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解析与诠释基于整体观的干旱地区既有聚落适应气候的营建策略,为我国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的发展提供启迪.从聚落区位所具有的气候特征出发,剖析其对气候的适应性智慧;重点从聚落整体、建筑本体切入进行分析,揭示其营建内在的整体观,从而试图归纳出其精髓,以期为我国干旱地区美丽乡村的营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阆中古城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美宁  刘怡 《山西建筑》2009,35(19):3-4
通过对阆中古城传统民居在造型风格、布局和建造使用过程等多方面所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加以分析,指出阆中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具有适应地域气候特点的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海岛的开发建设由来已久。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强台风”的气候条件时 ,以一种低技术策略、适应性设计的态度诠释着海岛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本文首先以建造工艺为依据对海岛传统建筑进行了分类,然后以气候条件作为出发点,总结出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各种不利气候条件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为南方海岛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是建筑产生的根源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最主要的地域性特征体现。该文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分析得出现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的对外开放性特征,并结合其发展历程,从底层架空、可控界面和流动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这三个主要策略,可以很好地满足岭南湿热气候的要求。这些策略不但起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也是创作地域建筑特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德记巷、戴祠巷历史文化地段内近代传统建筑的街巷布局、天井、走廊、墙体、屋顶等要素,尤其适应宁波气候特点的分析,得出宁波近代传统建筑属于典型的被动式热环境调节方式,认为现代建筑设计应注重这一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薇  主曼婷 《工业建筑》2021,51(4):40-45,98
安徽江淮北部地区地处淮河与长江之间,紧邻淮河地段,地处安徽亚热带最北部区域,居民基于当地气候要素创造出了冷热舒适、通风舒畅、采光便捷的传统建筑.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归纳整理该地区传统建筑基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所形成的建筑布局模式、围护结构材料形式和细部建构方式的特色,并通过Ecotect软件模拟辅助分析其蕴含的气...  相似文献   

7.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气候是系统外部的重要环境,建筑需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包括对外部气候的适应以及积极利用气候中的可再生能源两部分.文章将建筑中的能量流通结构分为3类,即能量捕获、能量协同和能量调控,并分别对应界面形态、空间形态和技术形态等3个方面的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  相似文献   

8.
孙喆 《南方建筑》2004,(3):72-74
全球化环境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建筑化的趋同.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多样性,章做出了分析和思考:1.正确认识全球化所带来的进步;2.吸取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3.提倡气候适应性建筑,推动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建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李飞  沈粤  冯顺军 《建筑与环境》2007,1(3):147-150
选择地理和气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试图通过对不同气候特征下的四大地理分区的传统民居形式的分析,对建筑本体与地理、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阐明产生当地传统民居形式与特征的地理、气候因素,并对各地的民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南自然环境观,从气候适应性角度研究江南传统民居天井、门、窗、透风等开口的设计策略,并应用于当代村镇住宅建设中,寻求融于自然的可持续性设计之道。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繁荣发展,依赖于从生物体自身及周边获得的流动能量,但建造技术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致力于隔离与降低这些潜在的资源。适应性的建筑界面设计将其重新定义为一个分布式能量交换站,进而对生物气候环境中的能量资源进行捕获、转化、存储及重新分配。基于气候协同的环境参数化设计方法能够将光照、湿度、温度及任何与能量梯度相关的生物气候能量流动视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环境资源,并促进其在建筑界面中流动与重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建筑的低能耗问题,但建筑界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更高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各地传统建筑早已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这篇论文以重庆中山古镇为例,通过作者实地调研,将着重探讨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对当地风环境、太阳辐射以及潮湿环境的适应性策略,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作者总结出重庆传统建筑适应环境的一些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以期对现代建筑环境适应性的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岭南建筑具有诸多绿色建筑的特质,实施绿色建筑的时候应借鉴岭南建筑乡土和低技的手法。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应着眼于其绿色建筑的生态实质。  相似文献   

15.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是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岭南地区“夏季湿热时间长、雨水多、冬季暖润温和”的气候特征,造成了建筑能耗持续时间长、费用高,给建筑绿色低碳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建筑风格,从建筑的形态布局、建筑被动化设计策略及空调使用行为等方面对建筑的能耗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气候适应性对于寒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元素、规避不利气候元素从而实现建筑、环境与人的平衡关系为出发点,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探讨寒地建筑中庭空间形态设计中布局趋光、体形控温、空间紧凑和热稳阻尼的适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寒地建筑表皮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采用适宜的墙体蓄热材料及新型墙体保温系统、双层幕墙及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增强建筑表皮的气候适应性,减少由于北方严寒地区气候条件造成的建筑能耗,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发展绿色建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 气候 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佩 《新建筑》1998,(4):76-77
  相似文献   

19.
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对住宅小区设计进行分析,从对生态的关注为出发点,对住宅小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进行研究。联系气候条件,从风、光、热环境对住宅小区总体规划、建筑单体的影响等方面做出论述,希望得出促进住宅小区营建可操作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李晋 《华中建筑》2014,(8):79-83
绿色建筑是要通过转变建筑设计观念和建构方法来实现,使建筑设计从以往的以"形态—功能"为单一目标,转变为以"形态—功能"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这一过程将更加强调回归建筑本身与气候的自然调节,在绿色建筑所包含的诸多要素之中,气候适应性是基本要素之一。绿色建筑是在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的建筑技术、节能与健康的三者统一,分别代表着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运用;环境目标的实现;人居环境目标的三方面统一,并结合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两个体育馆建筑设计实践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