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铁客站候车厅室内空间性能影响着乘客高铁出行的整体环境体验。本文以大型高铁客站候车厅为研究对象,基于SD法与IPA法,建立了候车厅空间评价指标并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了解了被访者对候车厅各项空间要素性能表现和重要性的评价情况,并根据被访者在两个评价维度上心理量的差距,提出了高铁客站候车厅空间环境改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结合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项目自身特点和具体案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及成立项目评价组得到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得出项目社会效益整体良好的结论;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了项目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项目在社会效益评价工作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构建了水利建设项目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熵权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水利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该方法比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舒适性作为高铁车辆运行品质评价的主要准则之一,直接决定了乘客旅行过程中体验的优劣,对高铁车辆舒适性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对提高我国的高速铁路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评价方法中缺乏对高铁车辆的整体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价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铁车辆舒适性评价方法。首先建立高铁车辆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然后将乘客的主观定性评价转化为模糊评价矩阵,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到了较客观的定量评价结果。利用该结果可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指导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旅客的行为特征和出行需求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对高铁客站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选取12座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高铁客站,以旅客便捷出行的视角对旅客行为特征以及空间满意度评价进行研究,梳理空间使用的现状问题,为今后高铁客站空间模式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施工管理贯穿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高铁客站施工阶段绿色性能等级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首先建立适应西北地区的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首次引入BIM技术指标;然后采用组合方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融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西北某高铁客站施工管理绿色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度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制定高铁客站绿色星级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房屋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实现项目成功的关键。首先,深入研究相关文献,根据房建项目施工阶段特性,构建房建项目施工阶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和AHP法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最后,以JK项目为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JK项目施工阶段质量评价为“良好”,为房建项目施工阶段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现行高铁枢纽建筑指标体系及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寒冷地区高铁枢纽建筑性能化设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搭建模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汇总、指标要素内容及数量的分析,场地设计、建筑形态、空间设计、构建性能、运行性能、能源利用等6个方面对指标进行筛选与总结,构建了寒地高铁枢纽建筑性能化设计评价体系,明确了寒地高铁枢纽建筑设计中减碳降碳的关键因素,为高铁枢纽建筑低碳设计决策和评价体系优化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住宅小区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其项目决策,不仅需要考虑房地产自身的特性,还应该考虑用户需求。本文利用最能反映顾客声音(VOC)的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来生成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引入DEMATEL法对质量屋进行改进,确定指标权重。在获得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的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为依据,参考《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在深入考察西北地区高铁客站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地区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它首次将BIM技术和施工安全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中,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了对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为今后规范、制订我国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标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养老社区作为结合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目前我国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还不成熟,企业往往对养老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却忽略了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这使得无法充分认识养老社区项目的价值。针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构建一套能够合理衡量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养老社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具体的养老社区项目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价中专家主观因素所占比例较高的现状,研究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利用网络分析法与模糊评判法构建模糊网络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根据输变电工程特征,分析了影响施工安全的综合因素,建立了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将二级指标整合,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水平。为解决模型主观偏好的弊端,构建过程加入风险维度,用三角模糊数处理决策过程中的模糊性,对模型做进一步改善。并以某输变电工程为例,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成本、应用扩展性、对业主的要求、效益、协调难度和运营支持程度六方面对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选型的影响,形成共15个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筛选方法的一套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选型体系,并以实际案例验证了该选型体系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今后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评价与决策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轨道交通工程预制构件具有精度要求高、异形结构多、单体规模大的特点,传统生产管理方法的信息传递和工作协同效率较低,常引起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错误率高、效益低下、管理困难等问题。为此,将BIM+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研究其内在机理,以实现实体生产与虚拟施工的信息交互,对构件生产进行动态管理,解决生产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困难问题。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效益模糊评价模型,对该方法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后各项效益指标明显高于传统管理方式,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付秀艳  韩建强 《山西建筑》2012,38(6):235-236
从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四个方面建立了项目投资风险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房地产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价,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模型能够综合评价开发项目的风险程度,对于预测开发项目风险程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科学合理评标,本文首先设计了工程项目评标指标的构成体系,又进一步针对现有评标决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评价的观点,将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和综合集成赋权理论引入工程项目评标决策过程中,建立了基于模糊物元与综合集成赋权的评标模型,模糊物元分析充分考虑了评标中存在的不确定和模糊性问题,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模糊性所导致的评标信息的丢失,综合集成赋权汲取了AHP赋权法与熵值法的优点,科学地界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了多因素权重确定的随意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有效地提高了评标效率,具有可操作性与适用性,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评标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投资项目作出科学的经济评价,本文从企业、国民收入、社会效益和社会效果四个方面建立了一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投资项目备选方案选优的新方法。并通过示例说明该法的具体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问题,构建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相集成的国际工程承包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利用证据理论对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然后把降维后的指标数据输入到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做出判断;最后用该方法对某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应用到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为帮助国际工程承包商找出项目属地化的短板,促进承包商在项目所在地长期稳定发展,在全面梳理海外项目属地化的定义及内容的基础上,从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人员、文化、营销、采购、技术标准、社会责任8个方面选择26项指标,构建海外项目属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应用于某大型海外铁路项目,较好地反映了该项目属地化水平的现状,为海外项目属地化水平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