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变电站电压和无功控制中补偿电容器和变压器分接头的"投切振荡"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延时等待,提高无功补偿控制的针对性,提出将超短期负荷预测引入变电站电压无功实时控制,通过超短期负荷预测,掌握负荷变化和波动情况,在满足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载能力,尽量减少电容器投切次数和不必要的调整,从而提升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性能,并可延长主变分接头和电容器开关的寿命.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引入负荷预测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决变电站电压和无功控制中补偿电容器和变压器分接头的投切振荡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延时等待,提高无功补偿控制的针对性,将负荷预测引入电压无功实时控制,通过负荷预测掌握负荷变化和波动情况,在满足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载能力,尽量减少电容器投切次数和不必要的调整,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通常采用9区图法.然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当系统运行在某些区域时将会增加变压器分接头调整和电容器投切动作的次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控制指令在某些区域来回震荡。本文将超短期负荷预测引入到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策略中.通过预测未来时刻负荷的趋势以及装置发出的动作指令来避免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的频繁动作,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大型变电站的二次母线装设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和带负荷可调分接头的主变压器相配合进行联合控制的连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功电压双参数离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容器组和分接头的非连续调节,利用该模型对一实际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进行了计算,并与连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voltage quality control,VQC)存在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频繁以及电容器投切对系统电压造成一定的冲击等问题,将动态无功补偿源——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加入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控制中。提出基于本地信息的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实现考虑系统运行状态转变的变电站内STATCOM与VQC协调控制策略,协调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与STATCOM的运行。并利用BPA仿真软件对此策略下STATCOM装置在变电站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STATCOM与VQC协调配合对改善变电站稳态、暂态运行均有明显效果,能有效减少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的投切次数,2台主变压器均配置STATCOM的效果要好于1台主变压器配置STATCOM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大型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的离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型变电站的二次母线装设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和带负荷可调分接头的主变压器相配合进行联合控制的连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功电压双参数离散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一实际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进行了计算,并与连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变压器分接头振荡、超调问题,以及投切电容器组存在的实时性差的问题,在分析传统控制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智能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控制变压器的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调节次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中,存在的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频繁以及电容器投切对系统电压造成一定的冲击问题,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用于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控制中,提出了离散设备优先动作,连续设备精细调节的控制策略,协调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与STATCOM之间的运行,在电压发生波动时,投入STATCOM实现对电压快速和平滑的调节;在正常运行时,STATCOM有足够的裕量。在修正后的IEEE-9系统中对提出的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的投切次数,减小电容器投切时对系统电压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大型变电站的二次线线装设计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和带负荷可调分接头的主变压上配合进行联合控制的连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功电压双参数离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容器组和分接头的非连续调节,利用该模型对一实际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进行了计算,并与连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采用PC工控机硬件平台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高性能电压无功控制装置,解决了过去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由于软硬件的限制而产生的各种缺陷。该系统控制策略以九区图为基础,并且在容易引起频繁动作的边界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变压器分接头调节和电容器投切后的电压无功,以决定采用何种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DSP嵌入式系统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升级不方便、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向片内Flash在线烧写程序的方法.描述了该在线烧写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优化了接收升级指令的时机,并在片内Flash设置应用程序备份区,进一步提高了烧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愈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方便可靠,相比于传统基于JTAG烧写,可摆脱仿真器进行程序升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电源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几种电源型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编目分析,计算了其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都与燃煤发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Linux的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自由软件Linux应用到电力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中这一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传统的Unix工作站后台服务器相比较,提出了基于PC/Linux的SCADA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15.
CCD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图像采集,受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硬件改进提高图像质量面临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难题。为此本文利用多幅微位移图像间的冗余信息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既低成本又易实现。针对CCD与目标物间有相对微位移来获取序列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采用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对采集到的4幅微位移图像进行重建,并对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图可清晰地看到重建图像可分辨更多线对,高频信息量增加,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频率试验和阻断电压试验,研究了过电应力对IGBT模块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液液晶(LC)技术,对失效模块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试验结果及失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用电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书贤  邓楚南 《微电机》2006,39(8):83-85
当今世界节能和环保备受关注,使得电动汽车技术正在加速发展。电机技术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电动汽车用的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技术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AGV视觉导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AGV视觉导航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路径识别和路径跟踪,本文采用全局视觉导航方式,自行设计了以同心圆为车身标志,通过图像处理系统建立了虚拟坐标系。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Sobel边缘检测、聚类算法、连通区域标记等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图像中的路径及AGV车身标志位置信息,再利用Hough变换得到路径跟踪所需要的导航参数。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实现路径识别和AGV定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计算的相关经典模型,并以PNN网络与GRNN网络为例,探讨了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智能检测模型.通过对模型实现、对比,分析了两种网络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使用两种网络的思路,以提高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的精度,减少覆冰对电网的直接和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和对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研究的深入,基于MEMS技术的汽车传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EMS汽车传感器的研究应用现状、MEMS汽车传感器的分类、制作加工技术和工艺等进行了简述,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MEMS汽车传感器,最后对MEMS汽车传感器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