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老式滑阀老式滑阀油口相互之间的尺寸及阀芯台肩对油口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极高。而且阀套和阀芯台肩的配合也是重要的问题。如图1所示,a_1和a_2、b_1和b_2的尺寸控制比d_1和d_2的圆度、内径的控制困难更大。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针对伺服阀装配过程中,阀芯阀套依赖于工人技术和手感,无量化考核标准、一致性差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现有的工艺方法,优化工艺流程,开发自动化设备,并对自动化选配后的零件尺寸、伺服阀性能进行探索,证明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伺服阀阀芯阀套选配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全自动电液伺服阀配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伺服阀是伺服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阀芯和阀套是伺服阀中的主要零件,其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有必要研制智能化、全自动的伺服阀配磨系统。本文所述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能自动测量阀的输出特性,并给出配磨参数,从而使阀芯、阀套的制造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4.
笼式单座阀     
崔恩忠 《阀门》1994,(4):42-43
笼式单座阀大庆化肥厂崔恩忠1.概述单座阀,特别是使用在高压差情况下的单座阀,小开度时易造成阀芯振动,进而损坏导向套,造成振动,形成恶性循环,易损坏阀芯与阀座之间的密封面。同时这种阀在使用中压力大部分降在阀芯与阀座的密封处,易造成对该处的气蚀、冲刷而损...  相似文献   

5.
V型旋转式阀芯具有流阻小,切断性能好,调节精度较高的特点。为了减小阀芯旋转时流体在阀芯和阀座棱边上剪切力以及阀门形阻系数,通常在阀芯的棱边上加工倒角来达到此目的,研究稳压器喷雾阀V型阀芯棱边不同倒角尺寸时,阀内流体流动时在阀芯与阀座上的产生的剪切力大小,以及阀芯棱边取不同倒角尺寸时对流动的各参数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基于RANS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使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针对阀芯不同的倒角尺寸,计算稳压器喷雾阀V型阀芯在关闭时阀门的体积流量,湍流参数,壁面剪切力,形阻系数等各种参数。得到阀芯倒角对流动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姚景友 《机械制造》1991,29(11):39-40
液压控制圆柱滑阀的阀套结构如图(下部细实线部分)所示,其控制边为四条棱边,即为双环槽结构,槽宽为 W_Ⅰ、W_Ⅱ,制造公差为H6,控制边对内孔轴线垂直度要求较严,两槽棱边间距为L±0.02,为满足工作性能要求,与其相配合的阀芯的相应控制边也有较高的精度要求。由于阀套环形槽轴向尺寸加工精度不易控制,在制造中,通常是先加工好阀套环形槽,  相似文献   

7.
在电液伺服阀中,阀套和阀芯组成滑阀副,用作功率级液压放大器;在某些电液伺服阀中,还用作前置液压放大器。这对滑阀副是影响伺服阀性能的关键件。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Fluent软件分析了阀芯棱边圆角、阀芯阀套径向间隙、阀芯阀套实际搭接量三个因素对电液伺服阀零位附近的空载流量特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单一因素逐个分析其对流量特性的影响,同时选取多个因素组合分析对流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液伺服阀零位附近,阀芯棱边圆角和阀芯阀套实际搭接量比阀芯阀套径向间隙对空载流量特性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9.
电液伺服阀中的阀芯与阀套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轴向阀芯工作边与阀套窗口节流边的重叠量对伺服阀的零区特性影响较大,敏感量在10-4mm数量级,因而阀芯轴向台肩配磨尺寸精度尤为重要。本文就阀芯轴向尺寸精确配磨,在工厂中应用的几种方法和所能达到的精度,作以下分析和介绍。 一、重叠量的确定 1.绝对尺寸测量 当阀套窗口(见图1a)精加工完成后,用精密测量仪器计量各窗口 A、B、C的实际尺寸A′、B′、C′,然后按设计需要的重叠量△1、△2(见图2),计算出阀芯相应的名义尺寸。据此可对阀芯先作一次半精磨削,把轴向余量分配得比较均匀一…  相似文献   

10.
张志  郭进波  乔文艺  张海红  李欣  马军 《阀门》2023,(1):97-100
介绍了给水泵再循环最小流量阀,并对其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多层套筒布孔位置、密封结构、小阀芯密封面尺寸、大阀芯密封面结构等方面,对给水泵再循环最小流量阀进行优化改造,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液压仿真软件建立了水轮机调速系统主配压阀响应速度分析模型,并对搭叠量、控制活塞面积、阀芯阀套径向间隙对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主配压阀响应速度与搭叠量、控制活塞面积成反比,与阀芯阀套径向间隙成正比.最后指出在保证主配压阀静态特性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少搭叠量与控制活塞面积来提高其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一种深海高压阀的双向密封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深海取样中双向密封的困难,设计了带平衡阀芯的深海高压阀,高压阀选用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工程塑料 PEEK 加工整体阀芯,采用 PEEK 阀芯-钛合金阀套的密封方式,并对这种阀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设计的高压阀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内能零泄漏双向密封 70 MPa 的高压水.该高压阀已在深海热液采样器上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液伺服阀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关键的执行元件,现代航空、宇航及科学技术对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保证伺服阀的流量特性,阀芯与阀套的轴向尺寸一致性公差必须控制在±1μm,甚至在±0.5μm以内。国内外都采用轴向配磨技术来达到这一要求。轴向配磨的主要工作是两部分的内容,一是阀芯与阀套轴向覆盖尺寸的测试,二是为达到要求的覆盖尺寸,以阀套窗口距离为基准,配磨阀芯台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射流管伺服阀高温试验中出现的不规则、不可重复的特性,提出将阀体、阀套、阀芯均简化为规则金属体,根据带残余应力的规则金属体在变温度场内的尺寸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升对偶件配合的影响及其与伺服阀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铝阀体与钢阀套的径向间隙变大,且阀套在轴向获得一定的自由移动空间,破坏了压装其上的接收器与射流喷嘴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伺服阀性能不规则且不可重复;同种钢质但配合表面发生磨削烧伤的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径向间隙会减小,易出现卡滞,导致伺服阀流量波动或跳跃。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接收器尾部增设定位销,使阀体与阀套连为一体;增设锁紧螺钉防止在长期温度交替时接收器由于阀体的膨胀收缩而"拔出";锁紧环内侧加装蝶形簧片,其预压缩变形量大于阀体与阀套伸长量之差时,可消除阀套的轴向自由活动;磨削过程中,适当加大冷却液的流速可加快散热,并对阀芯、阀套的配合表面进行硬度筛查。高温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多路阀中压力补偿阀阀口流量及压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型号的多路阀出口两种相同结构尺寸但节流口形状不同的压力补偿阀为分析对象,分析随着补偿阀阀芯位移的变化,两种类型压力补偿阀进出口的压差及流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Matlab编程得出相关特性曲线,通过对比研究组合式压力补偿阀的流量-压力特性,为多路阀中压力补偿阀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液激振器的激振频率和控制精度,并降低其加工和安装难度,提出了2D高频激振阀的新结构和控制方法。通过增加2D阀阀芯沟槽与阀套窗口的沟通次数,改进与无刷直流伺服电机连接的高速齿轮箱传动机构,设计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与堵头连接以控制阀芯轴向位移,实现了对2D高频激振阀的结构优化。经理论以及实验研究表明:新型2D高频激振阀的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激振频率最高可达3000Hz。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前置级采用两级串联固定阻尼孔的双喷嘴挡板水压伺服桥路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参量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喷嘴挡板位移、阀芯运动速度与阀芯两端压力的关系;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喷嘴直径、串联固定阻尼孔直径、阀芯直径及其运动速度、喷嘴挡板与喷嘴之间初始距离等参量对水压桥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直径以及喷嘴与挡板之间中位距离越小,阀芯与阀套之间配合间隙越大,阀芯直径越大,阀芯与阀套之间叠合长度越短,压力源压力越高,桥路控制的线性度越好;对于采用二级节流的水压伺服桥路,第一级固定阻尼孔直径越小,第二级固定阻尼孔直径越大,喷嘴前端流道直径越小,阀芯与阀套之间配合间隙以及阀芯直径越大,桥路响应就越快。这些研究结果为水压伺服阀样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伺服阀的大流量,采用了2D阀的结构方案.2D阀利用伺服螺旋机构将阀芯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阀芯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伺服阀的液压功率放大.采用步进电机作为电-机械转换器来驱动阀芯转动,为使阀芯获得较大的扭矩,采用了较大的传动比.设计了零位保持机构保证了伺服阀工作的稳定性和零位调节的精确性.对伺服阀的阀芯进行了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理想,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电液伺服阀功率级滑阀阀芯是一个关键零件,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要求高,阀芯外圆柱表面光洁度要求也很高。图1是北京机床研究所生产的QDY1-C32电液伺服阀的阀芯,阀芯外圆柱面的不圆度、不柱度和母线不直度允差都是0.5微米,阀芯外圆柱面与阀套内孔配合间隙为2~3微米,阀芯外圆柱面光洁度要求▽12。此外还要求保证阀芯的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2D伺服阀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22通径伺服阀设计方案,设计计算了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对伺服阀的阀芯进行了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