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野生刺梨干粉添加量、甜橙干粉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填充剂比例对野生刺梨甜橙口含片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实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野生刺梨甜橙口含片的最佳配方为刺梨干粉10%、甜橙干粉5%、葡萄糖25%、麦芽糊精∶甘露醇=1∶1(质量比)。该口含片维生素C含量高达119 mg/100 g,片重差异范围为-3.14%~3.57%,崩解时限为12~14 min,脆碎度考察中损失质量为0.7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片剂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以富含天然维生素C的刺梨粉与深海鱼胶原蛋白复配,通过直接压片法生产无糖型胶原蛋白刺梨咀嚼片,并对咀嚼片的配方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胶原蛋白粉、刺梨粉为原料,以异麦芽酮糖醇(DC型)为主要成型辅料,以甜菊糖苷为天然甜味剂,可制得风味、口感良好、硬度适中的胶原蛋白刺梨咀嚼片。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刺梨和无籽刺梨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试验从刺梨中检测鉴定了31个化合物,无籽刺梨中共检测鉴定了32个化合物,在刺梨和无籽刺梨中都存在的化合物有14个。刺梨中的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1,3,7-辛三烯(20.469%), 壬醛(5.029%)、1-石竹烯(6.101%)、γ-芹子烯(12.733%)、正二十八烷(6.507%);无籽刺梨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顺式-3-己烯酯(10.649%)、3,7-二甲基-1,3,7-辛三烯(5.672%)、1-石竹烯(10.643%)、α-石竹烯(5.911%)、γ-芹子烯(18.218%)、α-芹子烯(5.412%)、正十七烷(11.573%)、。刺梨与无籽刺梨的主要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二者气味及口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为刺梨和无籽刺梨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索氏提取法对刺梨进行种子油提取,并将种子油添加到雪花膏的制备中。以硬脂酸、甘油、十六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组分,进行正交试验并选择得到最优的雪花膏配方,从而制备出具有刺梨子油的雪花膏。对其测定10%水溶液的p H值、耐寒性、吸湿性、再润湿性和耐热性,得出测定的数据都达到或接近市场销售的雪花膏产品,这为使传统的雪花膏成为有时代气息的护肤化妆品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刺梨和无籽刺梨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刺梨和无籽刺梨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从刺梨中检测鉴定了33个化合物,无籽刺梨中共检测鉴定了30个化合物,在刺梨和无籽刺梨中都存在的化合物有14个。刺梨中的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1,3,7-辛三烯(20.469%),壬醛(5.029%)、1-石竹烯(6.101%)、γ-芹子烯(12.733%)、正二十八烷(6.507%);无籽刺梨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顺式-3-己烯酯(10.649%)、(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5.672%)、1-石竹烯(10.643%)、α-石竹烯(5.911%)、γ-芹子烯(18.218%)、α-芹子烯(5.412%)、正十七烷(11.573%)。刺梨与无籽刺梨的主要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二者气味及口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10%苯醚菌酯悬浮剂对刺梨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sp.)孢子萌发的影响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各质量浓度处理对刺梨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刺梨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苯醚菌酯悬浮剂66.67 mg/L处理对刺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刺梨产量最高,药后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85.34%、94.25%,刺梨产量为7 432 kg/hm~2,增产率达399.78%。苯醚菌酯是防控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以黔产刺梨汁为原料,采用95%乙醇提取制备刺梨维生素C(VC)粗提液,再经HPD10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并以刺梨VC的损失率为指标进行了刺梨VC提取物的浓缩方法、干燥方法筛选,发现减压浓缩法、真空干燥法更加适用于刺梨VC提取物制备;本文所建立的刺梨VC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有效,可为培育“贵州刺梨”优质产品奠定基础,助力贵州刺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半仿生法提取刺梨果渣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考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刺梨果渣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半仿生法提取刺梨果渣中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分别是70,35,35 min,该工艺条件下刺梨果渣黄酮提取率为0.58%。结论:所建立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可用于刺梨果渣中黄酮的提取,为综合开发刺梨加工副产物刺梨果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方特色,研发出一种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保健饮品——朴子叶保健果冻。优化传统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朴子叶、琼脂、白砂糖、黄原胶为主要原料进行探究,最终获得的最佳比例配方为液料比1:500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0min,配料琼脂用量比为1:140,白砂糖3%,黄原胶0.10%。所得朴子叶果冻色泽均匀,具有朴子叶清香,透明柔软有弹性,甜淡适口,适合广大消费者食用且具有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
以朝鲜蓟为主要原料,卡拉胶和魔芋胶为复配凝胶剂研究朝鲜蓟果冻的加工工艺及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复配胶、朝鲜蓟汁、白砂糖及柠檬酸添加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设计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0. 03%,复配胶0. 7%,卡拉胶∶魔芋胶为2∶1,白砂糖5. 5%,朝鲜蓟汁80%,氯化钾0. 1%,制作的朝鲜蓟果冻感官评分为93. 9分。DPPH法和ABTS法检测朝鲜蓟果冻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是市售喜之郎果冻的1. 3倍和2. 1倍,朝鲜蓟果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