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南依旧是那个江南,与其说江南的记忆是水乡,不如说水乡是过去江南的生活舞台。然而,互联网与数字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上海这样大都市的生活形态,也在彻底地重新定义江南。超物式(hyper-object)的综合体空间正在成为新类型,不仅仅出现在大都市,也正在进入水乡。其背后正是互联网经济的线上与线下交易、交流所产生的全新超尺度空间。相比深圳新近建成的百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正>"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用地位于乌镇核心镇区的西北角,由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主创设计。为应对互联网大会和未来多元运营的功能要求,展馆自南向北划分为四个展厅,既分又合,既可以在大型展会时串联使用,又可以并联单独开启从而应对未来不同规模和性质的活动。在展馆东侧立面,规划设计了一处线性公园,并设四处展亭。水亭坐落于乌镇"互联网之 相似文献
3.
4.
以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项目为例,阐述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设计建造一体化过程,从设计生成、模拟、优化、建造方面讨论一体化过程在项目中的应用,详细解释了博览中心项目的一体化预制装配式建造环节,针对项目中的系统化设计展开描述,并对数字化助力设计建造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Planning》2015,(11)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群峰参天、秀水灵山的徽州大地上,横亘着一条奔流不息、万年流淌的新安江,她用这生命的乳汁,哺育出了无数新安俊杰和有着"无徽不成镇"美誉的徽商巨贾。徽州人以那特有的聚族而居的凝聚力,视儒为上的儒学风范,融入心灵深处的程朱理学之伦理观和其勤俭治家、以义取利、以德治业的徽商精神,在这地狭人稠的艰难环境中,创造了伟大而厚重的徽州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恢弘的徽派古建 相似文献
7.
8.
9.
10.
《Planning》2016,(1)
<正>在木心逝世的2011年,乌镇为他建了木心美术馆。建成后的美术馆与周边故乡的景致,就如同木心身前所说的,风啊、水啊、一顶桥。这个由家乡出资建造的木心美术馆项目聘请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美国OL睫筑设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冈本博与林兵设计,内部景观由法国博物馆景观设计专家法比恩设计。林兵此前还曾跟随贝聿铭一道参与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3):202-209
12月9日上午,"光之自由"巡展正式开幕。埃因霍温Brainport地区的Yksi设计公司,Capital D和Design Cooperation Brainport联手合作设计本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7)
<正>缺少关注和倾听的语文课堂定然不会精彩生动,也是不会深受学生青睐。教师多换位思考,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分享阅读思考的快乐,便是学生所期盼的。不过,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缺少了一定人文性和情趣性,缺少了一种自由与平等。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换位思考不深入、倾听交流不主动、表达运用不自由则是制约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诱因。对此,让教师学会从教材文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中找出相应的策略,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万菱汇广场是广州天河路上最大的停建续建项目,该文围绕"流动之美"的设计理念,介绍了设计者如何通过改造建筑的公共空间,利用led灯与幕墙系统结合形成的新型外墙维护系统,构建出当今具有时代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典范,并赋予建筑以新的生命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国房地产行业萧条之际,北京古北水镇成功运营,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约100万人,基于微度假市场的文化旅游小镇成为时下旅游地产的新亮点。这也引发了业界对文化旅游小镇运营模式的思考:中青旅通过模式输出打造的古北水镇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一鸣惊人?在各行业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形成独特的开发运营模式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施工企业的项目预算成本管理进行了全面概括的阐述,它从预算成本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设计、预算成本目标的编制、评审、下达、执行、控制、跟踪检查、纠正偏差、竣工调整、绩效考评、奖惩兑现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已成为对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它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完全同步衔接,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经实施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3,(12):28-28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意大利著名灯具品牌Artemide-直将照明看作人类的伙伴.始终走在照明设计界的前沿。不同的工作团队以人文照明的价值宣言为起点,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探索.用心诠释“人类之光”.正像他们的产品设计想传递的那样——一种投射出人类智慧的光.一种将人类引向幸福的光。 相似文献
19.
20.
《Planning》2022,(1)
课程思政的建设对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当代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有必要思考"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推动其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