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中心。城市广场即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也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大连的城市特色正是由于营造多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广场而  相似文献   

2.
魏景 《中州建设》2004,(5):61-61
城市中的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空间的变迁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观念处在全面深刻的变革之中。城市不再仅仅是对人的地域归属的表达,而是从真正意义上归属了本位主体:居民。因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体现出这种归属的变化。城市的市民生活摆脱了从居所连接办公室以及连接到极少数个人节点空间的点线游戏,开始在公共中伸展。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广场见证并影响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和人流聚集的中心,而且是融合城市历史文化,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公共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成都天府广场,就因其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渊源,以及不可替代的地域因素,而成为集会游行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征 《山西建筑》2005,31(4):11-12
介绍了城市广场对改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促进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生活行为模式作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广场模糊性空间设计理论,试图创造出一个更加充满人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6.
何淼淼 《山西建筑》2011,37(30):21-22
首先指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常见而又特殊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形成城市意象的重要符号,而且为多种市民生活行为提供了场所,通过广场的尺度、街道与建筑、广场小品、绿地等方面对中欧广场空间特质与市民生活的关系进行解读,试图寻找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并研究优化广场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仁 《新建筑》2002,(3):15-20
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广场的公共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关于国内城市广场是具有公共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等围合或限定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把周围的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结合成整体。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中的节点,突出的代表了城市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城市广场的类型、场地的处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所谓公共空间群落是指一组邻近的公共空间按照一定的结构。彼此联系、彼此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公共空间群体。公共空间群落对公众开放的程度和开放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与角色也不相同,得到的社会认同更不一样。下面以郑州市绿城广场地区为例,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群落中的非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生活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物质空间设计为载体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设计维度问题,从建筑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开放性设计两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城市中庭的概念、发展、功能优势和它的设计原则,指出城市中庭是建筑中庭与城市广场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与城市交融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曦 《山西建筑》2010,36(11):48-49
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是为社会群体服务的.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从绿化、水体、地面铺装、建筑小品等要素着手,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地区城市在现代文化影响下,原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同化,城市广场作为最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各种活动行为,反映至广场空间形态设计上也应有所不同.文中引入建筑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蒙古族生活状态由游牧到定居的演化过程中广场文化的溯源与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蒙古族地区城市广场的策划构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它与街道一起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城市文化游憩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空间艺术的精华和城市空间的节点。东风广场周围环境建筑缺乏规划控制,空间较为平淡,缺乏主题空间,没有高潮;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较差,建筑立面风格各异,色调、材质、造型都不统一。本文从城市设计和环境行为举角度对东风广场讲行了多维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涵盖多种学科的研究视角,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城市广场作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毫无疑问也可以通过城市设计视角来研究。文章从城市设计的不同维度出发,分析了不同类型广场的现存问题,探讨总结了相应广场空间设计策略,旨在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广场·建筑·界面——以湖南株洲“神农广场”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强  蒋涤非 《华中建筑》2011,29(9):53-56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广场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株洲市神农广场为例,从广场空间城市意象的把握、人性场所的回归、丰富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建筑界面对广场空间的营造,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