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存发 《现代矿业》2020,36(5):33-36
为了保证8201无煤柱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高沿空留巷顶板稳定性,防止沿空巷顶板出现破碎、冒落现象,通过技术研究,合理分析了8201无煤柱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间主要存在的技术难题,并对沿空巷(5201巷)顶板提出了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技术,并采取了“柔模浇筑+迈步式走向JW型锚索吊棚+桁架锚索支护”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切顶卸压技术有效阻止工作面回采应力向沿空巷侧传递,防止了沿空巷顶板下沉、破碎现象;与传统挡矸装置相比,联合支护技术成本费用低、施工工序简单,有效起到了挡矸护顶作用,而且有效防止了工作面回采时超前集中应力对沿空巷破坏作用,超前应力区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5 m以下。  相似文献   

2.
新良友煤矿1110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受集中应力影响,工作面顺槽超前应力区段围岩出现严重变形,端头支架移架困难,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对顺槽段围岩变形机理以及原支护存在的问题分析,对超前应力区支护进行优化,提出液压伸缩梁钢棚支护。应用效果表明:该支护具有强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支护后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3 m以下。  相似文献   

3.
牛正杰 《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42-43,46
四明山煤矿9103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破碎、煤壁片帮,严重制约着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从煤层赋存、围岩应力、支护强度等几方面分析了围岩破碎机理,对原回采工艺进行合理优化,提出了"深孔卸压+铺设聚氨酯纤维网+超前管棚支护"联合支护措施,工作面回采效率提高至6.7 m/d,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破碎.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脊梁矿8127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的顶板破碎、煤壁片帮现象,对工作面顶、帮破碎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炮扩循环施工工艺以及“吊梁勾顶+注浆加固+超前管棚”等联合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采取联合控制技术后,8127工作面在后期回采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应力区围岩破碎现象,端面距控制在0.3 m以下,煤壁片帮深度控制在0.4 m以下,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兴无煤矿H4201孤岛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受集中应力影响回风顺槽围岩变形严重问题,根据回采现状对回风顺槽应力区顶板采取“让压恒阻锚索+π型单体柱支护”联合支护技术,超前应力区30 m范围内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28 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0.37 m,变形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东曲矿含泥岩夹矸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探讨了东曲矿28808工作面两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结构特点、围岩应力环境和围岩变形原因,提出了端头切顶、保证工作面和超前区顶板支护强度,配合破碎区注浆加固的工作面端头和超前区的综合控制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在叠加应力作用下,围岩整体破碎范围增大,巷帮的破坏失稳是引起巷道围岩变形增大的原因。对两顺槽超前加固并对工作面侧巷帮进行二次加固,配合调整工作面拉架工艺后,两顺槽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7.
许起 《西部探矿工程》2022,(11):145-146
针对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顶煤受回采应力、构造应力等影响,顶煤稳定性差、裂隙发育,在煤顶内形成松动圈,在无支护或支护不及时时顶煤出现失稳现象,导致端面顶板破碎、垮落以及煤壁片帮现象,严重威胁着工作面高效回采,对此,长春兴煤矿通过技术研究,对601工作面回采期间端面破碎顶板提出了“注浆+撞楔超前支护”联合控制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控制技术后,控制了端面顶板破碎现象,煤壁片帮深度由原来的2.4m降低为0.6m,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春兴煤矿103工作面回采过断层期间破岩难度大、设备损坏严重以及工作面回采效率低等技术难题,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回采工艺,并对断层区围岩提出了“超前深孔注浆+超前管棚+JW型锚棚”等联合支护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回采工艺优化后,工作面回采速度提高至5.4 m/d,设备故障率降低了65%,回采期间未出现顶板大面积破碎、垮落现象,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春兴煤矿303工作面回采期间受集中应力影响,工作面尾端头围岩破碎严重,导致工作面支架移架困难,回采难度大,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尾端头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可伸缩超前支架+注浆锚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对尾端头支护优化后工作面在后期回采过程中未出现尾端头煤柱垮落、顺槽顶板破碎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春兴煤矿307工作面切巷施工期间受煤层赋存、围岩应力影响,切巷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顶板破碎、冒漏等现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307工作面切巷支护过程中围岩塑性分布区和水平应力分布区,提出了“桁架锚索+恒阻锚索+柔性纤维网+水力膨胀锚杆”协同支护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76 mm,回采侧巷帮最大鼓出量为30 mm,达到了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受两侧采空区影响,存在围岩应力大、巷道变形量大、巷道顶板支护管理难度大、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等诸多问题,拟定采用“工字钢架棚+锚网补强”支护技术,并制定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上下端头及巷道超前支护技术措施。该支护技术应用后表明,其对巷道围岩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工作面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2.
王海锐 《现代矿业》2020,36(1):125-128
针对店坪煤矿9 204切顶卸压无煤柱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沿空留巷段超前影响区顶板出现下沉、断裂、破碎等现象,采用传统液压单体柱支护时不仅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水平低,而且单体柱容易变形、卸压困难等现象,降低了对顶板支护效果,严重影响着无煤柱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为此,通过技术研究设计了一套可伸缩超前支架,并进行实际应用,解决了传统支护效果差、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使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2 m以下,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N1206回风顺槽在回采过F5断层期间,受回采应力、构造应力等集中应力破坏作用,回风顺槽420~450 m段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现象,通过技术研究,对N1206回风顺槽应力破碎区提出了"注浆+架设T型双梁钢棚"联合加强支护技术,两帮收缩量控制在0.37 m以下,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21 m以下,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4.
白洞矿8111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受工作面断层以及集中应力等影响,位于回风顺槽超前工作面20 m范围内煤体出现严重片帮现象,分别从围岩稳定性、集中应力、支护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煤体片帮机理,提出了"注浆+水力膨胀锚杆"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煤体片帮,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张晓鹏 《煤矿现代化》2022,31(1):85-87,90
为提高综采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增强工作面开采安全性,以竹林山煤业1406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确定出巷道围岩变形程度最大的区域为距工作面10~20 m区域内,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组合,并针对1406综采工作面推进期间,巷道支承压力峰值区域围岩压力积聚,破碎程度高的问题,提出围岩高应力区域注浆加固工艺,该支护技术效果显著,工作面回采推进期间,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强,高应力区域围岩破碎的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首旺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破碎,围岩软弱,变形量较大。基于围岩松动圈理论,对首旺煤矿回采巷道的破碎机理和围岩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锚杆支护的具体参数,设计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来控制巷道的破坏变形。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支护后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屈服破坏特征、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巷道围岩位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明显降低,巷道完整稳定,可以很好的控制破碎软岩巷道变形,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盛泰煤矿15211工作面回采过断层应力叠加区时,工作面出现煤壁片帮以及顶板破碎现象,分析了回采存在的技术难题,采取预裂爆破施工、对断层区岩体采取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对原回采工艺进行优化,降低了断层区破岩量,提高了断层区围岩稳定性,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雁崖煤业塔山三盘区8311工作面回采过断层期间工作面端面顶板出现冒漏现象,根据构造应力、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强度合理分析了顶板冒漏机理,并提出了"人工假顶+注浆+JW型锚索梁棚"联合控制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有效控制冒漏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端面距控制在0.5 m以下,降低了煤壁片帮现象,提高了工...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虎龙沟煤矿81502工作面640~720 m范围顶板破碎现象,为了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出了对工作面破碎顶板采取"煤层注水+注浆+锚索吊棚+超前加长锚杆支护"等联合治理措施,通过实际应用发现,工作面破碎顶板采取联合治理措施后,顶板最大下沉量控制在0.11 m以下,破碎岩体单轴抗压强度提高至54.8 MPa,液压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提高至80%以上,有效阻止了顶板破碎、下沉现象,提高了破碎顶板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雁崖煤业基于三盘区8301工作面8少133"支架前方端面顶板出现破碎、冒落现象,导致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小,回采速度降低,通过分析端面破碎机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斜角超前钻孔卸压+组合梯形锚索棚支护+管棚超前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通过实际应用,控制住了端面破碎现象,移架后空顶距控制在0.3 m以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提高至87%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