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PC104总线的双通道CAN通讯板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104-SWC-DCAN双通道CAN通讯板卡是基于PC104总线的接口卡,采用SJA1000作为CAN控制器,TJA1050作为CAN收发器,同时通过GAL16V8D逻辑器件进行SJA1000的地址译码和逻辑控制.该接口卡含2路CAN通信通道,同时在2路CAN通信通道上均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保护PC机避免由于地环流而损坏,增强系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CAN控制器状态机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状态机包含:总线脱离、总线启动、总线空闲、模式选择、发送模式、接收模式、错误模式、间歇模式、超载模式及挂起模式等状态。CAN状态机的状态编码采用一种类似One-Hot的编码方式。其只有外部硬件复位采用异步方式,其余信号均用全局时钟进行同步。把状态机逻辑和算术逻辑及数据通道分开,把状态机纯粹当作控制逻辑电路来使用,从而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CAN总线与串口通信接口转换均采用单片机,有效转换速率很低,不能满足条件苛刻的场合;采用CPLD/FPGA进行协议直接转换的方案,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有效转换速率;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CAN总线驱动器热冗余技术;通过CPLD/FPGA将CAN总线控制器的内部寄存器直接映像到PC104总线I/O上,解决了I/O映像或双口RAM速率较低、电路复杂的缺点.以RS485型串口为例,它的有效转换速率在同等情况下是传统产品的2~3倍,实时性和可靠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MicroPLC100微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PU模块以ADμC812为核心,增设有可控制I2C总线扩展模块接口,存储器类型按照Keil C51定义.其软件系统含上位PC机MicroPLC100编程系统和下位MCU系统程序,并嵌入支持Modbus RTU通信协议命令,用于访问MicroPLC100各寄存器.通信口操作遵循Modbus控制协议,采用RTU传输模式.用户可用梯形图、语句表、汇编/高级语言等编写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5.
用单片机实现CAN总线与以太网的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集成CAN通信控制器的MC68HC05X16单片机和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可实现CAN与以太网的连接.MC68HC05X16采用RTL8019AS同以太网上的操作站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内置CAN控制器与CAN总线上其它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在交互过程中,MC68HC05X16依据应用要求对数据进行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控制器局部网(CAN)的火控光电仪数据交换网络,采用CAN为系统各节点间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CAN协议对通信数据块编码,扩展数据节点,设置节点筛选器,数据节点通过各自CAN控制器与总线相联,实现网络数据交换。其中,系统监控台接收并显示网络中传输的全部数据,其设计包括不同数据节点的CAN控制器,及单片机控制的CAN接口模块和基于DSPTMS320LF2407A的CAN总线接口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智能测控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AN总线的阵地环境温湿度智能测控装置,以片带CAN控制器的微控制器P80C592为核心硬件电路.其硬件由P80C592、电子式干湿球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自动控制及其数据采集、CAN总线接口以及微控制器外围电路组成.其软件设计包括系统监控、温湿度传感器非线性校正、双精度湿度表的建立及查表计算等程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TMS320F2812的水下自主航行器CAN总线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S320F2812的水下自主航行器CAN总线通信,其DSP节点可处理数字信号和控制电机,采用CPLD设计TMS320F2812外存接口.内置eCAN模块可置为标准CAN控制模式,并可通过SCB位选择SCC/eCAN模式.软件流程含eCAN初始化、主节点接收外部节点信息、主节点和其它节点向另外CAN节点发送信息.  相似文献   

9.
CAN总线技术主要用于各种过程检测和控制,它采用双线串行通讯方式,具有很强的检错和抗干扰能力,最高通讯速率可达1Mbit/s,最大通讯距离为10000m。CAN总线具有优先权和仲裁功能,多个具有CAN总线控制器的带有CPU的仪器连接到CAN总线上,可以形成多主机的局部控制网。文章主要介绍CAN总线技术在导弹遥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N现场总线的车辆底盘分布式测控系统,由若干测控单元和1个显控终端组成.测控单元均采用带CAN控制器的SOC单片机C8051F040处理器,测量和控制其电气设备.测控单元间则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交换,测得的数据信息由显控终端显示.实际证明,该系统能简化车辆底盘传输线束,提高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监控系统,采用在洞库温度监控环境下的系统结构和节点设计,由上位机、CAN网卡、节点微控制器,CAN控制器组成。系统采用总线方式的拓扑结构,利用CAN总线实现上、下位机间的通信,上位机设置参数,并接收下位机的温度数据;下位机通过A/D转换得到温度数据,将温度数据送至上位机并进行处理,然后通过DA转换得到模拟信号,以通过变频器控制空调,调节节点周围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总线的DNC接口设计,由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CAN收发器、隔离光耦和DC-DC组成,采用高速光耦实现收发器与DSP间的电气隔离保护控制.DNC接口板通过隔离型DC/DC模块IB0505LSW75向收发器电路供电.DNC接口软件分DNC主机和DNC2接口卡通讯程序,其通讯控制程序由TMS320F2812语言编写,可接收来自DNC主机的信号指令,再根据指令类型进行设置,与CNC系统或DNC主机通信.  相似文献   

13.
基于MC9S12XEP100的整车控制器CAN BootLoader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因使用传统BDM工具进行下载应用程序带来的不便,基于飞思卡尔S12X系列微控制器MC9S12XEP100,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整车控制器上的CAN BootLoader.该BootLoader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配置修改而应用于其他的S12X系列微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BootLoader能正确引导程序运行,准确、方便地下载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4.
CAN网络作为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车大部分ECU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电子器件具有一定的缺陷率,需要开发出一套基于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分析了基于CAN的车载故障诊断标准IS0 15765体系结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CAN网络的故障诊断系统及控制器故障诊断代码,完成诊断系统调试,并进行现场验证,证明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运载器控制系统CAN总线数据传输仿真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AN总线连接的运载器控制系统方案,建立了控制系统总线数据传输仿真平台。该平台以部件等效器模拟控制系统内各种敏感器和执行机构,通过CAN总线与以太网连成网络;采用CAN总线仿真工、具CANoe建立总线数据流测试与评估节点。利用该平台仿真了运载器从发射到入轨飞行过程中控制系统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状态,对总线性能、信号周期和数据传输可靠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N总线可以满足运载器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星上仿真系统的接口规范以及仿真交互协调的问题,建立基于CAN总线框架的交互式星上仿真系统。依照各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形成多个仿真成员,在各成员驱动程序接口之上进行二次封装,形成统一接口,再配合CAN总线仿真框架,构建星上仿真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各仿真成员之间统一的通信接口,规范了仿真流程框架,构成了各仿真成员相互交互、协调运行的基础。实验结果证明,该仿真框架传输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应性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的综合电子系统虚拟仪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底盘综合电子系统虚拟仪表由PC104主板和CAN控制器构建而成.CAN控制器的操作.虚拟仪表筛选、分析、判断并显示各测控模块发给总线的报文.初始化后,加载驱动程序,用封装的接口函数设置CAN端口属性.报文处理子函数,若收发报文出错,重新初始化CAN或读取出错计数器值,进行纠错处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导弹测控系统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导弹测控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测试需求;提出了导弹测控系统总线网络化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总线网络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与应用意义,预言总线网络化是导弹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CAN总线和以太网为例,详细探讨了它的设计构想与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工作区域优化是实现混合动力车节能的重要手段,应用新一代车用嵌入式控制芯片,开发了混合动力车汽油机辅助控制器,设计了硬件接口包括发动机状态参数传感器输入信号处理模块、发动机直接起停及扭矩控制输出驱动模块和基于SAE J1939协议的CAN通讯模块等,为混合动力汽车主控制器和发动机控制之间提供了控制接口.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可靠性,硬件接口设计合理,响应速度快,满足混合动力总成对发动机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