的危险源,肯定刑法的扩张和早期介入。然而,此种刑法观有轻视传统刑法保障人权之危险。风险刑法之适用有其限定之前提,即原子力刑法、化学刑法等为确保社会安全之必要应进行事先应对的若干领域。因此,其与传统刑法的能动关系可整合在"三角洲"模式里。另一方面,敌人刑法观与严罚主义思潮如出一辙,旨在应对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群,把这类犯罪者视为社会的敌人而排除在社会之外。法治国家刑法与刑事程序法所保障的自由保障设施并不适用于这些共同社会的敌人。显然,敌人刑法作为刑法理论登场正是始于对法与爱的理解的欠缺。爱的刑法的任务在于,洗刷因犯罪而变得肮脏的人的本性之残渣,挖掘隐藏的爱的潜在力,进而唤起对于罪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刑法与行政法二者之间的协调、衔接,对整个法律体系有序、完善、和谐至关重要。以精神卫生法为例论述刑法与行政法的协调、衔接关系,通过对二者协调、衔接关系的研究,以期使刑法与行政法更加协调、和谐,更好地服务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9)
《民法总则》第十条正式将习惯纳入了法律渊源,这是我国法治的一大进步。着眼于第十条的文义解释,探讨对于第十条的理解。同时分析将习惯纳入法律渊源的进步意义以及未来第十条在司法层面上应当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
刑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刑法功能的认知和追求也应该因应时代要求。刑法在管理社会、惩治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刑法的这种特殊性质也要求其必须坚守"最后法"的地位。同时,刑法功能要进一步向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注重刑法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协调与衔接以及刑事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5.
Anglo-American common law is rooted in time-out-of-mind, place-specific, custom. It coexists uneasily, however, with the 'Natural' law ideal of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timeless and placeless mathematical and geometrical principles that govern natural science, and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Newton's absolute space. Each notion of law, it is argued, creates its ow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and this conception, in turn, shapes the political and material landscape. Thes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landscapes of New England and Mid-Western America.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3):127-129
针对南海西部海域油田"三低"特征(即电阻率低、含油饱和度低和渗透率低),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束缚水饱和度高和泥质含量高,水敏性强,面临注水困难和地层能量补充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国内外CO2驱室内试验研究和注气开发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以油藏为例,完成了CO2注气室内试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O2注气开发适应性评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衰竭式开发、连续注气和WAG水气交替注入两种驱替方式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田CO2注气开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WAG水气交替注入能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什么是"执法生态化"?指的就是执法的主体就是需要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更加的将环境利益的保护更加的注重起来,在这其中涉及的执法手段、执法目标和执法理念生态化。如今很多地方和中央的各级政府都是需要应用生态文明、是个生态理性以及生态检视这些。这时就需要将"人一自然一人"这样的和谐关系作为所有的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生态化执法配置以及生态化执法方式。鉴于这些,本文将针对在环境执法生态化下,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机制创新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提出了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文明理论及"最严格法治"观,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所遵循的理论基础,构成了理解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时代背景;在生态环境立法领域,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生态环境立法方向、目标、原则与基本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在生态环境司法领域,相关司法政策指引着生态环境司法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形态多样的各类政策构成了落实生态环境立法与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撑。政策与法律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实现生态环境目标的必备方式,扩展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法治转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周剑云  戚冬瑾 《规划师》2009,25(2):10-14
<物权法>着重明确和保护土地和建(构)筑物等不动产物权人的权利;<城乡规划法>则是明确空间资源分配与开发利用的原则,强调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调整各方面权益的公共权利.<物权法>的权益保护与<城乡规划法>的权益调整看似一对矛盾,实则在共同的公共利益原则下统一.从权益角度认识新区规划与旧区改造在规划实质上的差异,有助于在规划实践中正确把握<物权法>与<城乡规划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正>1工程概况原建筑概况:北京大学法学楼改造工程南邻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西邻北京大学公共教室楼,北侧为北京大学东门主干道。北京大学法学楼原建筑建成于1993年,主要用途为各院系办公、学生上课等,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