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药类专业为制药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人才,如何使人才更符合产业需求和企业实际,是所有制药类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调研制药企业用人需求状况的前提下,分析了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探讨性地提出部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健康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制药工程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化工、生物学和药理学学科交叉特点。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生物学课程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不被重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紧贴制药工程人才发展需求,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挖掘该专业生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专业性,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能更好地自然融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3.
化工与制药专业共同服务于产品生产的过程工业,国内外已将二者列入同一专业类别,以促进复合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精准面向区域化工制药及其关联产业的人才需求,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以培养“宽基础、广覆盖、重实践、强能力”的化工与制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建设、创新素质培养等方面实施递进式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内涵发展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建设目标,形成“资源内聚、人才外溢”的良好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内容,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我院是如何从开设制药工艺综合实验、建立实习与人才创新培养基地、开展学生短期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等方面,对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改革,真正体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满足现代医药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制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培养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从新时代实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模型嵌入式"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是促使学生由"理学意识"向"工学意识"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药工业属技术密集产业,具有投入高、利润高和竞争强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视为重点发展产业。为适应制药行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应显著提升产业的集中性和产业性,制药的技术要向标准化推进,提高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提升制药产业的独立发展特性。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及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针对中国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亮  郑斌 《安徽化工》2023,(2):180-182+18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产业亟需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制药工程专业英语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讨了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和实践了一些方案,以期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探索进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3)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工业的发展要求,推进我市制药行业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药学后备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探索,提出了以"学科竞赛"为推手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包括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和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本文为药学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既懂药又懂工程"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陈震  王超  董建 《化工时刊》2024,(1):56-6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制药工程行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成果产出导向(OBE)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基于科教融合理念开展本科生研究计划,基于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申请。这些工作推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和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形势发展,本文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学手段和国际工程认证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推进制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本文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了解了社会对制药工程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和完善适应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构建"113"培养体系(1个理念——OBE,1种模式——CDIO,3个举措——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制药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践"贯通式培养课程群和"四步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竞争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蕾  马田林  金淦  冯建华  张华  郑建东 《安徽化工》2021,47(2):138-139,142
作为制药工程的专业核心课,"化工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制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使学生能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中药制药显示出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教学质量对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建超  冯秋菊  彭华勇 《广州化工》2020,48(14):162-164
为进一步实现高等专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切合民族药产业对创新性、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武陵山地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创新性综合实验项目。采取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增加探索性实验,以民族药成分提取、分离和民族药新制剂为研究对象,促进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培养民族药方向的制药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生化工程系是以生物、化工、食品、制药、园林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特色系部,围绕光谷核心圈、武汉都市圈、"1+8"城市圈,辐射至全省及中部地区,培养服务于石化、生化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城乡建设等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系开设有应用化工技术、生化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工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制药企业对干燥药品需求量逐渐增大。制剂药品冻干技术得以应用,而且制剂药品冻干是推进医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制剂药品冻干在国家高技术产业支持、地方特色产业扶持等有较好创新资源基础,企业、高校也为制剂药品冻干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因此,在对冻干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解析其原理,展望其应用前景,旨在提高制剂药品的冻干技术进步,从而推动制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洁 《广州化工》2022,50(3):198-199
培养一流药学人才是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制药专业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融合探索对于药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凝练教学目标,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以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为实现健康中国不断努力奋斗,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化工学报》2013,(8):3030
2013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携"第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2013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2013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于2013年6月25~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据统计,此次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500余家展商,4万余人进馆参观。梅特勒-托利多组建豪华阵容参与本届展会,旗下实验室、过程检测、产品检测和工业称量四大业务部门联合参展,带来了全面的制药行业检测解决方案。梅特勒-托利多作为专业的仪器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针对现今制药行业需求,涵盖研究开发、仓储物流、生产包装和分析检测的全方位制药企业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轻松符合GMP要求。梅特勒-托利多在加速制药工艺研发和放大方面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全自动反应器技术,自动精确控制工艺条件(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