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园建筑既是教学重地,又是地域文化载体。从校园建筑基本功能设计出发的同时,更应对地域文化进行转译,运用地域性建筑语言对建筑进行创作。文章从地域文化、中小学建筑的特性出发,对地域文化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转译进行研究与讨论,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五小学设计深入讨论"地域语言"与"建筑语言"的转译,旨在寻求当今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途径和策略,为此后的中小学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小学校园设计中面对着诸多难题,校园空间规模需求与日俱增,城市建设用地日渐减少,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向校园物质空间不断提出与之适应的要求。文章基于复合设计思想,从校园功能的垂直复合、时分复合、分类复合这3个维度对中小学校园设计展开探讨,力图协调校园建设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满足新兴教育理念对校园建筑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震后中小学建筑的思考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方面包括:信息时代模式,学校建筑与城市和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历史、区域文化相协调,建筑设计空间的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内容。在中小学建筑疏散安全性方面包括: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层数、疏散楼梯位置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岳华 《华中建筑》2012,30(6):88-92
城市行政建筑作为城市行政管理机构的物质载体,其发展变迁历来受到各国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地域文化、行政理念、建造技术、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中西方的城市行政建筑在建造规模、功能结构、建筑空间、风格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全球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之下,当代城市行政建筑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着转变,社会公平与公正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通过对当代西方城市行政建筑类型与典例的分析旨在为当代中国城市行政建筑的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罗旭萍  曹怀九 《城市住宅》2022,(2):后插2-后插3
校园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场所,校园形象是区域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而校园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开启新城建设,城市空间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原有记忆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一个好的中小学校园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需求,还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几个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例,来阐述交往空间、地域特色和人性化元素在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希望给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高度集约,空间密度日益加剧;同时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学位数量亟需扩增。而面向未来教育的多元化建筑功能需求,校园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适应城市土地、人口规模、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发展,高容高密的校园已成了近年来深圳中小学校园设计的热点和面临的挑战。前海三小在高容高密限制条件下,以流动性院落空间为设计出发点,探讨在深圳地域气候下,如何营造通透、舒适、开放的立体校园。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既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同时也决定着校园外在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气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背景下中小学育人目标、教育理念、学习模式、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内外因素对校园的影响,选取本体文化和特色文化双重视角解读中小学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详细论述驱动校园空间发展的核心要素,把握校园空间的根本需求与发展机制,提出基于中小学校园空间文化构建的设计策略,以期能够发挥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促进中小学校园建设健康、理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莹  刘学  翟辉  白辉  姜树新 《新建筑》2013,(4):101-104
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地域建筑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地域建筑已难见身影。通过对傣文化地区城市与单体建筑的分析,从符号、材料、空间、色彩四个方面总结傣文化地区建筑创作的理论与方法,从本土和现代的角度出发,为傣文化地区建筑创作的未来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载体.结合烟台市文化中心和牟平区文化中心两个建成案例,从建筑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关于人、空间、功能使用之间互动感知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中小学校园,面临着用地紧凑集约化与空间创新化发展的双重趋势。文章从创新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城市中小学校园的“集约复合”与“空间创新”设计策略,以便在城市高密度条件下创造空间丰富、开放灵活、满足创新教育体制要求的校园空间,并通过柳州市文博小学项目实际案例,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对高密度环境下的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华大地富裕辽阔的土地诞生了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是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碰撞,地域特色的建筑逐渐消失。延安地区以黄土高原风貌和窑洞著称,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审美共识的黄土文化意识尤为重要。本文概括了延安的地域文化,总结了当前延安校园建筑设计的现状,探究了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及应用,分析了校园建筑设计中延安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策略。深入挖掘延安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切实融入校园建筑设计,使学生能从校园建筑设计中学习陕北地域文化,实现延安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果表明:地域文化元素以图形形象和色彩元素提取为主,主要应用于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内部布局和艺术装饰;目前延安校园建筑设计色彩过于单调,缺乏独特文化内涵;需要对陕北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细致研究,将延安地域文化元素切实融入校园建筑设计,加固地域文化底蕴,实现延安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校园建筑是不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地域文化对校园建筑设计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将地域文化特色诠释为建筑语言融入到校园之中,是建筑创作构思的关键所在。文章将从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地域文化特性在校园建筑中的演绎方式,最后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地域校园建筑设计方法,以期为之后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闽南地区经济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大量的教育建筑,特别是中小学建筑不断涌出,而如何做好闽南地区中小学教育建筑的设计,实现学校建筑与地域人文、当代教育理念充分结合,是本文探讨的目的。通过闽南地区传统教育建筑特点分析,现代教育理念的分析,地域气候、文化等地域特征的分析,最终总结概括出闽南地区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为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发展和特色塑造,不仅是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文章主要就学校建筑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进行分析,将德州齐河城西中学校园项目作为案例展开研究。设计以文化为核心、学校为载体,提出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建筑规划的设计理念。从学校的总体布局规划、室外空间营造和建筑风格塑造三个方面对设计理念的表达进行探讨,以阐释地域文化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用地紧凑与学位指标增加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中小学校园建设逐步形成几种典型的集约化建筑布局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建筑形体越复杂,对于校园整体风环境的影响越大.同时,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其通风质量相关的校园建筑布局显得尤为关键.以PHOENICS软件为基础,对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河南大学校园的规划实践,着重分析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校园精神的传承与创造。规划将校园看作一个文化场所,通过校园整体布局结构、空间意象、交通流线、场所环境、绿化景观和建筑布局彰显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所承载的黄河文化、河南地域文化、郑州现代科技实力和河大百年积淀的历史传统。用校园环境再次诠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针对原有的应试教育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而校园的建筑、空间、环境对满足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塑造人的健全个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不同要求,并通过缙云县新碧初中规划案例,探讨了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描述、分析地域城市更新的“泛文化”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全球化、中国化、地域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用一般性、抽象性的大文化建筑语汇表述特殊的、具象的地域文化事件。认为地域建筑语汇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层的同构关系,地域人居形态是由地域建筑语汇和空间句法组织而成的地域文化的空间文本。以重庆市洪崖洞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建筑语汇、空间句法的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山地城市,保护和利用山地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从地形环境入手,因势利导,寻求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相融,用现代手法表现重庆的地域文化,营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成为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设计的切入点,设计期望通过对地域表达、形体组合、空间营造等几个方面的设计策略由外至内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