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火来 《建筑·建材·装饰》2009,10(2)
探讨新近填土地基中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计算方法与中性点的确定原则,同时通过工程实例对桩侧负摩阻力进行验算,说明填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桩基础属于深基础,是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工程中桩基础主要用来支撑上部结构,承担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并最终将荷载传递至地基中。桩的承载力由桩身与桩周土层的摩擦阻力、桩端阻力两部分构成。按照受力特征分析,桩侧摩阻力是桩顶荷载与桩端阻力的差值。竖向荷载首先由桩侧摩阻力抵抗,大于桩侧阻力的部分由桩端阻力抵消平衡。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以下简称"《桩基规范》")基桩按承载性状分类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与正常条件下不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桩基可能出现负摩阻力。文章从桩-土相对位移出发,分析了桩基负摩阻力产的机理,结合《桩基规范》探讨了负摩阻力计算和带负摩阻力桩基设计与检测标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总结了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工程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桩体负摩阻力分析及其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桩体考虑负摩阻力的三种情况,分析了桩体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及考虑负摩阻力时桩的承载力应满足的两个条件,从而提出负摩阻力对桩承栽力是否产生影响的判别式,以便在工程设计中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减小负摩阻力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湿陷性黄土地区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土浸水湿陷后,桩侧表面可能产生负摩阻力,将导致桩基承载力降低。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测曲线的分析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双折线形桩侧负摩阻力分布模式。在有效应力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负摩阻力是桩基问题中常见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了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负摩阻力对基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13.
基桩中负摩阻力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带负摩阻力桩基的桩-土共同工作的特点,总结了负摩阻力对桩基性能的影响。根据摩擦桩和端承型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分别对负摩阻力的影响做了分析。分析表明负摩阻力对摩擦桩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降的增加;对端承型桩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效承载力的减小和桩身轴力的增加。文章分析讨论了减轻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的思路,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涂围垦形成的软黏土地基一般为欠固结土地基。为了研究垦区欠固结软黏土地基中的桩基负摩阻力规律,考虑不同桩周土初始含水率,以及自重固结和堆载2种工况,开展4组单桩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摩擦型管桩的桩土位移、桩身轴力、桩侧负摩阻力及中性点位置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堆载还是自重固结条件下,随着桩周土含水率的提高,桩身沉降、土体沉降、桩身轴力及桩侧负摩阻力总体成增大趋势,桩周土初始含水率的降低引起的中性点位置的升高。在堆载条件下,中性点位置随着荷载等级的提高而下移;自重固结条件下,中性点位置随固结时间变化不大。在工程实际中,桩周土初始含水率的增加会扩大负摩阻力范围,增大负摩阻力峰值和桩身轴力,因此需要注意其对欠固结软黏土地基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的负摩阻力特性与无桩顶荷载时的差异,指出不考虑桩顶荷载的中性点位置是最低的,下拽力是最大的。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有桩顶荷载作用、中性点的位置明显高于无桩顶荷载,下拽力也明显小于无桩顶荷载时;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中性点上移的趋势明显,下拽力减小的趋势也很明显。桩顶荷载较小时,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沉降的影响基本上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的负摩阻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的负摩阻力发生机理、条件及特性,从单位负摩阻力、下曳荷载的计算、桩的承载力计算等方面,对负摩阻力的计算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减少负摩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阐述了桩体考虑负摩阻力的三种情况 ,分析了桩体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及考虑负摩阻力时桩的承载力应满足的两个条件 ,从而提出负摩阻力对桩承载力是否产生影响的判别式 ,以便在工程设计中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减小负摩阻力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