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三亚"城市双修"的项目实践,探讨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忽视绿色发展、忽视生态价值、忽视民生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的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的策略与方法,强调构建尊重自然规律、彰显地域特色、与城市有机互动的复合型滨水绿色空间体系。本文通过对三亚两河及丰兴隆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分析,为城市滨水绿色空间的生态治理、功能提升、景观营造提供经验,以期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地区通常是各地政府关注的重要发展地区袁涉及到水生态环境治理尧城市功能转型及空间品质提升等诸多内容遥鉴于目前滨水地区规划建设存在系统整合和联动协同不足的问题袁笔者以深圳观澜河生态文化走廊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袁以城市双修为理念袁探讨规划在编制思路尧项目组织和实施传导等方面的新路径袁以期为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遥  相似文献   

3.
"城市双修"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状况提出的规划思想,滨水空间是其重要实践对象。澳门经过多次填岛扩张和高密度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凸显,急需修补。经过对澳门滨水空间进行调研,分析归纳其现存问题,结合典型填岛发展城市哥本哈根滨水空间的特征,从自然生境修复、空间功能修补和空间活力修补三个层面提出了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澳门填岛背景下滨水空间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城市面临着转型与升级,"城市双修"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方法,城市的修补和城市生态修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由于城市发展与城市河流之间的紧密关系,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还保留了丰富的城市文化历史痕迹,因此城市的滨水区域作为城市双修的施力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19)
如今的城市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那么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则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与自然共处的有效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修补和城市的生态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城市发展与城市河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并且这些景观还保留了丰富的城市文化的历史痕迹,因此城市的滨水区域作为城市双修的施力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应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战略。城市绿道作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支撑空间之一,其规划已经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和决策依据。在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下,进一步优化其理念与方法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阐述城市双修在当前我国绿化建设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绿道规划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建设的规划理念,并通过本研究团队的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规划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包含研究领域、规划内容、技术方法、服务对象、风貌管控等多方面的更新,为我国绿道规划更加科学地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市的无序发展,旧城的滨水地区面临用地功能混乱、休闲功能缺失、水体污染严重、交通连接不畅等发展问题。该文阐述了"城市双修"的发展理念,并从空间修补、生态修复、交通疏导和文化承扬几个方面,探讨了滨河地区更新的规划策略,以期打造出具有生态文化魅力的宜居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9.
滨水空间是区域重要的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发展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城市人居空间的聚集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新形势下,探索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导滨水空间存量用地更新、提升滨水空间公共效益、展示山水与地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剖析闽江福州段沿线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与规划挑战,从生态、空间、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综合提升的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以期创造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典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古镇盲目追求发展而导致滨水空间被挤占和破坏的案例层出不穷,空间特色消失。本文拟从"双修"的视角切入,与"特色小镇"的空间景观特色要求相契合,针对古镇滨水空间的普遍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滨水空间营造的分段策略以及与之匹配的"穿、缝、浮、凸、叠"五式方法,修复古镇滨水岸线生态,修补古镇滨水空间环境,探索研究其规划方法并进行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现已从增量扩张走向了存量挖潜,作为重要存量资源的山地滨水工业遗产,在更新及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文脉传承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章以重庆市1862洋炮局滨水工业片区规划为例,基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绿色有机更新理论,从营造历史文化氛围、形成多级交通网络、合理置换复合功能、建筑风貌新旧传承、完善生态网络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保护及再利用的新思路,以期为提升山地城市滨水空间品质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具体落实,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旨在合理构建生态结构与格局,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撑。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建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事件影响下进行的。赛前建设围绕规划核心区域和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重点打造集文化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广场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赛后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滨水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分析西安灞渭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建设目标,总结分阶段实施的要点步骤,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从多个维度为类似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城市滨水空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与空间构成,承载着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居民居住、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地域文化形象的名片.本项目位于有着"湘鄂川之孔道"的湖南龙山,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龙山县城区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滨水景观较差、水系污染严重、公共空间缺失等,其在充分了解项目综合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信息前提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地域场所精神和人文文化,并基于"人文艺术公共性"设计理念,以水系治理、生态景观打造、公共空间营造、滨水活力激发等为规划目标,对城市原有水系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通过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弘扬生态文明,将龙山塑造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河流是城市中的复合生态廊道,它包含了特定的城市功能空间和自然生态因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市南云中河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案例,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河流规划策略研究,为推动"美丽忻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引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联系,总结出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性、整体性、特殊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在分析其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形成"绿色基底+绿色廊道+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以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风貌和修补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山地滨水空间是山地滨水城市的重要发展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典型的水陆结合部边缘性特征.文章针对当前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山地滨水生态敏感区被恣意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超强度开发、山地滨水景观风貌受到破坏等现象,基于边缘视域的角度,在剖析山地滨水空间边缘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境边缘区与建设边缘区内在生态关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着重从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控制,并提出了基于"四线"管控的具体土地利用规划导引措施.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6,(Z1)
河流滨水景观是城市宝贵的绿色资源,也是城乡区域难得的绿色连续性公共空间。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深入,由于协调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地方在涉及河流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仍只着眼于城市本身,或者只单纯强调河流的一项或某几项功能,忽视了人—水关系和河流滨水景观空间的自然生态性与功能延续性,导致"一河(流)多规(划)",进而导致以河流为主的水系绿地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不理想。文章以玉林市百里景观长廊规划设计为例,主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要求,对河流的各种功能进行梳理,探讨融合生态涵养、防洪防汛、水利灌溉、旅游通航以及体现地域景观特色的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同类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线性滨水空间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地域风貌具有重要价值,但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往往伴随滨水道路建设,滨水道路建设割裂了城市生态空间脉络,削弱滨水空间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连通性,降低城市滨水空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审视道路交通设计与线性滨水空间设计的相互关系,并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