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溶解氧(DO)含量、污泥回流比、污泥龄(SRT)对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对COD、NH4+-N、TN、TP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O含量对系统COD、NH4+-N、TN、TP的去除均有显著影响,污泥回流比对系统NH4+-N、TN、TP的去除有显著影响,SRT仅对TP的去除有显著影响。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脱氮除磷的优化运行工况为氧化沟DO的质量浓度0.8~1.2mg/L,污泥回流比75%~100%,SRT为10~15d。在此优化工况下运行,出水COD、NH4+-N、TN达到GB 18918-2002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TP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节能减排提效理念,改进现有OCO工艺,将沉淀池构建于主反应器一侧,得到一体化OCO工艺。以改进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进水TN约为40 mg/L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剩余污泥排放量和进水COD、TP浓度,研究污泥龄和碳磷比对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探讨工艺运行的优化策略。试验结果表明:(1)污泥龄为12 d是脱氮除磷的一个平衡点,此时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9%、80%和92%;(2)稳定进水TP浓度为5 mg/L,改变COD浓度,使C/P比为20~120,当C/P比为60时,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0%、99%、80%和90%;(3)稳定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改变TP浓度,使C/P比从15增加为60,当C/P比为30时,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3%、99%、80%和91%。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同时运行5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进行实验室小试,研究了SRT对HMBR运行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T对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有重要影响,COD、NH3-N、TN和TP平均去除率最高时对应的SRT分别为30、20、30、20 d。此外,过长和过短的SRT均会加剧膜污染,最佳SRT为30 d,对应的膜组件运行周期为117 d。  相似文献   

4.
在SBR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好氧段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对豆制品废水脱氮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C/N和温度对出水NH4+-N和TN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10 mg/L,C/N=3.81时,温度为27℃时,NH4+-N和TN的去除率最好,分别为99.14%和65.57%,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秀红  刘子明 《辽宁化工》2012,41(12):1250-1251,1262
采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SRT(10d、30 d、60d)条件下反应器的运行效能.COD、NH4+-N、MLSS等通过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在A/O-MBR工艺中,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95.8%和98.2%以上,可见SRT对二者的去除无明显影响;SRT为60 d时总氮去除效率最高,均为79.2%,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明显;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随SRT延长而增加,但其增长趋势却随SRT的延长急剧减弱.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龄为60 d时废水中污染物整体去除效果最佳,同时污泥减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厌氧/好氧/缺氧SBR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泥龄、温度、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特定水质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工况:污泥龄25 d,温度25℃,曝气量64 L/h。在此工况下,该系统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92.9%、90.8%、82.9%、97.8%,出水中的COD、NH4+-N、TN、TP均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通过连续培养运行,系统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回流比和污泥龄(SRT)考察其对A/O-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同回流比对氨氮的去除率都在96%以上。提高回流比,使得反硝化过程不能完全进行,从而导致出水NO3--N升高,脱氮效率降低。而SRT对NH4+-N、NO3--N和TN没有明显影响。此外,在SRT=30 d,回流比较低时(回流比为2),厌氧释磷作用较为明显,而提高回流比(回流比为3),反硝化聚磷过程得到强化,反应器均能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95%以上)。而当污泥中TP含量达到饱和时,增加SRT至60 d,并不能有效改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混合液在不同p H时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并探讨了各p H下,氧化还原电位(ORP)与p H、NO-3-N、NO-2-N、NH+4-N、CO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0 mg/L左右、TN为37 mg/L左右、TP为5 mg/L左右,HRT为12 h,污泥质量浓度维持在2 600 mg/L左右,污泥龄为12 d,水温在24~27℃,混合液p H为7.6~8.0时,COD的去除率达99%,NH+4-N去除率达95%,TP去除率为96%,TN去除率达到81%,系统处理效果最佳。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ORP与p H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相关方程为ORP=987.05-438.72 ln p H(R2=0.963 2)。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p H下,ORP值受系统中多种物料的共同影响,其与NH+4-N去除量、出水NO-3-N、TN去除量正相关,与COD去除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OD、TN、TP和NH3-N监测分析,确定了A/A/O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污泥负荷为0.20kg COD/(kg MLSS·d),停留时间为8h,最佳污泥浓度为3000mg/L,泥龄为15d,其脱氮除磷效果良好,COD、TP、TN、NH3-N去除率分别为89.0%、93.0%、63.1%、84.5%,其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下碳氮质量比w(C/N)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影响,研究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对模拟废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5-8的条件下,温度为(5±1)℃,当w(C/N)为8、污泥龄为20 d时,总氮反应速率为1.25 ms/(L·h),COD去除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 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 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其去除率分别为82.5%、69.7%、83.1%。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MUCT工艺用于城市污水除磷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MUCT工艺在天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在不同泥龄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投加组合填料可以强化系统的硝化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泥龄的降低有利于提高系统除磷效果。当泥龄为8 d时,出水NH3-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8 mg/L,TN的质量浓度小于20 mg/L;当泥龄为6 d时,出水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7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用烧杯试验进行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模拟洗浴废水中磷、氮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后能够提高废水中的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时,通过混凝工艺对TP、TN、NH3-N去除率分别是91%、6%、21%,采用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NH3-N去除率分别为95%、58%、26%;复配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NH3-N去除率分别为95%、42%、64%。采用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较生物技术脱氮除磷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量少。  相似文献   

14.
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亮  刘慧明  颜明  王理明 《水处理技术》2012,38(3):84-86,90
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5、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COD、BOD5、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4%、83.5%、63.8%、57.9%和90.1%,出水COD为11.2~23.3 mg.L-1,出水BOD5为6.7~11.3 mg.L-1,出水NH3-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16.1、18.8~23.2、小于1.0 mg.L-1,出水水质优于GB 5084-2005要求。植物种植状况、温度变化及进水污染物含量等因素对湿地处理效率有较大影响,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0℃、植物种植密度越大、进水污染物含量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静  吕锡武  吴义锋 《化工学报》2010,61(5):1255-1261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碳源不足、聚磷菌与硝化菌泥龄矛盾、磷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等问题,开发出"双污泥-诱导结晶"新型工艺,对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2~237mg.L-1,TP为3.92~7.68mg.L-1,TN为31.3~50.5mg.L-1,C/N比约为3.91~5.21时,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71.2%和95.7%。厌氧段COD去除量约占系统COD去除总量的85.9%。TN的去除主要由缺氧池承担,厌氧池、硝化池、缺氧池、后置曝气池TN去除量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31.7%、11.4%、54.9%和2.0%。结晶在除磷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结晶除磷量平均约占总除磷量的81.5%。双污泥工艺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辅助化学除磷和脱氮。侧流比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后置曝气池对超越污泥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进AB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斌  张波  毕学军 《水处理技术》2006,32(1):41-43,47
针对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本试验采用改进AB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以强化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AB工艺可以显著提高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在进水COD浓度250~620mg/L,NH3-N45~70mg/L,TN60~90mg/L,TP7~12mg/L的条件下,改进AB工艺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2.1%、90.3%、79.8%、90.61%,出水COD、NH3-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项敏  陈东辉  黄满红 《广州化工》2011,39(12):127-130
针对上海某污水厂实际运行中的问题,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不同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及进水流量分配对分段进水A2/O工艺影响,以期提高其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混合液回流比对COD、TP和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的影响较大,系统的混合液回流比维持在200%较为合适;污泥回流比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很大,污泥回流...  相似文献   

18.
分段式SBR是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下交替运行。该试验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有效容积为12 L的SBR反应器中进行了分段进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当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污泥龄为15 d时,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8.9%,99.61%,78.9%和94.21%,出水水质良好,无需另加碳源。  相似文献   

19.
雷庆铎  赵艳霞  刘依林 《广东化工》2012,39(16):110-111,109
通过平行运行MBBR-MBR和MBR,保持进水水质和其他操作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比两个反应器在不同污泥龄下对NH3-N、COD、TN和间甲酚的降解效率,分析MBBR-MBR和MBR各自的脱酚脱氮性能。试验表明:不同污泥龄下MBBR—MBR的处理效率均。蒋于MBR。当污泥龄为8d时,MBBR-MBR对NH3-N的去除效率是MBR的2.4倍:当污泥龄为20d时,MBBR-MBR对NH3-N、TN、COD、间甲酚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5.4%、82.6%、99.4%和99.6%。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流双污泥系统模拟污水处理中试试验,通过改变碳源投加量实现不同C/N比,探究连续流双污泥系统C/N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在不同进水C/N下,均能取得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随C/N比升高,反硝化作用增强,TN去除率相应升高,C/N比值为5、6时,平均去除率可达86%;C/N比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C/N比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C/N比值为3时TP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为93%,随C/N比增高去除率逐渐下降,C/N比值为6时TP平均去除率仅为61%。可见,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对进水C/N比偏低的生活污水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