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硅外延的三大发展趋势,指出降低外延温度是外延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比较了分子束外延(MBE)、光能增强化学汽相淀积(光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超高真空化学汽相淀积(UHVCVD)的优缺点,指出UHVCVD和PECVD二者合二为一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其次,论述了异质外延和SiGe/Si超晶格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论述了外延生长的原位监测和外延膜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氯化钛(TiCl4)和硅烷(SiH4)为源物质,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工艺结合常规热退火制备了优良的TiSi2薄膜。研究了淀积和退火条件对薄膜性质的影响。用四探针检测了退火前后薄膜的薄层电阻,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薄膜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PECVD法淀积氟碳掺杂的氧化硅薄膜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氟环丁烷(C4F8)为原料,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了氟碳掺杂的氧化硅薄膜(SiCOF).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薄膜中含有Si-F、Si-O、C-F、C-CF、CF2等构型.刚淀积的薄膜的折射率约为1.40.对暴露在空气中以及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后薄膜的折射率做了测量,并对其变化机理进行了讨论,同时表明了理想的淀积温度应是300℃.  相似文献   

4.
容幸福  秦志钰 《真空》2000,(3):10-17
本文研究了应用新型的超高真空等离子增强化学了相沉积(VHV-PECVD)复合腔系统 只a-Si1-xCx:Hk薄膜及其特性。系统的真空度可达10^-7Pa(10^-9Torr)以上。通过控制H2对常规用混合气体(SiH4+CH4)的稀释程度以及相应的CH4比例,优化沉积工艺参数,制备出能带宽度范围变化较大的高质量非晶氢化硅碳(a-Si1-xCs:Hk)薄膜,通过RBS、ERDA、IT和Ramam光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高真空化学相淀积(UHV/CVD)系统在650℃生长出表面光亮的GeSi单晶。在1200L/min分子泵与前级机械泵间串接450L/min分子泵,改善了生长环境。串接分子泵后生长的样品的X射线双晶衍射分析表明,外延层衍射峰半宽仅为198arcsec,且出现了Pendellosung干涉条纹,说明外延层结晶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6.
UHV/CVD设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震霖  余金中 《真空》1997,(6):14-17
本文描述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淀积系统(UHV/CVD)的设计思想、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着重介绍超高真空的获得和系统的特点,将为“第二代硅”SiGe/Si异质结材料的生长及未来的光电子集成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硅基β-SiC薄膜外延生长的温度依赖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工艺在1000~1400℃温度范围内的(100)Si衬底上进行了β-SiC薄膜的异质外延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积温度的升高,外延层由多晶硅向β-SiC单晶转变,结晶情况变好;但同时单晶生长速率却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清洗用氟化气体材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洗用氟化气体材料的开发近年来,以半导体的高集成化为代表的电子工业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技术的产生是该领域得以发展的关键。在半导体制造业中,化学汽相淀积(CVD)和物理汽相淀积(PVD)等等薄膜制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用...  相似文献   

9.
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中,使用高氢稀释硅烷(SiH4)加乙烯(C2H4)为反应气氛制备了纳米硅碳(nc-SiCx^2H)薄膜,随着(C2H4+SiH4)/H2(Xg)从5%时,由于H蚀刻效应的减弱,薄膜的晶态率从48%下降到8%,平均晶粒尺寸在3.5-10nm。当Xg≥6%时,生成薄膜为非晶硅碳(a-SiCx^2H)薄膜。nc-SiCx^2H薄膜的电学性质具有与薄膜的晶态率紧密相  相似文献   

10.
常压MOCVD制备MgO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明  王弘 《功能材料》1996,27(4):342-346
本文首次报道用常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AP-MOCVD)在Si(100),SiO2/Si(100)和Pt/Si(100)衬底上外延高质量的MgO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与薄膜的取向性关系和MgO薄膜的潮解特性。高纯magnesiumacetylacetonate[bis(2,4-pentanetane-diono)magnesium][Mg(CH2COCH2COCH3)2]作为金属有机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RAY衍射实验显示,在较低的衬底温度(~480℃)下一次淀积成单晶膜。薄膜均匀,致密,结晶性和取向性很好,衬底温度(Ts)在400℃到680℃之间,在Si(100)衬底上生长的MgO薄膜都具有[100]取向,在Si(100)、SiO2/Si(100)和Pt/Si(100)衬底上生长的MgO薄膜也都具有[100]取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对器件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器件表面钝化技术也发展很快,其中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技术的开创和应用更为突出。而PECVD工艺与真空技术存在着极其密切的依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简要地讨论了这些关系的一些基本方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真空技术,对于PECVD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用DMA和DSC研究了NBR和氢化NBR对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由于增容剂在相界面与PVC和HDPE所产生的作用改变了界面分子的作用形式,使体系中PVC和HDPE相的内耗峰内移。而DSC的结果表明,增容剂降低了体系中结晶相HDPE的熔点,说明增容剂增加了PVC/HDPE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SiH4/C2H4体系激光合成SiC超细粉研究及对合成的SiC超细粉进行的TEM(TED)、XRD、FTIR、XPS及Raman散射等测试分析。在部分样品中发现了SiC空心颗粒,讨论了SiC超细粉的成核成长规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结果:SiC超细粉的合成由Si成核生长和碳化组成;反应温度较高时,为获得接近化学计量化的SiC超细粉,要求有较高的源气C/Si比,并且高的C/Si比有利于降低  相似文献   

15.
郑华 《音响技术》1998,(4):41-42
DVD即DigitalVideoDisk,其视频标准依据MPEG2(ISO/IEC138182),音频标准依据DolbyDigital(DolbyAC3)。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远胜VHS(240线)、VCD(260线)和LD(420线)...  相似文献   

16.
王柏青  张克云 《功能材料》1994,25(5):412-415
研究了PECVD法制备新型介质膜碳氮化硅(SiCxNy:H)的工艺参数对淀积过程的影响。讨论了退火对该薄膜的影响,发现经退火后,其电阻率有明显的下降,氢含量也大大减少,但是膜的结构仍然是非晶态的。最后对该薄膜的特性进行测试,表明碳氮化硅薄膜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MeSiHCl2和MeSiViCl2共氨解方法制备出了流动性好的含Si-H和Si-Vi的低分子硅氮烷。结果表明,H2HtCl6(脱水)和DCP是合适的硅氢化交联催化剂和双键交联的引发剂,交联产物在程序控温的管式炉中裂解,得到了高的陶瓷产率。  相似文献   

18.
用 B2H6和 SiH4作反应气体,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RF-PECVD)方法,在 Si(100)面上沉积生长BN薄膜,用S-52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薄膜进行观测,并用红外透射光谱测试分析了膜的成分。在室温、压力为 8 × 10-4 Pa条件下,对 BN薄膜的电流一电压特性进行测量,并得到了 Fowler-Nordheim特性曲线,BN膜的场发射开启电场为9 V/μm,在电场37.5 V/μm时,电流密度达到24.8 mA/c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生长法(PECVD),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氮化硅薄膜,经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在(100)晶向硅片上生长的氮化硅薄膜为(101)晶向的外延生长膜。还用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了β-Si3N4的特性,讨论了它在微电子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低能双离子束淀积技术,在清洁的Si衬底上外延生长出了CeO2/Si异质结构。利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深度剖析技术对此类样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界面清晰、陡峭,无氧化硅生成,这反映了外延层Si衬底间过渡区很窄;外延层内组成元素Ce,O分布均匀,为正化学比CeO2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