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洪  孟家明 《合成纤维》1994,23(2):12-17
本文考察了单丝线密度、侧吹风速度以及喷丝头拉伸比对RET初生丝结晶作用及力学强度的影响。表明PET初生丝的结晶作用对单丝线密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当单丝纤度减少时,初生丝的结晶度、侧向晶粒尺寸均大幅度增加、且最大结晶度出现的位置移向低纺速区。增大喷丝头拉伸比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减少单丝线密度。但当喷丝头拉伸比超过一定值之后,结晶度虽仍在增加,而侧向晶粒尺寸却似乎已达饱和值。强化冷却条件,即加大侧吹风速,虽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以及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表观晶粒尺寸和晶区取向因子等指标来描述熔融纺丝时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的超分子结构。纺丝速度在1500~4800m/min范围内变化。测得的数据表明在较低的纺速下卷取的PET初生丝是不结晶的,而在较高纺速下纺制的PET初生丝结晶度要高得多。在实验的纺速范围内,PET初生丝的结晶度在纺速增加的过程中有突变现象,这主要是分子取向诱导所致,也即存在一个诱导结晶的临界取向度。最后,就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的力学性能特征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吕洪  孟家明 《合成纤维》1994,23(1):10-15
本文借助了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以及用X射线衍身法测定的结晶度,表观晶粒尺寸和晶区取向因子等指标来描述熔融纺丝时不同纺速下PET初生丝的超分子结构。纺丝速度在1500~4800m/min范围内变化。测得的数据表明在较低的纺速下卷取的PET初生丝是不结晶的,而在较高纺速下纺制的PET初生丝结晶度要高得多。在实验的纺速范围内,PET初生丝的结晶度在纺速增加的过程中有突变现象,这主要是分子取向诱导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对聚酯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切片进行挤出铸片,并在不同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和拉伸速度下进行双向同步拉伸制膜,研究了拉伸工艺对聚酯薄膜的拉伸行为、拉伸取向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拉伸温度的提高,聚酯在拉伸过程中的拉伸应力减小,聚酯薄膜取向度降低,结晶度降低,但晶粒尺寸增加,薄膜雾度升高;随拉伸倍率的提高,拉伸应力增大,取向度升高,结晶度升高;随拉伸速度的提高,拉伸应力增大,取向度升高,结晶度升高,但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薄膜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切片通过熔融纺丝制备PVDF单丝,根据PVDF切片的熔点确定纺丝温度范围,重点研究液体冷却工艺对PVDF初生丝结构与性能,以及PVDF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切片的熔点为176℃,合适的纺丝温度为200~230℃;液体冷却温度为40~70℃条件下,PVDF初生丝形成的晶体结构一样,都是α晶型;液体冷却温度为50℃时PVDF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速率都较快,PVDF初生丝的结晶较完善,结晶度达55.7%,(100)晶面的晶粒尺寸为42 nm,有利于后道拉伸;随着液体冷却温度的升高,PVDF单丝的断裂强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喷丝头拉伸倍数为8、液体冷却温度为50℃时纺丝稳定性最好,PVDF单丝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最高,分别为5.57 cN/dtex、35%。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酞菁蓝复合材料。分析了酞菁蓝用量和冷却速率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酞菁蓝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晶体尺寸变小,晶粒数目增多,结晶温度提高,结晶速率增大。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降低。当酞菁蓝质量分数为0.75%时,明显改善了PET的力学性能,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7.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纺丝制备PET/PTT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TT含量的增加,PET/PTT共混纤维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PET/PTT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PTT纤维大,回弹性较PET纤维好,沸水收缩率较PET纤维大;当PTT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出现最小值,沸水收缩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速纺PET初生丝为起始材料,经多级拉伸,分段取样作为试验样品,研究了样品超分子结构、热松弛及力学性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尽量降低第一级冷拉温度,抑制结晶度生成,能使样品在第二级拉伸中取向和结晶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增加无定形相中的网结点,因而在强度提高的同时保证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熔纺工艺对PEEK初生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国产PEEK树脂,系统研究了熔纺温度、热甬道温度及初始拉伸比对初生丝取向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甬道在室温条件下纺制的PEEK初生丝有一定程度的分子取向,熔纺温度越低,初始拉伸比越大,取向越明显;有热甬道条件下,甬道温度越高,取向程度越低,当温度高于260℃时,所得初生丝基本无取向。初生丝取向度越低,拉伸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0.
苏旺飞  任曙霞  黄象安 《合成纤维》2010,39(1):24-26,53
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法制取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原位复合纤维。分别采用SEM、DSC表征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了拉伸速度对PET成纤性和原位复合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T和PC是热力学不相容的,但这种不相容性却有利于微纤的形成;拉伸速度的提高,使得PET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提高;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PET微纤的平均直径逐渐减小,尺寸分散性变小;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原位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聚酯/液晶聚合物共混纤维的热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法、双折射法以及声速法研究了PET及其与液晶聚合物(LCP)的共混初生纤维以及经过热处理后纤维的结晶结构和取向结构,并用应力-应变(S-S)法测定其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结果表明,LCP的加入使初生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均下降,而喷头拉伸率增大则使共混初生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提高;由较大喷丝头拉伸率得到的共混纤维经热处理后取向度下降,而结晶度增大;当LCP含量大于或等于10%时,经热处理后共混纤维取向度下降;纤维210℃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180℃处理的,且前者的纤维各晶面的晶粒尺寸随着LCP加入均有增大;纯PET纤维经热处理后力学性能提高,而PET/LCP共混纤维热处理前后力学性能则呈较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液体冷却成形代替风冷成形,采用两步法生产工艺制得1 980 dtex/60 f高强粗旦聚丙烯工业丝,研究了喷丝头拉伸倍数、液体冷却温度、二级拉伸倍数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喷丝板挤出的聚丙烯熔体通过液浴骤冷获得的初生单丝含有3个α晶面衍射峰、1个β晶面衍射峰,初生单丝经拉伸作用后,分子中的β晶面消失,结晶度增大;当喷丝头拉伸倍数为3.5、液体冷却温度为30℃、油浴拉伸速度为140 m/min、油浴拉伸倍数为6.5、二级拉伸倍数为2.2时,聚丙烯工业丝的断裂强度最高,为7.42 cN/dtex,力学性能最好,且纺丝较稳定,无长短丝,产品线密度均匀性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熔体的结晶速率常数和球晶出现时间研究了不同成核剂对成核速率的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成核剂对晶体形态的影响,结合退火处理研究了晶粒尺寸、成核剂对PET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加入起到了快速成核和晶粒细化的效果,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与缺口冲击强度,其中0.5%的成核剂Aclyn对PET的增韧改性效果最好,可使冲击强度增大2.2倍,同时使拉伸强度增大1.9倍。样品退火处理2 h后由于晶粒尺寸的增大其缺口冲击强度下降34%。  相似文献   

14.
齐聚物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齐聚物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随齐聚物含量的增加,PET的熔融结晶温度向低温偏移,过冷度增大,结晶热焓增加,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的结晶温度下,随着齐聚物含量的增加,PET的结晶温度区域逐渐变宽,半结晶周期增大,结晶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合成纤维工业》2016,(6):65-67
将不同黏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按质量比40∶60进行混合,通过熔融复合纺丝、拉伸制得PET/PTT复合纤维,研究了纺丝工艺对纤维力学性能以及卷曲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T与PTT的特性黏数差由0.12 d L/g增加至0.54 d L/g,PET/PTT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随着拉伸比由2.5增加至4.5以及拉伸辊温度由120℃升高至150℃,PET/PTT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卷曲性能增加,弹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PET—PBT嵌段共聚酯的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PSC法和X衍射法等对PET—PBT嵌段共聚酯的结构性能,特别如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等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BT组份含量的共聚酯熔点变化呈V字形曲线,在摩尔比为50/50时熔点最低.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当共聚酯中PBT含量为10%时,结晶速率比常规PET有明显增高.X衍射分析还表明,拉伸对共聚酯结晶的发展有明显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轴方向的晶粒尺寸增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GMA-g-POE)作为增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研究了GMA-g-POE的加入对PET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A-g-POE含量的增加,PET/GMA-g-POE共混体系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GMA-g-POE质量分数超过15%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趋于稳定,当GMA-g-POE质量分数超过10%时,共混体系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变不大;GMA-g-POE的加入使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度增加,最大结晶温度升高;随着GMA-g-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PET/GMA-g-POE共混体系的冷结晶温度、最大结晶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有所降低;GMA-g-POE的加入使PET从单一熔融峰变为两个熔融峰,分别为248℃和242℃左右,且随着GMA-g-POE含量的增加,两个熔融峰位置不变;GMA-g-POE的加入导致PET/GMA-g-POE比PET的微卡软化点(VST)升高,但GMA-g-POE含量较高时,其VST则又略有下降;当GMA-g-POE含量较高时,PET/GMA-g-POE共混体系缺口断面较粗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ET/分子筛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加入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加快了结晶速度,增加了结晶度,减小了晶粒粒径分布;PET及PET/分子筛体系的热结晶峰温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移向低温,半结晶时间、结晶度随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晶粒粒径分布则增大;分子筛的加入降低了降温速率对PET半结晶时间的影响;随着分子筛用量的增加,半结晶时间t1/2、结晶热焓ΔH、结晶峰半峰宽ΔW都能达到一个较佳值。  相似文献   

19.
《塑料》2017,(3)
选用不同相容剂对LLDPE/PET共混材料进行增容改性,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LLDPE/PET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能够明显提升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相容荆含量为3%时,拉伸强度比未加相容剂时最大提升了25.4%,相容剂含量为9%时,冲击强度最大提升了156%。随着相容剂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熔体流动性逐渐降低,两相基体熔点向中间温度变化,LLDPE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先减小后增大,过多的相容剂会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微观形貌分析表明:相容剂能够降低分散相粒径大小,增加界面黏结性。综合来看,LLDPE-g-MAH对共混材料相容性的提升效果要优于LDPE-g-GMA。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对PP/PET共混体系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热处理对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结晶、熔融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对共混体系进行热处理,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最大增幅分别可达13%和33%。PP/PE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增加在于体系中聚合物结晶结构的完善、结晶度的提高以及热应力的消除,其中,PP的结晶度变化较大,由处理前的37.1%增加到处理后的5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