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中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原生基质孔隙大多不发育,多为后期次生改造(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和裂缝。从成因上看,储层类型主要有礁滩型、风化壳型和内幕白云岩型3大类。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礁滩型、风化壳型和内幕白云岩型等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运用了叠前、叠后多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提高资料的品质,采用叠前、叠后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预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 取得了明显效果,指导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井壁成像测井、方位电阻率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新技术,引进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主要储集层类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测井分析,讨论了沉积相、微相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有效裂缝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应用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利用试油井段测井数据,作出总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交会图、总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裂缝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确定各类产能储集层的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电阻率的下限值,并以此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复杂多变,对储层的储渗性能、烃类运聚、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塔中奥陶系裂缝发育的特点,形成了相干处理、应变量分析、数值模拟3种裂缝预测技术。高相干相表示较致密地层的反映;低相干相表示可能是岩溶或裂缝发育反映;极低值相干相表示各级断层的反映。应变量分析则是通过钻井标定,同时考虑地层厚度、岩性、裂缝发育方向等参数,对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的密度进行预测。数值模拟是利用应变量、曲率或其他地震属性做约束,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确定裂缝的平面展布与发育程度。根据岩心观察裂缝的切割关系、充填成分以及充填序次,结合测井资料和以上3种技术的裂缝预测结果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塔中16-塔中30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这三项技术预测的结果与井区内实际钻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裂缝参数统计值基本吻合,证实了利用相干体、应变量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预测塔中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是实用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地识别和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文章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以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原则。通过井一震标定建立了储层段地震响应的模式,分析了不同品质储层的地震波形特征;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逐道进行了目的层段地震道波形聚类;结合钻井标定最终实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半定量化评价。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2口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叠前解释技术进行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岩性和流体信息,有利于储集层的烃类直接检测。该项技术的应用搞清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和油气的分布特征,发现了一批高产稳产井,为塔中的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用量化的研究思路,对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求系数、定参数、算体积3 个步骤。首先通过模型正演分析,明确不同宽度孔洞的地震响应特征及振幅变化规律,确定校正量版,然后利用井震结合建模的缝洞体量化描述技术,实现波阻抗体到孔隙度数据体的转化,通过孔隙空间的描述,实现缝洞单元储集空间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7.
裂缝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受沉积、成岩、构造及岩溶的控制,非均质性极强,其中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改造至关重要。通过对岩心、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对比不同裂缝发育强度、不同产状裂缝与岩溶发育之间的关系,发现溶蚀孔洞与裂缝密切共生,不整合面下的高角度裂缝对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低角度裂缝与埋藏期岩溶作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为利用不同产状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岩溶-裂缝型储集层的评价与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中奥陶世为局限—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晚奥陶世早期发展为半岛式的孤立台地,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塔中地区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的抬升改造,发育多期不同程度的表生岩溶作用。在不同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构造古地理环境、沉积相组合、成岩改造期次等多因素综合控制,发育表生岩溶型、台缘礁滩型、白云岩型及热液改造型4种类型储层。根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展布,在塔中含油气区划分出上述4种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 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 分布最广; 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 储集层物性中等, 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 但充填严重, 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 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 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 -YQ3-YQ4 -LN13 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藏的宏观外部形态似为层状或块状,实际其内部结构是由断裂和裂缝把孔,洞(多为溶蚀孔,洞)连接起的储集空间系统中网络状的油气聚集。具有超常的非均质性,因而在油气富集区带之内,在油气田之内打出一些低产井,产水井,不要轻易否定区带的资源潜能,放弃勘探,注重保护油层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大型的酸化压裂对油气层改造,是获得高产并稳产的另一关键。以这种概念和观点才能客观地认识这一领域的油气资源前景和做出正确的勘探决策,尽快探明大油气田。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划分出5个主要的成藏组合,11个有利的成藏区,16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轮南,塔中,英买力以及塔河是当前最现实,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轮南古潜山岩溶缝洞系统定量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震反射振幅入手,以轮古15井区为例,对岩溶储集层进行量化标定,研究不同类型储集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振幅特征,进而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在空间上的展布规模、连通性并定量计算了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大小。运用该套技术思路与方法,预测了轮古15井区缝洞系统的分布规律、储集空间大小,提高了钻探成功率,并在碳酸盐岩储集层定量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以及塔北,塔中,巴楚隆起成藏条件类比,进一步深化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指出塔里木盆地属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宏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领域广,层系多,资源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大,主攻方向是阿克库勒 凸起,雅克拉断凸、和田河凸起,卡塔克低凸及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潜山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点,根据电成像定量处理的缝洞参数、常规测井参数,结合试油资料进行交会图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定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泥质含量与面孔率比值定量评价洞穴型储集层“充填率”的新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洞穴型储集层有效性定量评价标准,研究了气测组分分析法、图版法、阵列声波参数交会法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四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根据不同储集层特征进行了各方法适应性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实现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评价储集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中的主力产层,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综合岩心、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提出了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研究的多方法表征适用方案。研究认为,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的分布规律与岩性、区域应力变化、构造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塔中北斜坡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受断裂控制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最近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主要储集层为奥陶系潜山灰岩和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溶作用十分发育,根据各类岩溶发生的时间,机理和部位的研究认为,岩溶作用主要发育有三种: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和埋藏岩溶,层间岩溶和风化壳岩溶由大气淡水作用形成,奥陶系潜山灰岩藏岩溶由有机酸作用而成,而炭系生屑灰岩埋藏岩溶由硫酸溶蚀形成,岩溶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构造,古地貌和古气侯,岩溶作用可提高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研究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洞穴型储集层溶洞与串珠状反射的位置对应关系、溶洞顶底调谐距离、多种串珠形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中心,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底界位于波峰处,随其高度增大而下移;塔中深层碳酸盐岩溶洞顶、底反射调谐距离为120m左右;上翘、下拉式串珠是由于偏移孔径、偏移速度过大或过小而造成。这些认识对碳酸盐岩洞穴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区块碳酸盐岩储集层酸压形成的人工裂缝与天然缝洞系统沟通,从而提高了油井产量。综合运用酸压施工曲线分析法和裂缝导流能力曲线分析法对该区块近年来20多口酸压井的酸压改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类,研究了不同曲线对应的碳酸盐岩储集层缝洞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分析了人工裂缝沟通天然缝洞系统的各种情况。研究结果可用于正确指导酸压设计优化和后期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