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全息存储技术是一种超越现有串行存储方式的并行存储技术,同时又兼备内容寻址的功能.能实现高密度、大容量、高传输率的数据存储及并行多通道光计算.利用体全息相关器作为基准图像库和粗处理微处理器,与传统光电系统相结合,可并行地进行实时图像与基准图像的相关匹配,快速进行复杂景象的搜索与识别,进行快速飞行目标的锁定和跟踪.由于匹配算法的并行性,可大大减小由于处理延迟而产生的跟踪误差.在高分辨率精准导航定位或侦察监视系统中,由于目标图像及图像库数据容量大,采用体全息存储相关技术结合DSP处理技术,对大幅面数据页在大规模图像库中进行进行快速搜索截获,可以将处理速度大为提高.文中简要介绍了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的原理;多通道体全息存储快速目标识别的系统结构;提高体全息相关器通道密度的方法;提高识别精度的方法;基于体全息相关识别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基于体全息存储技术的地形匹配技术与目标跟踪技术;最后展望了光学多通道体全息快速目标识别技术在以大数据量,高速,精准为特征的导航定位或侦察监视等武器平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怡  金伟其 《激光与红外》2005,35(8):543-547
文章从三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两个方向介绍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三维体存储 包括:体全息数据存储、双光子吸收存储和多层存储。体全息数据存储容量大、寻址快、存储寿命长;双光子吸收存储也属于多层记录存储,存储形式多样,本文以光致色变光存储为例进行讨论。海量存储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近场光存储,该技术与传统光存储显著的区别在于:用纳米尺寸的光学探针距记录介质纳米距离实现纳米尺寸光点的记录,从而实现超高密度光存储。文章最后对超高密度光存储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4.
5.
Koji Yamasaki等人曾提出采用全息照相和立体照相技术的三维显示系统。其法在会聚和视觉调节之间有点矛盾。研发系统的显示部分为液晶显示器 ,它能显示三维电影。1 引言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三维显示技术。他们提出三维显示技术的各种方法 ,如视差栅障 ,双凸透镜 ,偏振镜和全息照相术。除全息照相术外 ,这些方法都属于立体技术。只有全息照相术没有观察者双眼的会聚和视觉调节之间的矛盾。全息照相术保持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 ,因此全息照相术是最理想的三维显示技术。但制作电影非常困难 ,因为计算机不能实时计算大量全息照相数据。麻省…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全息存储的原理及特点,详细介绍了用于全息存储的平面和体全息存储材料,以及在这一活跃的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特别是为了提高存储容量和抑制串象噪音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全息复用技术。光全息存储的独特优点,尤其是体全息存储的高容量和高数据传输速率,使光全息存储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海量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多轨道存储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实验达到的存储器性能指标。实验验证与理论分析符合较好,表明三维式全息存储在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明 《激光杂志》2005,26(6):13-15
介绍了激光全息技术在几个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了激光全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在几个学科领域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结论是: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不断与其它学科最新技术的交叉和综合运用,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目的是明晰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其发展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p-nitrobenzonitrile纳米有机薄膜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p-nitrobenzonitrile(PNBN)单体有机薄膜上进行信息记录点的写入研究。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衬底之间施加一系列的电压脉冲进行信息记录点的写入,得到了一个信息点点径小于1nm,对应存储密度高达10^13 bit/cm^2的信息存储点阵,电流-电压(I-V)曲线表明,薄膜上非信息点存储区域是高电阻区,而信息点存储区域是导电区,具有0-1信息存储特性,PNBN单体有机薄膜的存储机制可能是规则排列的PNBN分子在强电场作用下由有序向无序的转变,使得薄膜的电阻由高阻态向低阻态转变,从而实现信息点的写入。  相似文献   

10.
《激光杂志》1999,20(3):3
10000 high resolution images have been stored in a sector(divided into 5 tracks) of a LiNbO3Fe crystal using spatioangular-multiplexing with a spherical reference beam.A storage density up to 1.04Gb/cm3 and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3.4±0.7)×10-5〕with good uniformity have been achieved.In this paper the recording parameter of multi-track storage and the achieved performance from this memory are give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ory.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3-D disk-type holographic storage is promising for mass information storage.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阐述在光折变材料上全息存储的多波长,多角度、多相位记录和读取方法,噪声的改善和全息图的寿命;双光子吸收在聚集光束扫描存储技术中的应用;近场光学记录方法,光纤探针的研制以及孔径-介质间距控制。最后讨论了光存储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折变晶体中的盘式三维全息存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空间-角度复用和球面参考波技术在盘式光折变铌酸锂晶体中存储了2000 幅高分辨率图像,并获得满意的再现。给出了选取盘面旋转角度等主要参数的基本依据和存储器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得很好,证实了全息光盘在大容量信息存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高密度光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阐述在光折变材料上全息存储的多波长、多角度、多相位记录和读取方法,噪声的改善和全息图的寿命;双光子吸收在聚焦光束扫描存储技术中的应用;近场光学记录方法,光纤探针的研制以及孔径介质间距控制。最后讨论了光存储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全息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和头盔显示器性能的要求,对国外几种头盔显示器光学结构方案比较后,提出两种结构轻巧、大视野、中等视场的无闪烁全息头盔显示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光折变晶体为存储介质,对移位复用存储方案中的散射噪声作了简单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减小辐照在晶体上的光斑尺寸不仅能提高衍射效率和信噪比,而且可以提高存储密度和数据率。因此提出在移位存储中宜采用会聚球面波作为参考波。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功率激光能够产生与天体物理学[1]、状态方程研究[2]和聚变能研究[3,4]相关的物质极端状态。例如,聚合物丸的激光驱动内爆已将其密度提高到原有固态密度的1000倍[5],这样大的密度足以使受控聚变成为可能。但是,为了获得能量增益必须将小体积的压缩燃料(称为“火花”)加热到约108 K(相当于10 keV以上的热能)。在受控聚变的传统方法中,精确定时的冲击波既产生火花又对其加热[4],但是此过程既需要精确的内爆对称性,又需要很大的驱动能量。将压缩和快速加热分离进行,原则上可明显降低上述要求[6~10]。可是,这种“快点火”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全息光学相关器基于体光栅的布拉格选择性,在记录介质的共同体积中利用角度复用存储多幅图像。相关计算时,输入一幅图像可以并行输出所有的相关点,每个相关点的强度代表输入图像与对应库图像之间的内积值。分析了提高体全息光学相关器运算精度和速度的关键技术。总结了近年来采用散斑调制技术降低相关通道串扰,采用二维随机交错方法消除图案依赖行为,采用多样本并行估计方法提高并行运算精度,采用读写分离结构实观系统小型化集成等体全息光学相关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体全息光学相关器已经实现超过7500通道的并行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达到138GHz。系统在遥感图像匹配、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高速高精度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目前国际上HOE的研制水平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对未来HOE的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用“简并相干光”记录HOE的设想,以及光学全息和计算点息技术的综合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像全息技术的资料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像全息技术,对二维文字资料作了全息存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仅 提高了存诸质量,而且为今后的全息显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