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火灾形势日趋严峻,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在不断增加,仅1993、1994两年,全国在各类火灾中就死亡5067人,受伤9977人.之所以造成如此惨痛的人员伤亡,缺乏消防知识,不懂得逃生自救是导致惨剧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从火场上逃生呢?一般火灾逃生法 当所住的房屋起火后,应迅速跑到屋外.如果是所住房间外起火,发现后不要急于开门逃生,先观察火情,再考虑如何逃生.当影剧院、商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应按疏散指示标志指明的方向跑,通过安全出口脱离危险区.  相似文献   

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是十分必要的。 一、熟悉环境,谙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己人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二、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  相似文献   

3.
林彧 《消防与生活》2006,(10):31-32,48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相似文献   

4.
叶秋 《山东消防》2002,(6):27-29
面对大火,如何逃生?这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生存热门话题。2001年洛阳的一场大火吞噬了309条鲜活的生命,而其中80%以上的伤亡都是因烟熏窒息所造成的。中国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启鸿说:“如果受困的人在发生火灾后知道或有人组织用饮料或水把毛巾弄湿进行自救,就不会死这么多人。”吴启鸿副主任沉重地说:“遭遇突发性火灾,很多人只是盲目地拔腿便跑,不懂逃生的方法,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现在,全国各地的消防教育训练中心向社会开放,许多市民纷纷在这里开始通过科技手段,安全地体验“灾难”,系统地学习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民宅火灾是导致美国人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杀手,其中14岁以下儿童在遭遇火灾时死亡率要远远高于成人。为此,美国各大城市消防局全力提倡每个家庭都有一份“火场逃生计划”。  相似文献   

6.
7.
刘坤  施祥云 《建筑工人》2008,(11):57-5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逃命心切,惊恐万分.往往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拥挤、碰撞、踩踏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所以,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要用正确的方法逃生。消防部门为您介绍高层建筑火场逃生九招。  相似文献   

8.
安然  刘海燕 《中国消防》2010,(22):49-49
<正>一不该:财产第一,性命第二危险指数:在火灾突然降临时,从人的第一反应中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最基本的消防知识:略微了解消防知识的,逃命第一;反之,财产第一。"顾财不顾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偏远农村地区,而在城市中,越是生活艰难、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出现这种举动的比例越高。2003 3 31  相似文献   

9.
《中国消防》2012,(5):50-50
一块普通的毛巾,在火场逃生中可能派上大用场。它可发挥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彬 《山东消防》2003,(5):13-13
在青岛“4·5”特大火灾中,21条宝贵的生命被无情的大火吞噬,同时有431名员工顺利脱险。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地逃出火海,并不是依靠侥幸,而是在于掌握了正确的逃生技巧,并在险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冷静,慌而不乱是绝处逢生的关键。油炸车间的55名工人,蒸煮车间的35名工人和手撕车间的79名工人就是逃出这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众缺乏紧急避险和自救意识,死于火灾的人越来越多.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令人瞩目的几起特大火灾有: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因可燃材料起火产生的毒烟,造成309人窒息死亡;2001年6月4日,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因蚊香引燃棉被发生火灾,13名幼童死亡;2003年2月2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天潭酒店违规使用煤油炉引起火灾,33人死亡;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市一栋商住楼起火后坍塌,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2004年2月15日一天之内,吉林、浙江两省接连发生特大火灾,共吞噬了93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是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消防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区的消防工作规范化,建立一套适合社区的消防管理体系,保证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对发展社区,完善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地下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就防火设计提出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边角空间“的调研,从行为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其中人们的行为活动,提出我们应当关爱平常百姓的生活,挖掘城市里这样微小的点空间的利用,并且在其中融入城市的文化特色,塑造人性化、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城市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和建筑群不断兴起,在给城市经济发展增添繁荣景象的同时,也为消防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结合几年来的监理实践,就综合楼的消防工程监理叙述了一些预控要点。  相似文献   

16.
关注消防疏散应急照明设计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各地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中,造成死伤惨重的原因,大多因为疏散不畅、通道阻塞,受烟雾窒息、拥堵踩死和跳楼逃生受伤者居多.审视应急疏散照明和疏散标志照明,改进存在的问题,发挥其最大效能,方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黄海 《城建档案》2007,(5):26-27
前不久,应几位上海朋友的热情邀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们各自骑一辆自行车,背着数码相机,穿梭于上海老城区那些长长短短或宽或窄的弄堂之间,寻找渐渐消逝的历史印迹,感受旧上海的人文风情。  相似文献   

18.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rigorous approach for coupling collected fire scene data to computational tools, a Bayesian computational strategy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The Bayesian inversion technique is exercised on synthetic, time-integrated data to invert for the location, size, and time-to-peak of an unknown fire using two well-known forward models; Consolidated Model of Fire and Smoke Transport (CFAST) and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 A Gaussian process surrogate model was fit to coarse FDS simulations to facilitat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ampling. The inversion framework was able to predict the total energy release by all fire cases except for one CFAST forward model, a 1000 kW steady fire. It was found that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in the time-integrated data to distinguish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peak times. FDS performed better than CFAST in predicting the maximum energy release rate with the posterior mean of the best configurations being 0.05% and 2.77% of the true values respectively. Both models performed equally well on locating the fire in a compartment.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加迅速,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可是,在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作者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与消防安全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费麟 《建筑创作》2008,(3):36-41
“中元”的前身是“机械部设计总院”,“中元”与“总院”谐音,表达了承前启后的历史发展。在纪念“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5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更加激励我们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在中国工程咨询设计行业领域里,“中元”走过的历程,与其他兄弟设计院一样,与共和国同步,为祖国建设服务,锻炼出一支全方位的技术团队。55年来,由计划经济中的事业单位转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单位;由依靠国家全额拨款的设计院变成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