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中国共产党就迎来8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8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8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饮水思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在大力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我们抚今追昔,就不难发现,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这样说,过去的80年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龚春明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1-3
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内涵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的领导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分析,从而推导出二者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而这两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其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玉兰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2004,23(2):1-4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的本质,文中从执政为民的概念、理论依据、执政为民在“三个代表”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几方面深入分析了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推进党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包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思想理论和制度、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南和根本指针.努力推进党的现代化.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戴小江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1-3,12
党的文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经历了一个过程。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研究,在时间上可分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印发前与印发后2个阶段,在内容上呈现多角度,在方法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不仅是江泽民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而提出的重要思想,而且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精神实质相同,同时,又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而全面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7.
罗九牛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4-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等历史唯物主义重要概念赋予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科学界定,对它们的实践功能作了创造性的辩证阐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宝库。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理论体系,同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的实践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三个代表”的领导力量,它的80年的奋斗历史,是一部始终追寻、努力体现、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世纪之交,面对重大的历史课题和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否与时俱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关系到党的命运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伟大的理论体系,解决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问题,意义深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玉平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1-3
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和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是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大力褒奖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先进群体和个人,让艰苦奋斗精神在21世纪的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蔡斌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113-1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新形势下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文提出 ,新形势下的共产党员要自觉增强先进性意识 ,明确先进性标准 ,实践先进性的要求 ,树立先进性形象 ,做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一是要选择互惠共赢的文化模式,二是要选择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三是要选择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四是要选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阐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揭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而且已经成为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13.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中华民族的大觉醒,是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开始的。甲午战败引发的深重民族危机,使国人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主旨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下层民众进行了一场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一句话,正是甲午国殇,刺激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相似文献
14.
冯祎春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17(1):17-22
改革开放30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30年,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投下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剪影;改革开放30年,让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生成和确认与近代保种保国的情境密不可分,是对民族认同危机以及文化、道德和政治认同危机的应激回应,是现代化进程中锻造出来的一个非单一民族的政治、文化共同体.作为一个政治符号,它为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寄托,为国家在政治上融合各个种族,在文化上高扬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合法的实体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杨永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25-27
儒、墨、道、法诸家因对"道"的认知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人格.着重介绍了儒家士人以道自任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入世的精神.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士人阶层肩负着公共管理和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对于民族精神的创造和传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社会阶层流变加剧造成士人阶层消亡,民族精神因此丧失了原创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他在孙中山和邓小平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探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