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红辣椒粉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油树脂。以辣椒油树脂的收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3h,此条件下辣椒油树脂收率为10.09%±0.29%。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法所得的辣椒油树脂的色价为303±5,辣椒素质量浓度为3.7%±0.7%,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对超临界CO2法所得的辣椒油树脂进行二次超临界萃取,可将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素进行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2.
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回流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辣椒油树脂质量及其中辣椒红素相对量、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辣椒中有效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粉碎粒度对辣椒中各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辣椒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粉碎度20 目、料液比1:10(g/mL)、体积分数95% 乙醇、70℃回流提取5h、提取3 次。  相似文献   

3.
利用索氏提取法,用不同溶剂从几种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素,确定了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树脂吸附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色素和辣椒素,确定了较佳洗脱剂和萃取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小米椒辣椒红色素含量最高,用氯仿提取效果较好,较佳提取时间为50 min;XAD16树脂可吸附无水乙醇溶解的红色素,其饱和吸附为每g树脂可吸附0...  相似文献   

4.
以辣椒红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辣椒油树脂为原料,采用食用油洗和甲醇萃取工艺进行辣椒油树脂的纯化研究。试验表明,最佳方案为:3倍质量的大豆油将辣椒油树脂在45℃下油洗,静置分层后,放出下层杂质,然后采用75%甲醇在45℃下对食用油层萃取,萃取3次,使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含量由14.72%提高至34.19%,得率为95.25%。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比较溶剂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红素的工艺,确定出辣椒红素提取率高、色价高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2 MPa、分离温度50℃,辣椒红色素提取率为5.19%.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6℃、乙醇体积分数50%、萃取压强35MPa、夹带比9%、萃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到23.24mg/g。可以运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且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苏丹红I在辣椒活性成分辣椒油树脂和辣椒红提取过程中的迁移情况,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了辣椒、辣椒粉、辣椒粒、红辣素、辣椒红和辣椒油树脂中的苏丹红I含量,结合各产品的质量、色价、总辣椒碱变化分析苏丹红I迁移规律,并对迁移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活性化合物的提取保留了辣椒原料中97%以上的色价和总辣椒碱。苏丹红I主要存在于辣椒皮中,其残留量占全辣椒的86%。辣椒中0.08~0.22 μg/kg的苏丹红I随着提取不断迁移到后续的提取产物中。辣椒经去籽粉碎后保留了70%的苏丹红I,随后的造粒、提取和分离过程并未引起苏丹红I迁移率显著变化。最终,67.56%的苏丹红I转移至辣椒红中,而辣椒油树脂中未检测到苏丹红I。苏丹红I的迁移性取决于苏丹红I、辣椒红和辣椒油树脂的溶解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8.
花椒麻味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椒是我国特有的、资源丰富的一种调味品和中药原料 ,辛麻味是其主要的风味特征。文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 萃取花椒麻味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60目 ,萃取时间 2h ,流量 2 1kg/h ,温度 5 5℃ ,压力 3 6MPa,油树脂得率达 1 2 83 %。采用超临界CO2分离花椒油树脂中麻味成分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分离器Ⅰ分离压力 1 2MPa,温度 40℃。分离器Ⅰ花椒油树脂得率为 1 85 % ,其中挥发油含量为 60 0 2 8mg/g。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此工艺可对花椒麻味成分进行有效地提取与分离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试验对辣椒中提取辣椒油树脂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含1.19%的辣椒油和64.4%水分的油树脂.将所得油树脂为料,以食用胶为壁材,将油树脂进行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所得微胶囊水分含量为4.0%、芯材包埋率为92.43%、辣椒素含量为1.10%.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传统溶剂萃取法得到的辣椒油树脂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提取辣椒红色素。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等条件的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产品质量好、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辣椒加工与贮存条件对其类胡萝卜素变化的影响。加工与贮存过程中,导致色素损失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特性,光,热,水分含量等。不同类胡萝卜素对条件因素的敏感性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辣椒素提取及镇痛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素是辣椒中引起辛辣成分,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该文介绍四种提取辣椒素方法,且对辣椒素镇痛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椒素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辣椒的研究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有丰富的辣椒资源,辣椒产量居世界第一,辣椒产品的生产正向多元化发展。辣椒加工不仅有传统的调味品生产,还包括了具有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籽油的开发,实现了辣椒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同时更提高了辣椒本身的价值。概述了辣椒目前的研究开发状况,介绍了当今辣椒调味品的生产以及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籽油、辣椒中天然防腐剂和抗氧化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和信息。  相似文献   

14.
辣椒辣素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宜亮  杜迅  刘慧 《中国调味品》2003,(4):25-26,28
根据辣椒辣味成分和色素尬发理化性质的不同,经过多次不同浓度、不同酸碱度溶剂的提取分离试验研究,确定了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地分离两类成分的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5.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因其具有色泽鲜艳、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业。该文介绍辣椒红色素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辣椒红色素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 1 0 0g/kg纯度的粗辣椒精为原料 ,研究乳化剂吐温加量、色拉油加量、加热时间和温度等单因素对其澄清度的影响。经正交试验法确定其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添加 0 5 g/g吐温 80 ,经加热搅拌后加入 0 9g/g色拉油 ,在 80℃加热 1 4min后 ,静置沉降后离心分离 ,即可制成澄清度较高的辣椒精。  相似文献   

17.
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辣椒红色素对热稳定;辣椒红色素在pH=2~12之间色素稳定;在暗室和室内光线下,色素无褪色现象,在日光下不到半天的时间色素几乎损失殆尽,紫外光对色素有明显的影响;Cu2+与色素发生反应,色泽改变,其它金属离子(Sn2+、AI3+)浓度大于300mg.mL-1对色素有一定影响;辣椒红色素对还原剂和防腐剂稳定,对氧化剂不稳定。本文还研究了辣椒红色素在食品中的着色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辣椒酱开盖后在食用期间容易起霉、变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分离出了三株细菌、三株霉菌,针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了有效的抑菌实验,并开发出了相应的防腐剂,添加了0.05%防腐剂的辣椒酱在开盖后室温下放置了25d才开始发霉。  相似文献   

19.
何玲  张祖德 《中国酿造》2012,31(1):125-129
该试验以线辣椒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食盐浓度及陈菜汁含量下发酵汁的pH值、发酵辣椒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在发酵过程中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而且低pH值能促使亚硝酸盐的降解;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大,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发酵温度为25℃~30℃,食盐浓度为3%~5%,接种20%的陈菜汁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由PLC控制可调节间歇式微波干燥方式,根据物料的原始水分调节间歇的速度,来提高板椒干燥的品质。微波干燥箱采用旋转抛物面导波设计,可使腔内微波加热更加均匀;每个微波干燥腔内微波的功率为4kW;一个微波干燥箱与一个物料冷却箱设计为一个加工单元,可以按生产线的需要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加工单元,整个生产线设计成蛇形隧道式结构,这种蛇形结构使设备结构紧凑、减少场地占有面积;其控制系统采用PLC与光纤温控系统控制,可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通过对板椒的加工生产试验得出,板椒的干燥品质良好,成品率达到98%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