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岗岩广泛分布于秦皇岛地区,其风化形成的砂质黏性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在该地区工程中应用普遍。为研究花岗岩类砂质黏性土的强度和变形规律,采用实际工程中的勘察土样,对不同颗粒含量和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类砂质黏性土的压缩模量和黏聚力均随其颗粒含量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结构性破坏和黏聚力减小是其遇水软化崩解的主要原因。砂质黏性土的内摩擦角随颗粒含量和含水率变化表现为无序性。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作为地基持力层,其承载力和变形指标的确定存在不小难度。本文通过对厦门地区的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现场载荷试验、旁压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就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工基础》2016,(2):265-268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的特殊性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较强的结构性联系,大多呈中~低压缩性,具有较大天然含水量、较大孔隙比、较低的压缩模量、较低液性指数等工程特性。花岗岩残积土与常规的黏性土工程特性不同,不可参照常规黏性土方法计算承载力,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殊工程性质是当前工程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结合相关工程,对赣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及承载力试验进行研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并得出结论,为该区域的花岗岩残积土基础工程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深层黏性土的压缩指数对于地面沉降估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固结试验获得压缩指数,其具有耗时长和超高压加载的缺点。在廊坊沉降区获取深层黏性土原状试样的基础上,通过土工试验获得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物理指标与压缩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该区埋深100 m以下的黏性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能够进行统计分析;(2)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液限、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塑性指数与压缩指数的线性关系,并能够预测压缩指数的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3)利用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预测压缩指数的频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天然孔隙比预测压缩指数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海沧两个临近工区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度分形维数计算,并分析了其与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厦门海沧地区某区域变电站的花岗岩残积土粒度分形维数与相关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分形维数与所含粗颗粒的含量负相关;与含水率、饱和度、孔隙比、孔隙率、液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正相关;与湿密度、干密度、压缩模量、内摩擦角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郑杰圣 《福建建筑》2014,(5):95-96,91
本文以晋江中南建材公司综合楼工程为例,介绍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测试残积砂质粘性土的试验要点、试验步骤。通过平板载荷板试验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残积粘性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压缩模量等相关指标,为该地区地基基础处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残积土的变形与其结构性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的表现形式,探讨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剑桥模型中应力比、压缩参数、回弹参数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性参数,并在剑桥模型中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土体物理与力学指标间通常具有相关性。基于大连某人工岛地基岩土勘察资料,分别采用单参数(天然含水率、初始孔隙比、重度)与多参数(天然含水率、初始孔隙比、重度、液限、塑性指数)法对压缩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结果,统计了上海、广州、江苏、连云港、温州等地黏性土天然含水率与压缩指数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二者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单参数回归分析时,压缩指数与天然含水率的相关性较好、预测精度较高;当采用多参数回归分析时,压缩指数与初始孔隙比、干重度、液限组合时的预测精度最高。通过多地区土体压缩指数与天然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相关系数达到了0.946,表明经验模型适用于上述地区土体压缩指数的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9.
在肇庆地区广泛分布着花岗岩残积土,由于花岗岩残积土孔隙较为发育,又含有高岭土、蒙脱石等矿物成分,吸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崩解,其工程性质特殊,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与一般黏性土不同,属于特殊性岩土。在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及基桩设计参数时应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厦门地区非饱和残积土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对非饱和残积砂质黏性土和黏土进行慢剪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砂质黏性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对含水量变化敏感,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内摩擦角随含水量增大呈幂函数减小;含水量对黏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黏聚力,对内摩擦角影响很小。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针对上述变化规律,分别建立实用的强度经验公式,避免了吸力量测和计算困难。对提出的强度公式进行试验验证,计算预测强度并与实测强度相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竖向应力条件下,高竖向应力下强度的预测精度更高。2类残积土的强度公式预测精度均满足工程要求,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福建省花岗岩残积土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城市勘测》2006,(6):78-79
福建省花岗岩残积土即“福建红土”具孔隙比大、压缩较高,强度指标较高等物理力学特性,介绍其岩土工程特征为低变形性,较高承载力,易崩解性,是建筑物较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或桩基持力层。  相似文献   

12.
土体变形和地基沉降一直是土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干密度和基质吸力是非饱和土体压缩变形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广泛分布于西南三峡库区非饱和砂质黏性紫色土的压缩特性。利用GDS非饱和土高级固结试验系统,对非饱和砂质黏性紫色土进行一维侧限压缩试验,研究初始条件改变对紫色土的压缩特性的影响和规律,并提出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e–lgp曲线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两段变化情况的不同,干密度的增加会抑制土体压缩;(2)不同干密度的e–lgp曲线会在随着净竖向压力的增加中,孔隙比会在某一区域集中;(3)提出吸力压缩系数Qsi,建立与吸力和沉降量间的模型,并对地基沉降量进行预估;(4)从影响机制分析,吸力及密度的增加,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上缩小土颗粒间孔隙空间。进而影响土体压缩。研究结果可以为紫色土地区建筑,道路的地基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钱军  俞峰 《特种结构》2008,25(3):9-11,20
进行了粉质砂土地层内静压H型钢桩的现场原型试验.观测了桩在压入过程中桩周砂质冲积土和花岗岩残积土内的超静孔隙水压变化,并以循环加载的慢速静载荷试验方法测定了桩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显示超静孔隙水压的聚集和消散与桩的压入和停歇具有同步性,超静孔压同时还与桩尖距观测点的距离密切相关.三种基于小孔扩张解答中,Baligh解能更好预测花岗岩残积土中的桩端极限阻力.Randolph的圆柱孔扩张解答与实测的超静孔压分布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残积土不良地层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文章主要从花岗岩残积土的形成原因、特性等方面出发,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钟岗~增城广场区间中间风井深基坑施工为例,阐述花岗岩残积土层对其工程施工影响,并进行分析论述,提出花岗岩残积土层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控制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择广东佛山地区花岗片麻岩残积土层和粉砂质泥岩残积土层,采用法国梅纳旁压仪进行原位测试,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表征残积土的水平应力、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地基土承载力等指标,研究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据此确定桩基持力层深度。研究表明,残积土的力学参数普遍受风化程度影响,深度越深,风化程度越弱,土的强度越高,抗变形能力越强。这为该地区残积土工程使用的各项参数提供了参考,对其它地区类似残积土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湘东地区大片分布着白垩系红层泥质粉砂岩与砂砾岩,当地工程建设回填整平时多采用红层残坡积土填料。为了查清红层残坡积土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文以株洲红层残坡积土为例,通过在不同压实状态和不同含水率下的土工试验,分析研究了红层残积土填料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层残坡积土填料在较高压实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和较低的压缩性,填料中的粗颗粒能在较低压实状态下快速提高填方工程中填土的内摩擦角,并能大幅降低填土达到较高内摩擦角时的压实系数,对提高填土的力学性质有较好的作用。研究成果对当地类似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黏性土、砂性土和土石混填3种路基填料进行了现场落锤式弯沉仪测试、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测试和动力锥贯入仪测试以及室内重复加载试验,建立了3种路基填料现场检测指标彼此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室内动态模量MR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最后通过现场测试的含水率,建立了室内外动态模量之间的经验关系。研究表明:黏性土、砂性土和土石混填路基填料现场动态模量EP、EF和平均贯入比率DP彼此之间存在良好的双对数回归关系,3种路基填料的室内动态模量与含水率具有良好凸型抛物线回归关系,现场检测指标与室内动态模量也存在较好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巴氏芽孢杆菌为固化菌,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氯化钙或乙酸钙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花岗岩残积土性能的影响,基于直剪和电镜扫描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固化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含水率下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高于高含水率下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能有效提高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改善其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且黏聚力提升幅度较内摩擦角提升幅度大;乙酸钙为钙源的固化效果比氯化钙好,含水率为30%时,乙酸钙为钙源的花岗岩残积土经MICP固化后与相同含水率下未固化的花岗岩残积土相比内摩擦角提高了34%,黏聚力提升了399%;经电镜扫描和能谱仪分析表明:MICP固化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对土颗粒起到了胶结作用,提高了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9.
 土的初始和再压缩过程中,孔隙比与压力关系(即e-p曲线)是天然地基沉降计算与分析的关键之一。首先在土的初始压缩变形机制及其e-p曲线特征研究基础上,引入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双曲线模型,并从完全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变与孔隙比关系入手,建立出土的初始压缩e-p曲线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分析方法;然后,根据土的初始与再压缩e-p曲线模型的区别是其初始孔隙比与初始压缩模量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再压缩土的初始孔隙比与初始压缩模量等参数确定方法,进而建立出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再压缩土e-p曲线分析模型。本文建立的初始与再压缩e-p曲线分析模型均只包含初始孔隙比、初始压缩模量和压缩系数3个常规试验参数,模型简单,参数少,且物理意义明确。最后,通过实测与理论分析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及水敏性特征,在外界水环境综合影响下含水率普遍偏高,路基支撑强度不足,路面结构早期破损严重。击实试验发现黄河冲积粉土由于级配不良、粒间空隙大等因素造成压实困难,其击实曲线在低含水率与高含水率时分别表现为部分无黏性土与黏性土特征,变形特性复杂。为了分析粉土路基的吸水特性,进行了降雨渗透、毛细水上升室内模拟试验,发现二者对粉土含水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且毛细水上升速度高于降雨入渗速度,上升高度可达1.5 m。现场实测表明,低路基(H2.5 m)含水率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呈"底部最大、顶部次之、中间最小"的变化特征,而一般标高路基(H≥2.5 m)则表现为底部含水率偏高、中上部含水率较低,但均高于最优含水率。不同含水率下压实粉土回弹模量及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实际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时,路基土回弹模量、变形模量及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都呈显著的衰减关系,当接近饱和状态时内摩擦角也急剧降低,从而揭示出粉土路基在吸水后将具有变形大、强度低的特点,易造成路面结构早期病害。针对不同路基高度,推荐了相应的路基设计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