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变速箱齿轮是高精度零件,它的加工常采用弹性元件定位夹紧。弹性元件大致可分四类,即弹簧卡头、弹性套、弹簧片和蝶形弹簧。一汽红旗桥车的016变速器是国内先进产品,是奥迪轿车国产化的重要部件。其中四档主动齿轮的精度很高,尺寸小、结构复杂,用常规方法装夹...  相似文献   

2.
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公司是由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50%股份)与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35%股份)以及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15%股份)共同合资兴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投资额2995万美元,注册资本1400万美元;主导产品为各类轿车用齿轮齿条式动力及机械转向器,年产能力32万套,目前已经为一汽轿车公司的红旗轿车、一汽大众公司的捷达轿车、奥迪轿车和宝来轿车及二汽风神汽车公司的风神轿车、天津汽车公司的华利微型车配套,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的5家企业:一汽(100.75万辆、上汽(84.85万辆)、长安(57.95万辆)、北汽(53.1万辆)、东风(52.33万辆),这5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348.98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68.82%。轿车产销排前5名的企业是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北汽,这5家企业累计销售轿车182.66万辆,占全国轿车总销量的78.51%。(报摘)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500万辆  相似文献   

4.
轿车中不同传动系组合的变速箱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轿车中最常见的传动系组合是前纵置式发动机后轮驱动和东西方向安装前横置驱动动力系以及由此派生的变型全轮驱动,这些传动系组合用于不同的车辆中。目前主要采用的变速箱装置有4或5档自动变速箱和4、5或6档手动变速箱,少量生产自动化的手动变速箱(AMT)和无级变速箱(CVT),现在正在开发不同型式的自动化手动变速箱如双离合器传动的动力轴变速箱和弧锥环轮式变速器。本文对关于所有不同传动系组合的结构和变速箱装置在不同传动系中的特殊应用给予简要阐述。本文主要研究变速箱结构和尺寸的安装情况,所有速比下的节油趋势,排染和噪音的降低,性能,平顺性,变速箱质量和制造成本。这将产生在不同传动系组合中采用某种变速箱装置的评价和建议。今后6档自动变速箱和6档手动变速箱将在标准传动中广泛采用。无级变速器将在前横置式驱动中的应用增大,6档手动变速箱在前横置式驱动中占优势,在这方面自动化的程度将增加,转矩接近180Nm,优先选择采用自动化的手动变速箱。横置式传动无级变速器在350Nm范围内应用占支配地位大于350Nm的将采用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国产轿车诞生40周年。1985年,一汽制造出红旗牌高级轿车,开创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先河。回顾走过的路,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汽车工人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我国轿车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制造轿车的企业由当初一汽一家发展到十几家,生产的产品高、中、低档都有,既满足了公务用车,又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用车。同时由于轿车是技  相似文献   

6.
9月29日,由一汽集团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轿车新品——红旗98新星,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驶下装配线。这是一汽告别奥迪,移师红旗平台战略后打出的又一张王牌。也是一汽献给国产轿车诞行40周年的一份厚礼。到目前为止,一汽轿车产品平台上已经开发出54种小红旗产品,成为国产轿车中品种最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红旗大家族。  相似文献   

7.
《现代零部件》2008,(9):12-12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7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长安福特、吉利和北京现代。7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3.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  相似文献   

8.
一、一汽产品开发的基本实践一汽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如果把一汽建厂初期作为第一阶段的话,产品和工艺技术都是引进的。出车以后到改革开放前作为第二阶段,一汽已经开始了自主开发的实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汽的产品开发进入第三阶段,自198O到1986年,完成了一汽历史上的第二次创业——换型改造。第四阶段是1987左至今,一汽进行了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5业,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上轻型车。针对我国汽车产品“缺重少轻”问题,在中卡换型决战的同时,一汽开始建设六万辆车基地。第二步是上轿车。…  相似文献   

9.
蓄能器在汽车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液压蓄能器在汽车中的一些新应用。如:用于轿车在城市内行驶的驱动源,用于客车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用于防止汽车制动偏移,以及汽车全自动变速器的平稳换挡等。  相似文献   

10.
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等效杠杆法分析了行星变速器的档位及传动方案,对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各国生产的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进行归纳,寻找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能方案,为国内自主开发自动变速器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国内汽车业飞速发展,捷达、宝来、奥迪等成为最受欢迎的几种车型,而这些熟知的品牌都来自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德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改善燃油经济性和CO2排放水平是新型轿车开发工作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新开发的6档自动变速器和CvT将应用在车辆上.这些变速器可完全满足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的要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将它们于5档后轮驱动和4档前轮驱动自动变速器相比,即可发现新变速器系统的优越性.在NEDC(新欧洲循环驾驶)试验中可节约6-8%的燃油,而0-60km的加速性提高了4-10%.  相似文献   

13.
4T65-E指的是前进四挡、横向装配、产品序列和电子控制,该型号自动变速器为通用公司生产,广泛使用于包括别克在内的前轮驱动轿车中。本文研究别克轿车4T65-E型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维修,介绍该型号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总结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对4T65-E型自动变速器的维修保养方式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现代制造》2012,(20):70-71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核心企业,是中国乘用车生产的领先企业。目前一汽轿车位于长春的厂区内建有两个工厂,其第一工厂于2004年7月建成并投产,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工厂,大福公司在当时便参与了一汽轿车产能提升的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15.
吕兵 《现代零部件》2009,(11):84-85
现代轿车对驾驶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中高级轿车还是经济型轿车,各个车型都在关注换挡品质和NVH(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噪声,NVH开发也逐渐成为变速器高级过程开发的重点工作,不但要对变速器进行单体NVH开发,还要对变速器与整车的匹配进行系统NVH开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ZF于2001年首先在后轮驱动轿车中引入6档自动变速器后,在自动变速器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与5档自动变速器相比,新的6档自动变速器至少能节约5%的燃油.另外新的齿轮组件、低粘度润滑油和滑差控制锁止离合器等新技术也随之被开发.新6档自动变速器比5档自动变速器更小,长度短10-15%.变速器的零部件数减少了30%.由于将TCU集成在机电一体化模块中,将线束减至最少.采用新的负载控制策略后减少了内部元件的尺寸.由于具有这些优点,6档自动变速器正成为中级和豪华轿车的现代化配置.ZF正在用全新的3款变速器替代5档变速器.在2005年,ZF6档变速器的产量最佳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种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方案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行星变速器的档位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轿车4档自动变速器基本接合元件的布置形式,分析了行星排之间的构件连接形式,明确了变速器的输出构件只能取齿圈或行星架,给出了4档轿车自动变速器可行方案的运动简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轿车变速器可靠性寿命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试验设计。并以一组轿车变速器可靠性寿命试验为例较详细地分析了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可靠性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某纯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参数和性能指标匹配动力传动系统参数。通过在Cruise软件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对选用固定单挡、两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两种不同变速器的纯电动轿车进行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选用两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纯电动轿车比选用固定单挡变速器的纯电动轿车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区间优化法,以提高续驶里程和加速性能为主要目标,引入权重系数对两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总传动比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总传动比i_(T1)=9.4,i_(T2)=5.86。最后,通过实车实验验证了优化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燃料电池轿车变速器齿轮由于其工况的特殊性,在齿轮材料、齿轮强度和疲劳寿命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论文建立了燃料电池轿车变速器齿轮的三维模型,然后应用有限元法,结合变速器实际载荷特性工况对齿轮的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根据强度计算结果,应用齿轮有限寿命设计理论和方法对齿轮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