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降低双折射多孔光纤偏振拍长的波长敏感性,制作宽带稳定的光纤偏振器件,提出一种包层空气孔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多孔光纤包层结构设计方案,在包层中引入具有不同双折射变化趋势的非对称性结构,采用全矢量波束传播法并考虑熔融石英的材料色散,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偏振拍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孔光纤的包层结构降低了偏振拍长的波长敏感性,在1.26~1.60μm波长范围内,偏振拍长的相对变化率小于±4%,达到制作光纤波片的宽带稳定性能要求;同时,优化后包层结构的几何参数具有较大的误差容限,进一步降低了制作工艺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长调制的低双折射光纤拍长测试方法。测试方法采用波长调制的方式进行拍长测试,应用相位检测技术提高信号精度,采用相位补偿手段保证较高检测灵敏度。测试光路包括放大自发辐射(ASE)光源、法布里-珀罗可调谐滤波器、两个起偏器、待测光纤及相位补偿片。通过对线保偏光纤和普通单模光纤进行重复实验,对测试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方法结构简单,对器件性能要求不高;对光纤长度及结构无特殊要求,适用范围广;拍长测量范围达到20 m,测试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3.
基于背向切割方法,建立了测量高双折射光纤拍长的实验系统;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数据处理,放宽了对切割长度的限制,扩大了拍长的测量范围,使其能较好地适用于高双折射多孔光纤的拍长测量. 相似文献
4.
矩形晶格微结构光纤偏振拍长稳定性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纤芯两侧具有一对大圆孔的矩形晶格微结构光纤,分别在两个正交方向上进行压缩或伸展,利用多种非对称结构的双折射相互平衡与补偿,抑制双折射随波长的非线性变化。应用全矢量有限差分波束传播法数值模拟分析了横向伸缩形变对模式双折射和偏振拍长色散特性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找出了合适的伸缩因子,有效降低了偏振拍长的波长敏感性。在1.0~2.0μm波长范围内,偏振拍长值在90.7~95.3 mm之间变化,相对变化率约为5%。这种矩形晶格微结构光纤适于制作宽带1/4波片。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保偏光纤拍长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保偏光纤拍长测量的几种常用方法,就其测量原理,试验装置及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就目前多数测量方法适用于高双折射光纤的不足,介绍了一种较好的测量低双折射光纤拍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分析了旋转光纤在不同参考坐标系中的拍长及其与旋转光纤偏振态保持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旋转光纤没有确切的拍长定义,只有近似的用于描述旋转光纤偏振态保持能力的拍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全矢量平面波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材,对椭圆孔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和传输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椭圆孔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是由于包层的不对称性引起的全局双折射。椭圆率η愈大,其基模双折射愈强,在η=3.0时,双折射最高可达5.312×10-2,比普通光纤的模式双折射10-5高出3个数量级。零走离点对应的波长也比普通保偏光纤长,随着椭圆率的增大,走离曲线将向长波长方向移位,零走离点发生红移。零走离点的出现,将有效地抑制一阶偏振模色散。 相似文献
13.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超格子构造法,采用全矢量模型研究具有中心缺陷孔的椭圆孔光子晶体光纤(EHPCF)的偏振特性。研究表明,与相同结构参量的椭圆孔光子晶体光纤相比,具有中心缺陷孔的椭圆孔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更大的模式双折射和走离参数。双折射、走离参数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与普通保偏光纤存在很大差别。走离参数在低频区出现零走离点,这为在该光纤中既保持高双折射又实现零走离单模运转提供了可能。适量增加中心缺陷孔,包层椭圆孔的椭圆率及面积可以获得高的双折射和大的走离参数。 相似文献
14.
保偏光纤偏振轴方位探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偏光纤偏振轴方位的探测和对准是保偏光纤耦合、连接及制作保偏纤维器件的前提.基于保偏光纤的物理特性和应力结构特征,本文分析了各种保偏光纤偏振轴方位探测和对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讨论了该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利用光纤应力双折射效应研制的挤压式光纤电动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输出光偏振态在邦加球上的轨迹及相位延迟量与各通道电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