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是我国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如何配置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对指导养老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的友好度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当下老龄化现状和老年人实际养老服务的需求,结合疫情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实际建成项目为例,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出优化建议,以引导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市莲湖区典型社区基层医疗服务设施现状、社区老年人对设施使用状态、老年人医养需求的实态调查,分析城市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在为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提升设施功能、优化设施配置、系统整合方法3个方面阐述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的功能提升和优化配置策略,为社区医疗及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的整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西安市典型社区进行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调研,发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文章基于需求导向,结合社区老年人特征,提出细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类配置、资源整合配置的方法建议,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养设施供应与老年人需求矛盾的日益增长,如何以人为本对社区层面医疗养老设施配置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生活圈视角出发,总结老年人的需求与行为规律特征,结合设施供给现状对设施进行布局评价,通过GIS网络分析得出街道内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的布局分布情况,进而从可达性、复合度以及资源活化三个方面总结得出了医养设施布局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实现老年人的晚年医疗和养老需求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区居家养老是对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主导趋势的认同,文章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并提出了"建立新形势下养老设施配置新标准、构建多元、人性、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调整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以期对今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阶段,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其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城市规划领域积极探讨的热点,关于生活圈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更新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首先总结出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在建设规模、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及人口构成4个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其次基于"城市人"理论提出生活圈优化的三大途径,即基于社区空间环境整合的绿色空间更新途径、基于多维活力的功能布局营建途径以及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路网激活途径;最后针对龙泽园街道的空间环境进行详细研究总结,从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就业与服务设施布局、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3个角度提出生活圈优化策略,进而为同类社区生活圈更新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困境的显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线上”+“线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渐呈趋势。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例,借助GIS绘图工具,并使用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方法,对养老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圈的空间布局和可达性进行现状分析,并分析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给养老服务设施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优化策略和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区生活圈日益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以教育、医疗、养老福利、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便民商业6类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施的覆盖水平,开展社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估研究,并提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的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的社区空间影响评估体系,提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指引等设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完善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再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生活圈规划理念为视角,结合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对当下城市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社会设计理论的起源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基于社会设计理论的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变革。结合案例,从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及多元共赢角度提出了优化社区安老服务设施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策划和设计的水平,并希冀建筑师在建筑策划与设计中从社会设计的视角思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社会问题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析西安城市老年养老模式及居住环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老年居住环境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旨在研究西安市老龄化社会特征,调查西安城市老年居住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养老居住模式,提出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并以社会养老为辅的综合养老居住模式;从老年居住环境的规划布局、老年住宅、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等方面,初步构建西安城市老年居住环境体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社区和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养老模式,然而,与机构养老设施相比较而言,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明显滞后,具体表现为设施的建成基础薄弱、空间资源的配置要素模糊、规范和管控手段缺位等。在概述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我国社区层面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主体、配置对象和配置思路。针对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挑战,提出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灵活配置服务模块的建议,采用总量控制和复合设置的规划手段落实配建,从而实现服务设施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以居住区配套体系的方法来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实质上是"单向供给"的思路,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文章通过对合肥市部分老年人口进行调研,分析了老年人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普遍性需求、个性化需求及对设施的需求强度,通过对老年人真实养老需求的了解,以期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绿地空间可达性是评价社区生活圈绿地空间布局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选取郑州地区高新区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范围内的居住小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中的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以及成本距离分析工具,综合构建绿地空间可达性量化分析模型,生成各个指标下的服务范围,并以服务范围较研究区域的面积占比等指标,尝试探索社区生活圈尺度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研究居住小区的绿地空间布局及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许秀娟 《城市住宅》2022,29(2):98-101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和社区分异的背景下,选取广州市6个高密度且老龄化严重的典型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出行特征及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社区养老福利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研究典型社区3类高需求设施的分布密度,并进行可达性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6个典...  相似文献   

16.
社区生活圈层面的体检与更新结合将带动城市基本人居单元的精准优化,推进城市人居品质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指导,提出以“人居特征识别—社区生活圈基础划定—典型社区生活圈选取—社区生活圈体检评估—社区生活圈更新优化”为核心步骤的“体检—更新”联动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选取4个典型社区生活圈展开实践探讨,在体检层面,开展基于物性匹配的空间接触机会评估、基于理性优化的空间承载系统评估;在更新层面,提出重点提升方向与规划意向,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确定重点项目库,并提出围绕人的典型属性、社区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保障手段,为我国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昆山等发达地区市县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发达地区在流动人口影响下的老龄化动因、空巢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昆山等苏南发达地区为例,构建了以"社区 - 机构"为主的养老设施体系和以"医 - 教 - 文 - 体 -广场"为主的为老设施体系,论证了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影响,探索养老设施的"市区 - 片区 - 街道(镇)- 社区(村)"分级配置标准,同时提出发达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应关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新(城)老(城)更替、多元配置、适度超前等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8.
刘志强  非凡  洪亘伟  余慧 《园林》2024,(2):55-61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状况,推进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建设。针对传统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供需关系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引入最优供需分配法(OSD),以苏州市姑苏区为实证区域,探究社区公园与居民的最优服务配置,根据配置结果确定各居住区居民获取服务所需时间、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1)OSD通过对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最优分配,能客观呈现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的实际情况,对于服务盲区的识别更为精准,所得可达性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2)最优供需分配结果显示,姑苏区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可达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高值集中在中南部,低值则在中部片状聚集。(3)空间可达性低值区域,可针对性通过增设社区公园、微绿地、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服务供给,并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可达性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布局规划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老龄人口规模日益加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在宅养老"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而社区生活圈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视角出发,真实反映居民的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和居住生活空间品质。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的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其居住空间环境质量,得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缺失是当下老旧社区中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居住空间环境质量低下是老龄化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当下城市不断转入存量的大背景下,研究提出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的社区居民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提供实践参考,为社区养老空间环境的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促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快速建设。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均等化、利用效率最大化等成为现阶段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以环境正义理论为切入点,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识别公平三方面入手,以北京市养老驿站为例,识别其存在的需求与供给适配性不足、老年人群体参与缺失、地区及户籍壁垒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规划、建设分配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公平性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促使老年人群能全面、公平地享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