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测边网间接平差中,近似坐标计算的二义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现代软件设计的交互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交互技术的测边网近似坐标计算方法,解决了在测边网平差中近似坐标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方差-协方差传播定律,按照附合导线的近似平差步骤,推导出了附合导线近似平差的方位角和坐标精度模型,进而推导出坐标函数的精度评估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完善了附合导线近似平差理论.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为平面与高程共点的三维网,其平面网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的方法施测,高程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而没有进行三维整体平差计算;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轨道基准网平面网的特点入手,结合间接平差理论,介绍了轨道控制网的三维坐标系统建立方法,三类原始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式的开列,三维近似坐标的推算与精度评定,从理论上说明了轨道基准网进行三维平差的严谨性与正确性;为进一步在工程中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尹峰 《中外建筑》2007,(8):61-64
建立了空心楼板在弹性阶段基于孔格单元的平截面假定,通过大量有限元试验得到基于平截面假定的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和参数,讨论了用于计算双向板的方法和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杨丽  朱云锋 《山西建筑》2007,33(6):353-354
介绍了全站仪坐标导线的测量方法,简要叙述分析了四种全站仪坐标导线平差方法,并对其中一种平差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它的可行性,指出全站仪坐标平差方法计算简单、精度符合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坐标导线测量及其近似平差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平风 《山西建筑》2006,32(16):339-340
以徕卡TC702全站仪为例,介绍了坐标导线测量的方法,并与传统导线测量做了比较,说明了坐标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方法,表明了全站仪的应用,方便了测距工作,对测量方法起了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对地籍测量中直角型房屋的界址点坐标进行了计算,通过所列的条件方程,对含有误差的观测点坐标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得到了各界址点坐标的平差值。计算表明,所得结论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常利用坐标转换的方法实现不同成果坐标的转换。利用区域高精度控制点平差成果进行坐标转换残差较小,一般均能通过内符合检查。对于需要对区域内多套控制点成果计算其相互转换关系,采用传统的方法计算过程烦琐,效率低下。本文提出利用坐标转换模型,通过统一坐标成果名称,配置其元数据信息,批量进行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多套控制点成果坐标参数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般数字化曲线拟合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整体最小二乘平差计算数字化曲线的参数。本文以直线拟合为例,在参数平差中,将数字化曲线的X坐标和Y坐标均看作观测值,采用整体最小二乘平差法进行平差和精度评定。算例结果说明整体最小二乘平差法拟合直线方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利用GPS定位及电子水准技术建立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独立平面、高程控制网的方法、过程以及精度分析,并利用POWERADJ4.0的平差程序和NASEW软件进行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进行二维约束与二维无约束平差,平差后的坐标与一期工程控制网的数据重合率高;该成果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计算简便、节省了时间,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桥梁占线比高、列车运行密度大及地震带分布范围广,使得我国高速铁路桥梁面临巨大的潜在地震威胁。目前地震下的高速铁路桥梁及桥上行车安全相关规定不够详细具体,地震下安全防控尚未将列车、轨道、桥梁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安全设防,亟待开展系统研究保障地震下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及桥上行车安全。针对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系统结构特性,首先介绍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轨道-桥梁系统破坏特征和损伤机理研究现状,然后从震后高速铁路桥上轨道不平顺状态劣化机理、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地震作用后桥上行车安全分析及基于性能的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现有研究进展及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针对地震下高速铁路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多状态多水准多防线安全防控急需开展系统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施工管理贯穿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高铁客站施工阶段绿色性能等级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首先建立适应西北地区的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首次引入BIM技术指标;然后采用组合方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融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西北某高铁客站施工管理绿色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度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制定高铁客站绿色星级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若干问题,从结构设计、材料优化、施工管控、附加防腐蚀措施以及养护维修五个方面系统阐述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及无砟轨道典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结合当前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指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铁路跨越桥梁结构呈多样化,超大路度、超大重量成为高铁跨江桥梁的主要特点,其中大跨度、大吨位的钢架梁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特点,成为铁路跨越江河的主要结构体系,在江河、峡谷架设大吨位钢析梁施工方法和工艺的创新性成为成功安装大跨度、大吨位钢梁的关键。基于多点同步液压控制、柔性牵引、钢节点滑靴承载等技术是实现大跨度大吨位钢梁架设安装关键创新技术,该技术的成功运用为同类跨越江河、峡谷的大跨度、大吨位钢析桥梁建造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特点,建立了Pearl预估模型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对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的沉降预测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可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宏海 《山西建筑》2010,36(28):263-265
结合高速铁路CFG桩设计与施工经验,通过一系列CFG桩施工工艺跟踪试验研究,叙述了高速铁路CFG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得出了各项指标控制范围,从而完善高速铁路CFG桩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是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高速铁路有别于传统铁路的最大特点是列车运行速度高,从而对铁路路基的振动和沉降等提出严苛的控制要求,突破传统岩土工程理论和技术范畴,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已经成为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动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文中总结国内外对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路基内部动应力分布特征和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的放大效应、列车运行引起路基循环累积沉降分析方法及控制和修复技术等三个方面,并提出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高铁对变形十分敏感,而铁道的临线区域又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土体等堆载的作用,因此工程中十分关注临线堆载下铁路路基变形的情况和趋势。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对特定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但是这种观测仅能反映铁路当前的变形情况,无法对未来做出判断。如能基于已有数据对铁路路基未来变形进行有效的预测,提早发现铁路未来某时间将会出现的预警变形,对于高铁的安全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提出的蠕变沉降实用算法,可根据有限沉降数据预测未来变形,论证了使用蠕变实用算法预测高铁路基长期变形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根据已有实测数据时段计算特定误差下的有效预测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2 018年底,我国已开通高铁 2.9万公里,高铁车站超过500座。由于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高铁车站选 址各具特色,同时也出现一些“舍近求远”的 高铁车站选址“怪象”,没有从“以人为本”的 角度对高铁车站的接驳交通进行系统规划建 设,高铁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旅 客出行的便利性大打折扣。为此,基于我国现 行高铁车站城市规划空间特征,本文从宏观 和中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铁车站的选址 特征,从战略规划、成本技术、绿色环保三 个方面阐述高铁车站选址“怪象”产生的深层 次原因,梳理影响高铁车站选址的内外部因 素,论证高铁车站合理选址的原则、方法与 策略;探讨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体系的 关系,提出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理念, 总结国内外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建设经 验,挖掘我国高铁车站接驳交通系统需解决 的主要问题,并以重庆西站为例,提出改善接 驳交通一体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炜斌  田兆权 《山西建筑》2009,35(35):297-298
通过阐述我国对于路基沉降的控制,结合沪宁城际铁路路基沉降情况,介绍了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内容、要求以及沉降评估的方法和判定标准,为今后高速铁路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