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幼楠 《华中建筑》2004,22(4):126-131
以赣南盘石围为个案,进行测绘,考证史实。说明赣南不仅有大量的方形围屋,而且在早期也有少数圆弧形围屋,为探讨赣南围屋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与闽西南圆土楼、粤东围拢屋之间的渊源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门榜”文化是赣南客家厅屋组合式民居的重要特征之一。“门榜”文字大多为昭示姓氏郡望、嘉德懿行、警策铭记等的简约格言,隐含着激唤崇祖、增强群体归属、教育后代,家族延续的文化寓意,在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走进徽州,群山起伏,峰峦叠嶂,茂林翠竹,山清水秀。山脚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一幢幢徽派民居随着山形地势,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散发着古朴的神韵。徽州村落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村在山中,屋在林中,人在画中;无山无水不成居,一幅绝美图画。徽州原是古越人的聚居地,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相距很近,建筑自然是越人的"干栏式",即修建时先用石块垫好基脚,以杉木为立栏,用枋条穿拉起来,形成离地  相似文献   

4.
围龙屋等传统民居奇特的建筑构思,体现了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反映了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和融合。文章从客家围屋形制变化,归纳其特点并探索客家文化发展过程,对如何借鉴古代的建筑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府民系与客家民系是岭南地区非常重要的两大汉系分支,粤中地区作为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的地带,其民居建筑类型受到了来自两种文化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不同于典型广府民居或客家民居的民居建筑变异体。选定广客交汇的粤中惠阳、龙岗及坪山等地区的20余座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探求了客家与广府文化的交融之中该地区客家民居建筑所产生的适应性衍化及变异。归纳总结出民系文化交汇地区的民居建筑的适应性规律,以丰富民系文化范畴的民居建筑研究。由于研究对象仅局限于惠阳和深圳,在结论的普适性上还亟待研究地域范围的扩充。  相似文献   

6.
荣琪 《城市建筑》2014,(33):193-193
为了对客家民居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成都龙泉驿柏合镇的钟家大瓦房的实地测绘,了解了其历史渊源以及建筑布局结构,并且希望通过这一实例,唤起民众对此类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探索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与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因素、文化与经济价值、材料与构造工艺,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并对江西关西客家民居改造项目产生设计作用。基于改造项目的项目概括与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积极地影响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优化,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建造材料与构造的细节设计。最终,完善传统建筑,从环境、文化、经济、细节上的可持续再利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规范的建筑形制,影响范围遍及赣、皖、浙等地,其中以徽州三雕为特色的建筑装饰更能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程氏三宅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徽派民居的建筑装饰特征,本文在对程氏三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典型的徽州三雕建筑构件,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发明并使用工具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南北朝以后,框锯的出现从根本促进了木作制材的发展,由于框锯是用来解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建筑的建筑工艺和建筑形态。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有着复杂的大木作结构和小木作装饰,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艺术成就极高。在我国许多传统民居建筑中我们都能看到框锯与木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存在的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决定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并直接反映出普通民众的信仰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该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及其装饰为例,从传统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构造的空间等4个方面,探讨了源自建筑引发交流的媒介性存在的可能.为现代建筑及其装饰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思考提供的学科交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卢倚天 《华中建筑》2009,27(8):192-195
该文选取了赣南围屋和闽西土楼中规模相当的燕翼围和怀远楼,作为赣南与闽西的众多围楼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对这两支客家民居中的奇葩进行了防御空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赣南围屋和闽西士楼中规模相当的燕翼围和怀远楼,作为赣南与闽西的众多围楼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对这两支客家民居中的奇葩进行了防御空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婷婷 《山西建筑》2005,31(20):25-26
探讨了建筑三要素随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对建筑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从拓扑学几何原理出发,以广东省梅州市客家民居为例,分析了适用、经济、美观对建筑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7,(4)
徽派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部分,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徽派建筑的价值,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为现代的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和指导。在当下找到一条适合徽派民居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熊志嘉  麦恒 《江苏建筑》2015,(2):1-3,10
基于历史的脉络,同时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围屋建筑功能、形象和技术的部分特点。结果发现,客家围屋从建筑功能上同时满足客家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从建筑形象的角度,圆形客家围屋符合等周定理--同等建筑建材下可获得最大的内围面积,同时受到的风阻与其他形状的围屋相比也是最小的;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就地以土为建筑材料也彰显了客家先人的智慧,而对围屋的细节——内部楼梯结构的力学分析则表明楼梯出挑符合重心与稳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兰俊  田力 《建筑创作》2020,(1):26-33
赣南地区是中国客家民系三大聚居地之一,也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定居的第一站。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赣南客家村落形成了独特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也形成了一整套选择改造自然环境并营造为文化景观的方式。本文认为赣南客家村落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主要归纳为在宏观层面的风水与防卫,中观层面的祭祀与生产,微观层面的祭祖与生活;并以位于赣南宁都县田埠乡的东龙村为对象,从上述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其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7.
周培 《安徽建筑》2012,19(5):16+22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在抵御战乱和防御原住民纷扰的过程中修建的一种"聚族围居"的建筑样式。客家围屋之诸生相,记载着客家先民颠沛流离的异乡生活,同时也阐释了客家人的世界观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立足于赣客家文化生态审美的角度,通过赣客家的围屋和服饰两个典型的文化载体提炼视觉符号,并运用组合与打散视觉符号的方式将其与服装整合;提出具有赣客家文化元素的生态服装设计理念与方略为环保、简约、强调功能、融入时尚元素,具体表现为选用环保面料、一衣多穿、造型简约、废旧利用和适当装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徽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居建筑的生成和发展动力与现状的研究,分析古代民居在当代的价值与保护方法。结果表明徽州民居的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其生命力。也许我们保护古民居的最好的方法不是妄加干预,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有很大影响。该文以徽州民居为例,从“齐家”观念、家庭伦理观念、祭祖观念和礼制观念四方面分析了在徽州地区文化背景下,文化是如何影响建筑空间环境与秩序的。最后找出文化、人与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