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基坑围护排桩桩底标高位于基坑开挖底部以上时就形成所谓“吊脚桩”,会对土方开挖及后续地下主体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文中介绍某工程实例吊脚桩的施工处理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坑开挖方式、深度及工程地质状况的不同,出现了很多特殊形式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土岩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双排吊脚桩桩锚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很少。针对这种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以青岛市凯悦深基坑为例,对其进行变形及安全稳定性分析,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排吊脚桩桩锚支护体系具有较大刚度,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桩体位移,基坑位移主要发生在土体深度范围内。研究可以为此类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厦门市某市政隧道明挖基坑的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进行了支护结构设计,采用吊脚桩作为基坑的主要支护体系,并阐述了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可以为类似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东南部广泛分布片麻岩和花岗岩,基岩埋藏较浅甚至出露,基坑工程自上而下一般分布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强风化岩层、中~微风化岩层,具有"上土下岩"的特殊结构。依托实际工程,提出一种钢管吊脚桩支护结构型式,即上部土层为钢管混凝土桩+锚索支护结构,下部岩层为微型钢管桩+岩石锚杆支护结构的组合支护形式,此方案解决了坚硬岩层灌注桩成桩困难的问题,施工工效高,工程造价相对较低,通过单元计算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该方案可满足基坑的变形要求,保证了基坑的稳定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针对青岛地区典型桩锚支护结构型式的土岩组合基坑,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土层厚度、锚杆布设、支护桩嵌入岩层的相对深度、岩层组成及开挖方式等不同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基坑地表沉降模式、灌注桩的嵌岩比、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地表沉降与桩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基本规律,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青岛市栈桥地下道基坑吊脚桩-锚加桩间摆喷和桩底锚喷综合支护施工技术,以及如何解决锚杆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本文所述施工技术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的设计计算软件Plaxis对青岛三星数码大厦基坑工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地表水平位移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较好。并通过对模拟得到的基坑与支护结构的变形结果如基坑总位移、灌注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如灌注桩剪力、轴力、弯矩和锚杆内力进行分析发现预应力锚杆能够明显地改变土体中的应力分布,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约束作用。说明在土岩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变形主要产生于岩面以上,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是可行的,用Plaxis进行基坑模拟可以用来作为深基坑设计、施工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土岩二元地层的深基坑多见于青岛、大连等沿海地区,根据该地层特点而采用"吊脚桩+内支撑/锚索"的围护结构体系已有工程实例,但现有设计规范关于吊脚桩的理论计算尚无明确方法,对吊脚桩的传力体系仍模糊不清。针对福建地区花岗岩岩层地质特点,结合"吊脚桩+内支撑/锚索"支护体系在土岩二元地层中的力-变形机理,提出"补偿"设计法和"吊脚桩"基坑的稳定性验算方法,从而得到吊脚桩及锁脚锚索的相关设计参数。随后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花岗岩二元岩土基坑的施工工况,从理论上论证了"补偿"设计法的合理性。最后依托已完成的实际工程,采用现场实时监测的数据,对吊脚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吊脚桩的桩身变形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其工作力学特性规律,从实际应用中验证"补偿"设计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济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基岩主要以中风化石灰岩为主,且埋深较浅,基于济南这一区域特点,在土岩组合基坑支护设计时,可将土层岩层分开计算,按圆弧-平面破坏模式进行设计。本文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及周围环境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设计模型可取,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以青岛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土岩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层中常用的“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可以采用“反压岩土+全粘结锚杆”支护结构进行优化;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和桩身水平位移大多发生在上部土方开挖过程中,因此应在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变形加密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距离基坑侧壁约1/10 h(h为基坑开挖深度)位置,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以下约1/4 h深度处。 相似文献
17.
18.
土岩组合基坑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土岩组合基坑施工,对其施工监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土岩组合基坑的破坏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并以贵广铁路佛山隧道土岩组合基坑DK799+450~DK800+750为依托工程,对典型施工断面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现场监测,然后深入对比分析有限分析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提出对于土岩组合基坑,尤其是其所处的岩层受地下水的软化影响较小的基坑,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应重点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内支撑的轴力;另外,条件允许时,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基坑周围环境进行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青岛地区,上层是土体、下层是岩体的岩土二元结构基坑非常普遍.在这种复合地层地质条件下采用通常的桩锚(撑)体系时,在坚硬岩层中施工灌注桩难度大、工效差、桩的入岩深度不够,难以形成理想的桩锚(撑)支护体系,导致支护桩处于无嵌固状态,出现所谓的“吊脚桩”,对此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计算模式.借助Plaxis 2D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采用“吊脚桩”支护基坑的开挖过程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再通过将不同刚度的支护桩的变形进行对比来找到最合理的支护刚度,用以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在山地丘陵地区,上层是土体、下层是岩体的岩土二元结构基坑非常普遍。针对此类基坑支护中常用到的“吊脚桩”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了其设计方法及其安全稳定性、桩体嵌岩深度、桩脚处锚杆轴力和预留岩肩宽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基坑设计对上层土体按传统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设计施工时能够保证上层土体开挖基坑的稳定性;增加嵌岩深度或增大桩脚处锚杆预应力都能有效地控制下层岩体开挖时基坑的稳定和变形,锚杆预应力为主要控制因素,施工中要注意对其轴力进行监测;预留岩肩宽度越大,支护桩位移越小,当该宽度大于某定值时,其变化对位移和弯矩的影响作用将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