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璟 《中华建设》2011,(6):150-151
消费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消费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并贯穿于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的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文化消费持续升温,文化意象备受关注,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新时代。山东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键一域、重要一极,如何借助南水北调品牌效应,拉动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推动东平湖区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渭河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最鼎盛时期——秦汉唐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文化中许多词汇与生活场景都与渭河相关。人们祖祖辈辈依水而居,亲朋好友离别时以河为界,乘船而往夜泊岸边时的相思怀念,均构成了一种浓郁诗意的文化色彩。这种相依相恋的诗意,是渭河农耕文明特有的温情表达,而现代渭河由于种种原因,变得遍体鳞伤不堪目睹。  相似文献   

4.
罗沁 《中华建设》2009,(7):50-51
一.背景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建设。在一种普适的全球化的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所谓历史趋势下,成片的“国际化”风格的摩天大厦、遮天盖地的高架道路、形象雷同的街区、粗陋模仿“欧陆风情”的住宅区,在旧城区轰然倒塌的废墟上,在市郊原野上迅速崛起时,  相似文献   

5.
金良浚 《中国水利》2012,(Z1):13-14
节水文化涉及社会文明各个领域,是文明的人水关系的体现。在建设节水文化、促进节水型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要正确树立人水和谐相处、节约与保护和水生态文明的理念,理解水文化是节水制度建设的调节器,加强公众节水道德的导向作用,培养公众的节水习惯,提倡绿色消费,构建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并重视节水文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文化财产。传世留存和考古发现的秦汉玺印、封泥中有不少材料涉及水文化,这些资料反映了秦汉水利职官的演变、城市命名规律、以及崇尚水德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广义上的秦汉水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河流意识沿袭了先秦时期的传统,此期对以黄河为代表的四条著名大河的认识逐步全面,对河流在交通、灌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流域所种植的作物品种的认识体现出河流意识的宽泛化。河流与社会经济的密切关系,使秦汉统治阶级对河流的祭拜非常重视,不仅对著名河流以官府的名义加以祭拜,即使是地方的一些小河流也为民众所祭拜。祭拜河流与秦汉时期的重农思想密切相关,是重农意识的体现。河流的重要性还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黄河清"成为天下太平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路径是:把水工程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体系,以拓宽和提升社会对水利工程价值的认识;做大做强水文化产业,提升水利软实力;创新水工程文化规划、设计和管理制度;设立国家水工程文化优秀成果(作品)奖;定期举办国际(世界)水工程文化博览会及国际水工程文化高层论坛;将挖掘、整理、研究、提升水工程文化品位的经费列入水利经费预算。  相似文献   

9.
李祥 《水利天地》2010,(4):41-41
<正>中国是个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创造出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今天的人们都知道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军旅文化等,一般人却很少提到"水文化"。其实,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而且要比其他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环境与国家制度安排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水利职官从战国以前到战国秦汉时期建置的变化,以揭示战国秦汉时期水利职官职能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探讨水利政策在农田灌溉、防治水害、水运及水利法律在防水、护水、用水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来揭示战国秦汉时期水利管理体系的互补性。水利职官的设置与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既回应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也推动着国家制度设计更多倾向于民生领域。  相似文献   

11.
岳杰 《水资源保护》2020,36(1):101-102
中国经济经过数年的飞速发展,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与此同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也逐渐成了新兴经济的增长热点、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对于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黄河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发展。黄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静静流淌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有无数文人骚客为它留墨,同时黄河也拥有着丰富的奇闻逸事和民俗文化,其文化资源不可谓是不丰富。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研究的现代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小华 《中国水利》2007,(16):12-16
水文化与人类文明同步。与水文化作为母体文化的传统优势相比,现代水文化研究的冲击力显得极其不足。应该在现代文化的视野下寻找水文化研究更为宽阔的出路。现代水利科技是水文化的主体,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为现代水文化提出了挑战;水与经济互动发展拓展了现代水文化的空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水文化与人文素质相互渗透;农村水库生活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水文化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中师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教师教育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影响了文化传承。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文化构建应突出师范性,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强化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进行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突出实践性,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突出示范性,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水务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企业物质文化映射企业运作的条件和品质,如企业在场所、资料、技术、设备、产品、服务等方面所显现的实力和定位,构成企业文化的表层;企业行为文化映射企业运作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水文化是中国水文化和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论述了长江三峡水文化的特点、内容,对长江三峡水文化进行了综述;并对长江三峡水资源的开发与水文化的弘扬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即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水文化指导三峡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研究水文化,弘扬水文化,为三峡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人文指导;将三峡水电资源开发和水文化的弘扬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徐梅 《上海水务》2007,23(2):50-51,47
前言行业文化是介于组织文化与职业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以该行业特有形态补充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行业使命、行业荣誉感、行业心理、行业规范以及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行业文化的发展源本是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组织文化,但不是单纯的企业文化的集合,而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上海自来水行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剖析,就如何深化自来水行业文化建设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宁夏引黄古灌区位于黄河前套地区,始于秦汉屯垦,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上游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引黄灌区。阡陌纵横、密如网织的引黄灌溉渠系覆盖着广袤的宁夏平原,历经各个朝代的开凿延伸,它的历史与所形成的文化是黄河文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概述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沿革,解析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以期进一步推进引黄古灌区遗产发挥更好的水文化传承、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元代江西一道乡试策问题所体现的水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论述元代水旱灾害观、荒政的特点;通过以元代进士为中心,研究其水利治绩、水文化贡献,进而揭示科举与水文化的关联影响,了解科举制度下的水文化生存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全国百强报纸"(大报)是主流媒体与文化圣地,是投送先进文化、文明的主阵地。大报科普要准确、科学,其文章不能频有恙。报人工作当严慎细实,以确保大报细节和大报的文化品质;文章或科普闪失较多,大报的"高度"、影响力将降低。大报的文品要与文化大发展、文化慧人、文化强国及诉求相匹配,完善细节,保持文化厚度、深度乃大报发展之路。出版大报应十分地用心、认真,编校文章须巨细无遗、面面俱到,报人要用力地办好大报。  相似文献   

20.
中央和省1号文件颁布后,水利投入将空前增长。加强水利行业职工廉洁文化建设,确保水利资金安全、水利干部安全的要求非常迫切和重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提高对水利职工廉洁文化建设的认识;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培育廉洁的价值观,让廉洁文化建设与职工队伍建设互为动力;加强水利行业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