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准噶尔盆地地热场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760个测温点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对盆地地热场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较冷的盆地,地热场偏低,而且烃源岩偏老,以致生油气门限深度偏大,给勘探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古地温梯度研究与古生界油气生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恢复古地温,结合地质发展史确定出华北地区各地质时期古地温梯度。自古生代以来,华北地区古地温场经历了由低变高再降低的演化过程。华北地区古生界生油岩在三叠纪末已进入主要生油期。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鄂尔多斯盆地庆36井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为0.61%~1.06%,其碳化梯度(Rm/km)较高,达0.36%.运用不同方法分析表明,该盆地中生代古地温梯度可达35~57℃/km,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其它地温分析结果支持这一推论.推测高古地温梯度的原因可能是中生代时地壳厚度较薄和中侏罗世末一期热事件.讨论了高古地温梯度对于油气形成与勘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油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120~180℃范围内详细考察了欢三联和胜利直馏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热和空气老化时同的增长,沥青的饱和烃组分含量基本不变,芳香烃组分含量逐渐减少,而沥青质组分含量逐渐增加.本文所提出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石油沥青在连续的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规律,各组分含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吻合,其差值一般小于3%. 相似文献
7.
1前言以找油为目的的钻井为例,镜质体反射率(%R0)随深度增加在泥炭一无烟煤阶并非线性变化。任一口井含不易挥发沥青质及高阶煤(>1%R0)的地层镜质体反射率(%R0)增加的速率一般大于含低阶煤的地层。鉴于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并非线性变化,一些学者采用镜质体反射率对数坐标与深度算术坐标来表现两者的关系。这种方法可能导致解释中的偏差,特别是它趋向于低估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加速增加而引起的明显的弯曲,相比镜质体反射率算术坐标的图件而言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关系较模糊。镜质体反射率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参数。Mukhopad… 相似文献
8.
提供一种就地热解地下含油母质岩层中烃类的方法,包括:向至少一部分含油母质岩层供热,使至少一部分受热部分达到油母质热解温度,得到热解产物;和从地下岩层收集热解产物;其中所选地下岩层包括镜质体反射率为0.2到3%的油母质。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收集热解产物后将含油母质岩层与合成气生产所用流体进行反应来生产合成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恢复古地温,结合地质发展史确定出华北地区各地质时期的古地温梯度。自古生代以来,华北地区古地温场经历了由低变高再降低的演化过程。华北地区古生界生油岩在三叠纪末已进入主要生油期。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现有的实验资料和钻井数据,认为压力对有机质演化过程的影响不能用统一模型来概括,必须区别对待。当地层处于正常压力条件下,有机化学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当地层处于超压条件下,这时的地层可以看作一个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生成的烃类不能被及时地排出,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最终化学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而实现的,并不改变化学反应的频率因子。因此,超压条件下的有机质演化模型反应了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结果。故影响有机质演化的仍然是压力本身,并不是超压,超压只是提供了一个半封闭的化学反应系统,而压力通过对系统中化学平衡移动的控制来影响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将上述模型用于实际含油气盆地中,模拟单井中的有机质演化规律,并和实测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文中提出的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有机质演化结果相一致,说明了该模型可以用于实际盆地中有机质演化规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冯增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88-390
“油气保存单元”这一术语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作用十分重要。何登发等的文章《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对这一术语的进一步传播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该文误把马力等的文章当作是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的文章。“油气保存单元”这一术语及其含意的原创性应属于李尚武先生及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并不属于其他人或其他单位。 相似文献
14.
稠油由于其非牛顿特性,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与常规原油不同,一般表现为非线性渗流,其特征之一是可能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当驱替压力梯度超过启动压力梯度时稠油才开始流动,且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设计了合理测量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利用天然岩心与实验室配制的模拟油,设定不同的驱替流量来测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实验测量启动压力梯度过程中驱替流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驱替流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测量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会受到驱替流量的影响。因此,在测量岩心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过程中,实验方法和驱替流量的选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热演化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末期到沙河街沉积末期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孔店组沉积末期为4.4 ℃/100m左右,而到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则降为3.7 ℃/100m左右,此后其地温梯度缓慢降低至现今的3.2 ℃/100m左右。同时,惠民凹陷内部构造的热演化亦存在一定差异,位于凹陷中部靠近临商断裂带的盘深3井的古地温梯度最高,其次为临82井;而位于凹陷东北部阳信洼陷的阳8井的古地温梯度最低。惠民凹陷的这种古地温演化特征是由该凹陷的构造运动演变决定的,并且和该凹陷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深化对深盆油藏成藏机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同粒级砂柱水封油物理模拟实验,并从理论上分析水封油机理和深盆油成藏门限。研究表明,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深盆油现象,深盆油成藏门限主要取决于储油砂层的孔喉半径以及该条件下的油水界面张力和地层倾角。对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深盆油藏的成藏门限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深盆油藏边界预测模型:孔隙度不大于11%,渗透率不大于1×10-3 μm2,最大孔喉半径不大于6.2 μm,埋深为1 800~2 100 m,位于向斜或斜坡低部位,青一段优质烃源岩发育且具明显超压异常。依此确定了松辽盆地深盆油发育的3个有利“甜点”区:两井南“甜点”区、海坨子东“甜点”区和乾安西“甜点”区,3个“甜点”区预测深盆油潜力共计3.17×108 t,松辽盆地探明深盆油总资源量达15.75×108 t,勘探前景较好。图11参17 相似文献
18.
对于海上稠油砂岩油藏非达西渗流规律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方面,且多采用管流模型,较少考虑粘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根据海上稠油砂岩油藏的渗流特点,设计了测定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新方法,并采用与秦皇岛32-6油田渗透率级别相近的天然岩心,通过对不同原油粘度、渗透率和温度下的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得到了海上稠油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流速与压力梯度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进一步得到了流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受原油粘度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海上稠油砂岩油藏,建立了根据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技术极限井距的理论计算方法。鉴于启动压力梯度对稠油油藏开发的重要性,建议将启动压力梯度与流体饱和度、孔喉半径、边界层厚度的定量分析作为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