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状态变量法分析了串联二极管电流型逆变器拖动系统的稳态特性及稳定性,分析中由于考虑了换流过程及电流的脉动使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理论分析时,将非线性系统在运行点线性化,得到系统的差分方程,然后求解差分方程的特征值,并在z平面内分析稳定性。通过分析阐明了电机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特性的影响,且建立了系统参数的cAD程序。  相似文献   

2.
王丽敏 《电气传动》1999,29(6):11-13
本文提出了一个电流源型逆变器供电的感应电动机在轻载下以最佳效率运行的方法,通过调节定子电路和转差频率,减少轻载时电动机的气隙磁通,提高运行效率,试验表明,四分之一额定负载下,效率可以提高百分之十以上。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双频逆变器供电的感应电机空间矢量调制直接转矩控制(SVM-DTC)系统.根据双频变换的思想推导出双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双频逆变器的工作模式.双频逆变器保持了与高频单元相同的动静态特性,同时由于低频单元分担了很大部分的开关电流,使系统减小了损耗,提高了效率.为了减小转矩脉动,同时对双频逆变器的高频部分实现恒频控制,对感应电机采用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VM)的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感应电机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转矩和定子磁通矢量控制系统。在1985年Takahashi和Noguchi就已提出此方法的原理。与磁场定向控制相反,本系统对坐标转换和电流控制环路工作要求。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在零速范围的起动和运行时,便产生问题。本文说明如何通过引入一个附加载体讯号给转矩控制器输入端。便可实现在低速范围时起动的鲁棒性及改善运行。给出了模拟及试验结果,用以说明可推荐的系统的性能特性,还给出了各种诺谟图供控制器设计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六相交一直--交变频器驱动六相感应电动机系统的结构原理,在静止三坐标系统中建立六相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样机电流和电磁转矩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7.
8.
本提出了感应电动机的直接转控制方法,它能控制电动机的转矩脉动量小,并保持恒定的开关频率、常规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缺点是时机在低速区有较大的转矩脉动,且开关频率随磁不足幅度和电动机的运转速度不同而变化。本提出的方法是采用瞬时转矩方程,推导出转矩脉动有效值方程。在每个开关周期,以满足最小转矩脉动的条件,用脉动方程求出最佳开关时刻。本方法还考虑了稳态时低转左脉动的特性,又考虑了转矩的快速动态特性,从而改善了直接种矩控制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减小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矩脉动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笑辉  韩曾晋 《电气传动》2001,31(1):8-10,21
针对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感应电动机在低速运转时较大的转知脉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在利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一个转矩脉动量小化控制器,以减小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脉动。仿真试验说明了该方法能够很好解决转矩脉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电平逆变器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阳  王远波 《电机技术》2005,(4):37-39,43
提出了一种针对中点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供电感应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12扇区划分,转矩控制器采用4级滞环形式,并且考虑了中点电位的控制。最后用仿真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两相逆变器—感应电动机系统的分析及动态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最新开发、适用于汽车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供电的两相逆变器—感应电动系统。文章讨论了系统构成特点,以及与永磁直流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文章把两相逆变器和两相感应电动机作为一个整体列举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模拟系统的动态及稳态性能,与研究样机实测性能对比两者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刘红民  刘刚 《电气传动》1999,29(3):20-22
介绍了一种由CDV变频器,8031单片机系统构成的异步电动机恒功率拖动系统,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全数字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种高性能全数字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驱动系统。系统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ADMC401和智能功率模块构成,具有通用紧凑的结构。实验及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5.
—The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technique is an optimal pulse-width modulation technique used for inverter control.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uro-fuzzy-bas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a three-level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It uses a hybrid learning algorithm (combination of back-propagation and least-squares methods) for training the input–output data pattern. The training data for neuro-fuzzy-bas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are generat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simplifi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method. The proposed scheme uses the space vector rotation angle and change of rotation angle information as input and generated duty ratios as output. The dynamic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a neuro-fuzzy-controll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i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and neural network-bas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method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are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dSPACE kit (DS1104).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in terms of th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of inverter line–line voltage of the neuro-fuzzy-based system is compared with the neural network-based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and conventional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PWM供电的异步电机电压定向矢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交流电机广义派克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子磁通控制方法。这种方法把参数坐标系放在同步旋转磁通上,并使 d 轴与定子电压矢量重合,并根据磁通不变条件求得其动态控制规律。为实现上述控制规律,须观测某些派克方程状态变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此规律不但避免了传统矢量控制系统中繁杂的坐标变换问题,还可使得磁通和转矩的控制完全解耦。因此,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地实现速度和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多相感应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立军  苏彦民  陈林  马挺 《微电机》2001,34(5):42-44
介绍了多相感应电机调速系统的优缺点,通过回顾其发展历史和了解其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多相电机调速系统应用的广阔前景。最后,介绍了当前的几个研究热点问题,并就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研究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及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SVPWM控制器。该控制器充分利用ANN快速并行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以减少谐波成分及其损耗,降低电机转矩脉动,提高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动稳态性能。通过与传统的SVPWM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比较,表明了基于该控制器的调速系统,具有更低的谐波成分和更好的稳态性能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将异步电机调速的矢量控制方法与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以SVPWM信号驱动功率器件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结构图,并用M atlab软件对该系统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有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优越性能,同时具有减少转矩波动,降低输出电流谐波,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