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ISDN试验网总体设计的角度论述了ISDN用户接入系统的供电技术。共分三部分:一、ISDN U接口供电技术,二、ISDN S接口供电技术,三、ISDN用户接入系统供电部分入网时的测试检验。从原理上看供电技术仅涉及直流回路技术,但进入实用化后则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另外ISDN采用了分层概念和原则,因此对供电回路技术要求必须符合高层工作需要并受控于高层,本文详细分析了对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并计算出了一系列数值曲线,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配置,地用户--网络接口设备NT1作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对NT1的供电方式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分类,并且对其供电指标要求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3.
李峻 《现代通信》1997,(10):27-28
ISDN基本接口集成电路HD81501@李峻ISDN基本接口集成电路HD81501李峻HD81501是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ISDN基本接口电路,用于数字电话和NT2(第2类网络终端)系统。基本接口以S/T为参考点,符合I系列接口建议。一、HD81501的外形...  相似文献   

4.
ISDN基本用户—网络接口的供电是ISON用户接入系统供电的一部分,它包括NT1、用户—网络接口和TE分别在正常和受限条件下的供电方式和耗电情况。 在正常供电条件下,NT使用本地市电作为工作电源,并通过基本用户—网络接口向终端侧提供保证用户—网络接口工作的电源。TE(TA)除接收NT供出的电源以保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年和1992年CCITT通过与补充的关于B-ISDN的最新建议,对B—ISDN的网络技术及其功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信息通信领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种专用网络飞速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该通信系统经过不断的技术优化、设备升级使得这项无线通信技术即支持着话音、数据也支持图象等多种数字业务的传输,在公共网络欠发达,人口稀少的地区,VSAT系统无论是实用性、可靠性、便捷性还是安全性、经济性都有着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ITU-T的DSS1信令协议进行了研究,尤其在附加业务的提供方面,对ITU-T的建议相关的部分进行完善。使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功能在附加业务提供时得以全部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ISDN网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它的重要终端——数字电话机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及我国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 - ISDN )的建设、组网及业务发展情况 ,对比了七号信令 TU P(电话用户部分 )与 ISU P(综合业务用户部分 )的差异和发展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及我国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 ISDN)的建设、组网及业务发展情况 ,对比了七号信令 TU P(电话用户部分 )与 ISU P(综合业务用户部分 )的差异和发展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ISDN)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太网仿真业务接入是按入型"ATM交换机"的主要功能之一。用AAL5实现双端口以太网仿真,其实现技术难度较大。本文着重就以太网仿真业务适配中Client软件的功能、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论述,对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HJD04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适应性、应用范围及组网能力,并对其业务性能、软件和硬件结构、特点及操作与维护管理功能等进行了介绍;同时还以一个万门市话端局作为典型示例,对设备的配置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期国际电联标准部提出了有关用户终端与本地交换机的新型接口(V5接口)的新建议,即有关用户接入网(AN)的建议。本文将对用户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结构及业务与功能分别进行介绍,重点介绍有关V5.1接口的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4.
ATM作为未来B-ISDN的交换方式,具有大容量、综合化及带宽经济的优点,因此64kb/s的话音ATM交换(VOA)技术必将成为现有窄带通信网向未来宽带综合网过渡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几种基于ATM的话音交换方案,重点将着眼于提出一种64kb/s的话音ATM交换(VOA)的实现模型,该系统包含了传统STM交换与ATM交换间的相互转换,并能有效地解决诸如信元打包时延、信元时延抖动、以及系统带宽利用率等关键环节,本文的最后还将介绍有关话音ATM交换(VOA)技术的其它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