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石含少量硫化矿,铜、钴氧化率分别在83%和89%以上。为确定矿石的合适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浮选—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铜1.31%、含钴0.201%的矿石,工业试验获得了含铜12.16%、含钴1.37%,铜回收率80.48%、钴回收率61.07%浮选精矿;浮选精矿铜、钴浸出率分别达85.45%、86.38%;选冶联合工艺与矿石直接浸出工艺相比,酸耗显著降低,因此,浮选—浸出工艺为矿石开发利用的合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非洲某选厂铜矿石以氧化矿为主,铜品位为1.53%、钴品位为0.024%。现场采用浸出工艺回收其中的铜钴资源,随着生产的进行,矿石铜品位逐渐降低,采用原工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生产指标不稳定。为此,对进入浸出体系的氧化铜矿石重新进行了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65 ℃、矿浆浓度30%、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500 r/min,萃余液返回利用,补加酸量为20.24 kg/t,获得了铜浸出率为78.65%、钴浸出率为45.25%的指标。较原现场工艺流程,铜、钴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65和2.25个百分点。试验结果可以为现场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四川某铜多金属矿石中除铜外,还伴生有钼、硫钴和铁。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混浮尾矿浮硫钴-浮选尾矿弱磁选回收铁的工艺流程,可在高效回收铜的同时较好地实现钼、硫钴和铁的综合回收,所获铜精矿铜品位为21.25%、铜回收率为93.38%,钼精矿钼品位为45.78%、钼回收率为45.72%,硫钴精矿硫品位为44.69%、钴品位为0.46%、硫回收率为41.53%、钴回收率为46.42%,铁精矿铁品位为63.73%、铁回收率38.29%。  相似文献   

4.
李波  梁冬云  张莉莉  洪秋阳 《金属矿山》2014,43(12):103-107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铜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还有少量至微量的假孔雀石、赤铜矿、斑铜矿、水胆矾等,含钴矿物则主要为铜钴硬锰矿;②各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互相浸染交代现象普遍,导致金云母、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多种脉石矿物中也含较多的铜和少量的钴;③主要铜、钴矿物嵌布粒度各异,黄铜矿/辉铜矿和铜钴硬锰矿属细-微细粒均匀嵌布;硅孔雀石/孔雀石属粗-细粒不均匀嵌布,假孔雀石属粗脉状嵌布;④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褐铁矿、大部分硅孔雀石及一些脉石矿物具有程度不等的弱磁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先通过强磁选预富集铜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硅孔雀石、褐铁矿和磁性脉石等,然后通过水冶从强磁选精矿中提取铜、钴,通过浮选从强磁选尾矿中回收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等易浮铜矿物的技术路线,并实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  相似文献   

5.
新型浮选剂TF——3浮选铜钴矿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矿出产的铜、铝矿石具有矿点多、矿石性质差异较大、品位波动剧烈等特点。生产上采用单一黄药来选别,难以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选矿药剂用量大,选别指标难以提高。针对现场生产工艺所存在的问题,研制开发了以新型浮选剂TF—3为核心的新药剂工艺。对铜矿石的小型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药剂工艺能在低碱度下选择性浮选铜矿物,并能显著降低药剂用量。在现场工艺条件下,铜浮选指标相当,铜浮选药剂费用降低48%左右;对钴矿石的浮选研究表明,新工艺不仅能降低钻浮选药剂用量,而且在钴精矿含铅超过0.70%的情况下,钴回收率提高3.23%.新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西部某氧化铜矿石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 ,矿石中的钴主要赋存于含铜、铅、锰的水合氧化物中 ,其次赋存于碱式碳酸盐矿物及褐铁矿中 ,而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中的钴则很少。说明硫化铜矿石在氧化作用下 ,硫化物被分解 ,而原来赋存于硫化物中的钴转入溶液中被新形成的水合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胶体所吸附 ,并以这种方式形成钴的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含碳铜钴矿石选矿工艺和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采用矿浆调整剂BK-530作碳质物的抑制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对刚果(金)的KM铜钴矿石和LS铜钴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抑碳铜钴浮选工艺流程,获得较好的选矿试验结果。KM铜钴矿石的闭路试验结果为铜钴混合精矿含铜22.47%、含钴2.08%,铜、钴的回收率分别为94.21%和90.52%。LS铜钴矿石的闭路试验结果为铜钴混合精矿含铜27.41%、含钴7.69%,铜、钴的回收率分别为86.33%和91.67%。  相似文献   

8.
难选多金属矿石中提取钴、镍、铜和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省某矿区难选含金多金属矿石丰富 ,矿石中富含有 Co、Ni、Cu、Au、Ag、Pb、Zn、Mo、Bi等有用元素 ,应用单一浮选或直接浸出 ,精矿中钴、镍、铜和金品位达不到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采用预处理—湿法浸出工艺技术 ,可使钴、镍、铜和金的浸出率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9.
范海宝  李宋江 《金属矿山》2007,48(9):107-112
为给刚果(金)某特大型铜钴矿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铜品位为3.12%、钴品位为0.15%,铜主要以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水钴矿和硬锰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孔雀石、硅孔雀石嵌布粒度较粗,但粗细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4~0.64 mm;辉铜矿的嵌布粒度中等,粒度大小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赤铜矿嵌布粒度与辉铜矿类似,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水钴矿的嵌布粒度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16 mm。有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且矿物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生关系。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铜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氧化铜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41%左右;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中钴的理论回收率约为2%,氧化钴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分散于粉砂岩中的钴占总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范海宝  李宋江 《金属矿山》2019,48(9):107-112
为给刚果(金)某特大型铜钴矿的开发利用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铜品位为3.12%、钴品位为0.15%,铜主要以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钴主要以水钴矿和硬锰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孔雀石、硅孔雀石嵌布粒度较粗,但粗细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4~0.64 mm;辉铜矿的嵌布粒度中等,粒度大小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赤铜矿嵌布粒度与辉铜矿类似,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32 mm;水钴矿的嵌布粒度较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2~0.16 mm。有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且矿物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生关系。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铜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氧化铜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41%左右;硫化铜和赤铜矿精矿中钴的理论回收率约为2%,氧化钴精矿的理论回收率在50%左右,分散于粉砂岩中的钴占总钴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矿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浸出技术是处理低品位矿石的有效措施。阐述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紧缺局面,分析了我国现有低品位矿产资源现状,认为开展微生物浸出技术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回顾了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叙述了该技术在国内外铜、金、钴等有色矿山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浸出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浸矿微生物的选育和基础生物学、矿石-溶液-微生物作用机理、矿岩散体渗流特性及传质规律、微生物堆浸工艺学等角度总结了微生物浸出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凯  王庚辰  何海涛 《矿冶》2002,11(Z1):197-200
通过对铜花山钴多金属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的种类、嵌布特征及钴、镍的赋存状态.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含Co0.645%、回收率77.15%的钴精矿.钴、镍的平衡计算表明,钴、镍的理想回收率分别可达93.7%、93.4%,但由于钴、镍矿物粒度较细,且相当多的钴、镍矿物嵌布在脉石或氧化铁矿物中,在65%-0.074mm的磨矿细度下,上述回收率是不可能达到的.只有进一步提高磨矿细度,强化浮选条件,钴的回收率有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藏东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铜、钼品位分别为0.62%和0.028%,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黝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等,辉钼矿等微量,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等。矿石中铜钼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共生关系密切、复杂,铜钼分选回收难度大。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情况下进行1粗3精2扫铜钼混浮、铜钼混合精矿再磨至-0.045 mm占85%的情况下进行1粗4精2扫铜钼分离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26.70%、铜回收率为87.23%的铜精矿和钼品位为47.59%、钼回收率为84.18%的钼精矿,高效地实现了矿石中铜、钼的回收与分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赞比亚铜矿带卢安夏盆地北部资源接替区,氧化物型铜(钴)矿石是矿山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利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鉴定、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物相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本区矿石进行了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石属高结合型氧化铜伴生钴矿石,Cu、AsCu和Co含量分别为 1.95%、0.73%和0.22%。Cu在矿石中主要以硅孔雀石、假孔雀石、黑铜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Co独立矿物主要为水钴矿;黑云母和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中可检测到不均匀散布的Cu和Co。矿石中氧化铜矿物嵌布特征复杂,开发利用需充分考虑矿物共生组合、粒度和脉石矿物的易磨易碎性等可能影响选别回收效果的因素,建议应用分级分选流程以最大化回收Cu和Co,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金川硫化铜镍矿矿石特性与可浮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新民 《矿冶》2005,14(3):16-19
金川铜镍矿是我国一座大型的镍铜多金属共生的硫化矿床,综合利用价值很高。本文介绍了该铜镍矿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并从矿石氧化、矿石蚀变、胶结充填料、一矿区和二矿区矿石性质及MgO含量的差异等方面,论述了这些因素对硫化矿镍铜可浮性的影响,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提高选矿镍铜指标、降低精矿中MgO含量的新工艺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西藏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4.32%,矿石性质复杂,氧化率高,易浮泥质碱性脉石矿物含量高。针对该矿石性质及选矿厂所在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对矿石进行了硫化浮选选铜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以硫化钠+硫酸铵为调整剂,戊基黄药为铜矿物捕收剂的情况下,采用2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19.54%、铜回收率为79.21%的铜精矿。该工艺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磁铁矿矿石的磁性差异入手,对铁(铜)矿床中各矿体的矿石磁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大冶铁矿铁(铜)矿床是一个磁性特征变化较大的矿区,影响磁铁矿矿石磁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为矿石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18.
矿石基因特性是选矿工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矿石基因研究可以预测有价元素的理论选矿指标。为实现铜硫矿中铜选矿回收率的合理准确预测,从矿石基因的角度,以原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铜硫矿中铜的选矿回收率预测新方法,且不需要进行选矿试验或测试不同细度磨矿产品中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相符,可为现场生产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某铜钼矿石中金属矿物以为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和辉钼矿等。辉钼矿粒度细小,各矿物共生关系密切而复杂,较难分离。采用阶段磨矿的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钼、铜、硫分离浮选工艺流程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获得了钼品位和钼回收率为46.30%和74.66%的钼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为23.50%和70.16%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和硫回收率为35.60%和79.55%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20.
对某含铜钼钨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该矿石为钨重选毛砂,除钨矿物外,还富含铜、钼等有价金属硫化矿物。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的浮选工艺,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钨、铜、钼。铜钼混合浮选时,采用高效活化剂BK546,有利于矿石浮选脱硫,提高铜钼回收率,并减少钨的互含损失。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含钼57.90%、铜0.68%、钼回收率96.44%;铜精矿含铜37.32%、回收率99.64%;钨精矿含WO3 68.12%、铜0.025%、钼0.005%、钨回收率97.30%。实现了矿石中钨、铜、钼的有效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