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分析在堵井堵前及堵后井组油层动用状况、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目前井组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A区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封堵、两驱干扰、套损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零散并且十分复杂,认清剩余油分布是目前特高含水后期挖掘潜力的关键。密闭取芯井的分析方法是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我们通过密闭取芯井的资料,对各类油层的水洗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可清晰的看到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及井网加密调整,各类油层动用状况的演变过程。通过上述分析,认清A区剩余油潜力分布特点,以及应用效果评价,优化注采井网调整、配合措施改造,提高弱、未水洗油层动用状况,扩大波及体积,深挖剩余油潜力,将对该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后续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南一区乙块断层多、砂体发育差异较大等复杂的地质特征,利用动、静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南一区乙块基础井网油层的砂体特征、动用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二次加密调整后,分析新老井的含水变化规律,完善井组,层系间、井网间的注采关系合理匹配,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注聚初期变流度扩大波及体积调整方法是采用先高粘低速调堵高渗层、后降粘提速启动低渗层的段塞式注入模式,在调整过程中以压力系统为主、以油层动用为指导、以油井受效为反应,以梯次降粘和分层投拔水嘴为具体操作手段,不断扩大井组波及体积,加强中低渗透层动用的管理方法。在梯次降粘过程中需要考虑压力升幅、高渗层动用层数占比、厚层内动用厚度比例、低渗透油层动用层数占比、低渗透层内动用厚度比例、井组受效井数、井组含水降幅、梯次降粘时机等多方面因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结合分层注入,通过调整水嘴达到方案要求,而分注后控制高渗层注入,保持压力水平,促进中低渗透层注入,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分层注入时机与降粘方案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动用厚度。  相似文献   

5.
某区某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开采,但薄差油层仍有一部分潜力。为搞清薄差油层剩余潜力,对某区薄差油层的发育状况和动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薄差油层的发育特征及动用特点,并对某区薄差层的剩余潜力及挖潜方法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类型、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通过采取三次采油井后期补孔、油改水、钻补充井等方法挖掘薄差油层潜力。  相似文献   

6.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化分层,结合油层厚度、油层平面展布及稳定性,确定在杜84块中部兴Ⅵ组下部油层规划部署4口水平井,优选试验1口井。根据油层发育并充分考虑周边井动用状况,优化设计轨迹,达到充分动用剩余油的目的。加强随钻跟踪,确保油层钻遇率,投产后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井间挖潜,为其它3口井的推广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入流体流向,分析注采井间连通状况以及验证隔层稳定性等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针对试验区油层发育差、连通复杂等实际情况,在试验区选取5个井组采用示踪技术进行油水井井间不同方向的油层连通状况、注采井距的差别对各储层注入流体推进速度的影响及井组隔层稳定性研究,为试验区进一步调整注采井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三低”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导致高水淹井仍然存留大量剩余油的矛盾进一步研究,提出压、堵结合可以有效动用层内、平面、层间剩余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油田经过多年开发使层系、井组的调整及措施井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高度分散,同时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水平井成为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以细分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应用多学科研究技术,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挖潜方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定量描述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在空间展布,提出适用的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并确定水平井开采层位优选原则及水平井轨迹设计方法,这些措施都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桩西油田106区块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油层非均质性加剧,准确描述储层连通性、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等情况已成为油田开发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配型示踪剂的优选与性能评价,借助示踪剂井间监测解释技术对桩106区块106-15-17井组的储层连通性、储层物性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等进行监测与定量解析。结果表明,井组油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桩106-14-18井为主要受效井,桩106-15-X18井间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剩余油分布受非均质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低产低效井井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07年底水驱共有产量小于2吨的低产低效井395口,这些井制约着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以及全油田产量的顺利完成。本文在油层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界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油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特征、动用程度,加强措施井选井选层方法研究,并通过补孔、压裂等增产措施挖潜油层剩余油,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达到了综合治理低产能恢复上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锦94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针对区块存在的部分井区加密调整井及侧钻井效果较差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确定了锦94块兴隆台油层为剩余油挖潜主要方向,采取侧钻、酸化解堵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兴隆台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保持了区块产量稳定,对其它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自注水开发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综合含水已经达到49%,且层间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虽然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和整体调剖,但含水上升、供液能力下降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为了改善呼和诺仁动用状况,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2009年该油田计划打加密井64口。但是,由于水淹层识别难度大,而且该地区目前还没有相应较完善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无法满足加密调整井射孔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识别油层、低电阻率油层、水淹层和水层,是当前测井解释工作重中之重。本论文以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加密井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研究在目前开发条件下油层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借助油藏条件下水淹层导电机理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水淹层解释的方法,为新加密井优化射孔及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锦94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针对区块存在的部分井区加密调整井及侧钻井效果较差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确定了锦94块兴隆台油层为剩余油挖潜主要方向,采取侧钻、酸化解堵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兴隆台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保持了区块产量稳定,对其它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无效水循环问题严重,但常规堵水技术在堵掉高含水层的同时也堵掉了高产液层。为此,应用分注分采技术将厚油层分隔为独立单元,通过改变层内不同位置的压力梯度,扩大波及体积,窜流至低渗部位的注入水在毛管吸渗作用下将低渗部位剩余油被携带至高渗部位,经大孔道被采出,低渗部位剩余油得到动用。反复多个周期,通过存水率变化使纵向上及平面上的低渗透部位剩余油被多次波及动用,实现扰流驱油。  相似文献   

17.
某油田A稠油区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针对区块存在的部分井区加密调整井及侧钻井效果较差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确定了某油田A稠油区块兴隆台油层为剩余油挖潜主要方向,采取侧钻、酸化解堵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兴隆台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保持了区块产量稳定,对其它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SN开发区三次加密井自2009年投产以来经过5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日趋零散,油井措施潜力越来越小,本文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动静态综合资料,分析如何在高含水后期对压裂井进行选层,以挖掘未动用或动用差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改善三次加密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质研究是油田精细开发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即将开展的北东块一区聚合物胶体直供试验区块油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了试验区油层发育状况、隔层分布状况,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试验区聚驱后萨Ⅲ4-10油层动用程度较高,剩余油分散,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油层条件分析可以,为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6块是文明寨油田最复杂、最破碎的断块,经过近30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不适合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层间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在油藏精细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