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用全站仪进行地籍测量时,棱镜使用不当对界址点精度的影响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数字化地籍测量中常用的碎部测绘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得出了大棱镜和小棱镜分别在左右放置和前后放置、棱镜与测站距离变化等不同情况下的误差大小,给出了棱镜误差改正模型,提出了提高界址点精度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籍测量对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要求高。但界址点因受通视条件限制不可能都采用解析法,图解坐标又很难满足规程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了界址点间接测定法(线交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宗地面积统计中常常需要计算界址点与图廓交点的坐标,以计算破宗地面积。绘制宗地图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因宗地大小不一样,如何才能绘制一套规格基本一致的宗地图呢?下面就把我在PB—110机上编制的上述计算程序介绍如下。一、界址点间接测定法(线交会法)(一)程序功能和原理界址点P与已知点不通视,在界址点P附近选两点A、B;A、B点…  相似文献   

4.
隐蔽界址点测量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测量隐蔽界址点的两种方法 :引点距离交会法和直线延伸法 ,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这两种测量方法的界址点位中误差 <± 7cm ,可以满足二类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地籍测量中界址点测定的误差构成,对形成误差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界址点点位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界址点数据是地籍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个地籍测量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多用途地籍测量的发展,界址点的精度与整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各个子系统信息的获取精度息息相关。如何正确评价界址点精度特征,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假设检验的功效函数评价法。  相似文献   

7.
解析界址点的测算方法与精度分析郭建东(江苏省地矿局测绘大队南京21000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界址点分为二类,并规定一类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是±5cm,二类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是±7.5cm。对界址点的测定方法,规程规定一般采用解析交...  相似文献   

8.
用测量误差理论分析了测量地面,墙角,墙面界址点的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9.
地籍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谭荣建 《地矿测绘》2002,18(3):24-25
从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地籍调查要求的角度,对填写地籍调查表,特殊情况下用界址点围成宗地,共用宗的处理和地籍测量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兴东 《地质装备》2021,22(2):29-30,36
本文以某市不动产测量项目为例,对倾斜摄影测量在不动产测量应用中的精度影响因素、注意事项、精度分析及验证等做了详细描述。通过与实地测量的界址点点位坐标、界址点边长进行比较得出其界址点点位中误差、边长中误差均满足《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等相关规范要求。本次试点对于验证倾斜摄影测量在不动产测量项目中的实际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测图中棱镜偏心的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数字化测图中棱镜偏心观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棱镜偏心类型,分析偏心对数字图的精度影响,导出了坐标数据的偏心改正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模型误差和坐标数据误差,提出了实现计算机自动改正的途径,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特厚煤层群组放煤条件下初始顶煤的放出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放煤口宽度对顶煤放出体形态特征、煤岩分界面演化以及两者空间关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顶煤厚度12 m条件下,随着放煤高度与放煤口宽度之比(δ值)的增大,放出体偏心率呈增大趋势,当δ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放出体偏心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值。随着放煤口宽度的增大,单次顶煤放出量和放出效率均有显著提升,初始煤岩分界面影响范围不断增大,而其边界斜率呈降低趋势;放出体与煤岩分界面相切段的高度和范围不断增加,更有利于顶煤的充分放出,顶煤放出体与相邻煤岩分界面的相切特征可作为评估连续群组放煤顶煤放出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相似材料模型破裂区域边界的提取方法,将工业测量技术引入相似材料模型观测,利用面扫描系统获取模型表面的点云数据,针对模型点云数据的特征,首先利用圆形邻域法和扫描线法提取裂缝边界点,然后,利用全局拼接点坐标剔除标志点边界;最后,使用最近距离法将属于同一边界的断点连接起来。对模型观测数据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少数被标志点覆盖和破裂十分严重的边界以外,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从相似材料模型点云数据中提取出非连续破坏区域边界,提取结果可应用于开采沉陷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14.
地下开采易造成地表产生裂缝、塌陷坑等非连续变形。针对开采沉陷地表预计点生成的三角网无法自动提取地表非连续破坏边界的问题,将开采沉陷预计与有限单元法相结合来判断地表断裂三角形,提出了一种基于断裂三角网的矿区地表非连续变形边界提取算法。该算法利用断裂三角网边与点的拓扑属性以及断裂三角网边界仅有一个邻接三角形的特性,以多边形凸点为起始点,按最大右角准则搜索边界点,顺时针提取多边形的内、外边界线,若当前边界点与初始点重合且前一个边界点与非极值点重合,则提取出一个边界,经过多次循环从而可提取出采区上方的地表非连续变形边界。研究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提取出具有公共点的特殊边界与相离边界,实现断裂三角网边界一体化提取,有助于提高矿区地表非连续变形区域开采沉陷监测预计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免棱镜全站仪无协作目标测量功能,采集了井架上、下层监测点数据;并通过AutoCAD软件获取上、下层几何图形中心,根据两中心偏移量和两层之间的高度计算井架倾斜度。通过山东某煤矿主井井架的监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实例中上、下层中心点位距离为73mm,高差为36.037m,倾斜度为0.002。实验证明该方法实施过程简单,观测效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速旋转机械部件必须进行动平衡试验,动平衡试验机输出轴与试验转子部件联接的同轴度高低是影响动平衡试验精度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因动平衡试验机输出轴与试验转子部件联接的不同轴的引起的偏心所产生的离心力和转子本身质量偏心产生的离心力,提出应以近端平衡面来判定偏心对动平衡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提供了判定其偏心影响程度的试验方法和判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裴胜强 《中州煤炭》2018,(5):127-129,135
针对矿井面临的测量误差大、测量难度大等问题,采用井巷测量控制点偏心改正技术,通过对测站点偏移及测站点归心改正分析,以新田煤矿1402回风巷一组控制点偏移为实例,然后把该技术应用工作面贯通测量,研究导线长度为2 862 m,测站为36站,偏移改正6测站,最终贯通精度,导线相对闭和差为1/10 023,坐标方位角闭和差为±27″5。实践表明,井巷测量控制点偏心改正技术能有效解决导线延伸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提高了测量效率,缩短了现场等待的时间,提高导线延伸的时效性,为开掘生产及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厚松散层矿区地表移动盆地边界角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三下"采煤规程规定以下沉10 mm作为边界点来确定地表移动盆地的边界角,并根据不同覆岩类型指出边界角值为50°~65°。但厚松散层矿区地表沉陷实测资料和矿区采动损害实例表明,现行边界角确定方法及角值大小不能很好满足矿山工程需要,提出了厚松散层矿区以地表移动盆地边缘处水平移动10 mm作为边界点来确定边界角,边界角值在规程规定的基础上减少5°~10°等修改建议,对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尾矿坝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谷型尾矿库的二维渗流分析由于未考虑坝轴方向的尺寸,导致计算的浸润线偏高,使结果偏于危险,三维计算结果虽然较符合实际,但是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尾矿库渗流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尾矿库的二维建模中选取边界及内部的特征点,通过插值法将该类点的轴向尺寸纳入计算。计算的浸润线与三维结果较为接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渗流的真实情况,且操作较为简单,原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电子全站仪和反光三棱镜组成边坡位移监测系统,有效地对克俄采场一期边坡进行了位移变形监测,避免了潜在的滑坡事故,并揭示边坡滑移主要是由自重引起的,爆破和机械扰动主要引起观测点的横向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