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水函数分析和水价节水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北京市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与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系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生活用水水价的比值)关系十分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并建立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函数和水价节水效果的评估方法。实例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系数的边际弹性为0.38.亦即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购买力降低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减少0.38%;提高水价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十五”期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用水的水价累计节水量达到了0.9亿m^3,人均年节水量2m^3;现状北京市不同收入人群城镇居民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均小于1.0%,低于国际通行的评判可承受标准值2.5%,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对水价承受能力比较大,水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镇用水部门的用水机理出发,辨析出影响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用水的主要因素,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历史系列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定额的需求函数。利用南水北调受水区41个地市水价与价格弹性的关系进行推演,得出该区域城镇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价格弹性的拐点分别出现在-0.465、-0.54和-0.46处,拐点处水价分别为5.0元、6.9元和9.1元。进一步结合经济发展预测,计算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情景下受水区2015年的总需水量,结果表明,在三种可能的水价方案下,与水价不变的情景相比,受水区可分别实现节水9.72亿m3、13.44亿m3和15.64亿m3,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菁  陈丹  褚琳琳  陈祥 《水利学报》2007,38(8):1016-1020
本文从支付能力的角度,根据计量经济学的需求函数理论,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应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分析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支付能力。以北京市为例,采用1998~2004年截面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居民用水需求与水费支出水平、居民用水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不同收入户的用水基本需求等,以此定量研究了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的支付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收入水平下,居民对水价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其基本用水需求均能得到满足;可支配收入增长对居民用水需求的影响不大;北京市生活用水水价还有上调的空间,但低收入户的水价支付能力有限,是重点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8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调整水资源费及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并相应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自来水价格。同时,对居民生活用水暂缓实行阶梯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单位用水指标压缩。目前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已由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  相似文献   

5.
阶梯水价对于抑制城镇居民不合理用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杠杆作用,分析了西安市现行阶梯水价情况,采用供求关系定价模型,测算了2000—2020年水价、人均用水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和弹性系数,从用水量标准、居民接受度、加大阶梯水价级差、水费支出系数角度设计了4种阶梯水价优化方案,分析其节水效果,预测了未来几年水费支出系数。结果表明:西安市水费支出系数较小,阶梯水价应适当提高;水价、人均用水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水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76、0.329;4种阶梯水价优化方案的一阶水价提升范围为0.71~1.30元/m3,均能在不同程度发挥节水作用,其中方案4阶梯水价提升幅度最高,节水效果最佳,方案1和方案3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出发,适度提高水价,节水效果居中,方案2阶梯水价及水量调整幅度较小,节水效果较差;长期保持同一水价,水费支出系数会逐渐减少。研究成果可为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     
深圳为节水立法 违反节水法最高可罚十万  中国七大缺水城市深圳 ,2 0 0 5年 3月 1日起开始实施《深圳市节水用水条例》 ,违反节水法规的行为 ,最多可被处以 1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深圳由此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对节水进行立法的城市。据称 ,该《条例》从草拟到实施历经 8年时间。该《条例》将进一步严格水价“累进加价制度” ,对居民和用水单位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将实行分级累进加价。目前而言 ,居民生活用水仍将实行 3级定额阶梯水价 ,定额以内的部分 ,按照其用水基本价格交费 ,超定额标准第 2阶段部分按其用水基本水价 1 5倍交费 ,超定额标…  相似文献   

7.
从城镇用水部门的用水机理出发,辨析出影响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用水的主要因素.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历史系列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定额的需求函数.利用南水北调受水区41个地市水价与价格弹性的关系进行推演,得出该区域城镇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价格弹性的拐点分别出现在-0.465、-0.54和-0.46处,拐点处水价分别为5.0元、6.9元和9.1元.结合经济发展预测,计算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情景下受水区2015年的总需水量.结果表明,在3种可能的水价方案下,与水价不变的情景相比,受水区可分别实现节水9.72亿 m~3 、13.44亿 m~3 和15.64亿 m~3 ,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柯敏 《中华建设》2014,(2):11-15
正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人口增加,城镇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为严峻,居民生活用水占全国城镇供水总量的近50%。为促进节约用水,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水价调整实行了居民阶梯水价,节水效果比较明显。但从实施情况看,还存在阶梯水价进展不平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阶梯水价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去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水电油气"等领域的价格改革,业界对推动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同时最低级水量标准覆盖人群必须达到80%。在各阶梯价格制定原则上,一、二、三级阶梯水价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1月4日京华时报)经过多年的宣传,老百姓对阶梯水价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价格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弹性对城市用水量的作用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深入分析当前已有生活用水价格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进行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居民用水价格弹性的计算与研究;基于苏州市1985~2006年水价与生活用水量数据,采用L.D模型进行了该市居民用水量价格弹性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弹性与房屋卫生设施完善程度、城市用水计量管理、节水器具等城市供水细节密切相关,并随着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房屋卫生设施的完善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规律,基本在-0.20。生活用水量价格弹性的确定,为该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论水资源需求管理中的经济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探讨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内涵和论证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经济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证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的模式;研究了水费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对多种水费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分类用水的具体需求管理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阶梯式计量水价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水价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阶梯式计量水价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市现状用水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未来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压力,并就其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提出了水资源需求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双重压力,必须进行水需求控制。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用水效率等控制措施对抑制水需求过快增长具有明显作用,到2030年可消减水量5.4亿m3,水环境得到改善。运用的理念和调控对策可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推求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沈大军  杨小柳  王浩  汪党献  马静 《水利学报》1999,30(12):0006-0011
通过对我国全国及6个区域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建立,分析了在我国进行此类研究的困难,研究了水价、职工平均工资和供水人口对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需水影响最大的是供水人口,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对需水的增加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价格对需水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现阶段,价格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抑制需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浅谈北京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采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潜,开发非常规水源。在水源调配方面,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水,其次为地表水,最大限度地涵养地下水。增加环境用水,加大工业、生活、农业的节水力度,提高水价。在进行水资源分配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必需的生态环境用水,对经济用水实行以供定需,在经济用水内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形成以本流域供水为主,外流域调水为辅,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相结合的综合开发网络,实现国民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兼顾,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包淑萍 《中国水利》2014,(13):23-25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依靠宁东供水工程解决工业发展用水。在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基地水资源利用和配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地发展规划,预测基地需水量,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和解决用水指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简称DPSIR模型),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7个原则,即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本地化原则、预警性原则、反映评价目的原则、指标数量适度原则、适于量化原则和相对指标原则。根据深圳市水资源情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9个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应用该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